捐房捐书建产业,游客直达促消费……静安的扶贫项目在云南大山开出了“花”

图片
国庆前夕,云南文山州广南县莲城镇新落成的董那孟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广场前热烈非凡,村民们跳起文山州非遗壮族手巾舞,迎接由静安区文旅局定向捐赠的1500册图书入藏村图书馆。
图片
置身乡村田野中的董那孟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图片
面积240余平方米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开展读书、书画、演出、健身等活动,丰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
图片
村民们跳起文山州非遗项目——壮族手巾舞。
图片
12岁的罗树杰带着2岁的弟弟来看书。
图片
孩子们捧着《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绘本和少儿读物爱不释手。
图片
由静安区定向捐赠的1500册图书已摆上了书架。
莲城镇董那孟村委会位于广南县东南部,全村国土面积43.87 平方公里,辖13 个自然村17 个村小组,共有村民952户3945人。
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长期以来没有文化活动场馆。今年5月,在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的援助下,一座面积240余平方米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拔地而起,不仅满足了广大村民对于文化生活的新期待,还将文化服务与脱贫帮扶、党员教育等功能有机结合,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增强各民族凝聚力、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片
壮族姑娘唱起山歌列队欢迎首批抵达广南的上海游客。
图片
大巴载着上海游客赴广南各地游览秀美的自然风光、了解悠久的传统历史文化,品尝独具特色的当地美食。
图片
壮族老妪用手机拍下了接站时隆重而热闹的场面发朋友圈。
9月20日,“静安-文山号”扶贫旅游专列载着200余名上海游客抵达云南文山州广南站,受到广南县群众的热烈欢迎,除了游览广南秀美的自然风光、了解悠久的传统历史文化,品尝独具特色的民族美食,上海的爷叔阿姨腾空箱子,要为当地扶贫工作作出小小的贡献。
作为沪滇文旅扶贫协作的全新尝试,此次专列不仅为广大上海市民提供了更加优质、更加实惠、性价比超高的旅游出行方案,有效满足了上海游客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同时,上海游客的到来将直接带动广南旅游景点、餐饮、住宿、购物等全产业链发展,有效增加本地贫困人群就业增收机会,使乡村旅游成为扶贫减贫的有力抓手,充分发挥文旅产业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中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以全域旅游新动能助推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步入“快车道”。
图片
投入200万元,采取“合作社+贫困户”合作带动模式,由广南县凌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杨柳井乡宝月关村委会六郎城村小组,建设以加工广南西枫斗、铁皮石斛花茶、干条、切片、精粉等劳动密集型、半机械化加工内容的加工场地,贫困户通过到合作社打工增加经济收入。
图片
山上种植的石斛。通过项目实施,建立企业和贫困户命运共同体,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致富,探索出一条富民强企之路。
图片
开发设计的石斛系列衍生品。
图片
当地村民装上了有线电视。
图片
正在建造中的游客中心,以文旅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从而摆脱贫困。
图片
用废弃的木头制作的木雕手工艺品。
为助推对口帮扶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连续两年以“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博览会”为平台,免费向广南茶企提供销售展位,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推介广南茶文化产业。
同时,在区文旅局多方协调下,上海大宁国际茶城为广南企业专门提供了展销店面,不仅免去店面租金,还将在营销策略、销售渠道等多方面为企业提供便利,以实在举措帮助西部地区企业打入上海销售市场,对于壮大广南产业龙头企业从而带动本地全产业链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图片
麻栗坡《国旗下的老山》演出吸引许多游客观演。
图片
演员正在排练。
图片
参观老山军事主题公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广南县充分发挥沪滇扶贫协作机制优势和援滇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静安微信官宣平台“静安文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上海市民从文化、民俗、旅游资源和信息等不同维度广泛推介广南文旅产业,有效吸引更多网民关注广南、了解广南、帮助广南,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截至目前,相关推介信息累计阅读量已达5000余人次。
图片
援滇干部王亮在篆角乡布标村整治和提升人居环境。
2019年7月,来自静安的援滇干部来到离上海千里之外的云南省文山州,开始为期三年的扶贫开发工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对于援滇干部来说,他们除了做好日常扶贫工作外,每人还结对不少于一户的“亲家”,与结对对象同吃、同住,甚至自掏腰包为老乡修房子、买家具,安装有线电视,做到了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的全方位关心,为早日脱贫,过上小康生活奉献绵薄之力。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