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产业经营模式 博湖辣椒让百姓日子红起来

郭城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何明
这个9月,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阔村的四季绿色专业合作社一直忙个不停,从各家各户开来的一辆辆载满辣椒的小货车、拖拉机接踵而至,红彤彤的辣椒堆积如山,它们在这里集散加工,又走向全疆和全国。
图片
正在晾晒的辣椒。何明/摄
博湖县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而得名。这里生态环境优美、土地平坦肥沃。由于博斯腾湖对小气候的调节作用,冷热变化不剧烈,无霜期长,光能丰富——充足的阳光和湖水水面二次折射光保证了辣椒幼苗期和开花结果期所需要的光照,也赋予了“博湖辣椒”着色度好的特殊品质。
以前,博湖县的农户们均以散户种植辣椒为主,呈现出“弱、小、散”的特点,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部分乡镇村民还面临资金短缺、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近年来,博湖县围绕“数量多、质量好、品牌响、农民富”目标,以成立合作社为突破口,吸纳村民入社“抱团”,采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订单+农户”的产业经营运作模式,达到种植订单化、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实现企业与农户的无缝对接,保证农户真正增收。
“现在是合作社定价,农户只管按订单种,到时候交货收钱就行了。以前,农户辛辛苦苦种的菜能卖多少全由菜贩说了算,农户靠边站……”塔温觉肯乡科克莫敦村村民董志山说。2010年3月10日,他成立了博湖县阔村四季绿色蔬菜专业合作社。
董志山带领的合作社共吸纳了172名社员,他们的年均纯收入在1.2万元以上。在博湖县,仅辣椒产业这一项就直接或间接带动10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就业,人均增收在1000元左右。
“今年签了订单的按1元/公斤收,没签的0.8元/公斤。按6000公斤的基本亩产量,去掉各项成本,一亩地的纯收入超过3500元。”说起“订单农业”的好处,科克莫敦村5组村民陈红山很欣慰。
在博湖县,241家农民合作社已不仅仅是在带动社员实现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作用,“我们还充分发挥合作社‘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起,致富在一起,利益在一起’的纽带作用,把各族农牧民群众‘团结在一起’,努力形成科学生产、文明进步的共同体,利益共享、共同致富的共同体,互信互助、民族团结的共同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塔温觉肯乡党委书记刘宏说。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种植辣椒的董志山看来,辣椒这项“红”产业能够持续火热、不断升温,既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也离不开政策红利的加持赋能:从2008年开始,博湖县委连续12年出台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农牧业的“一号文件”,无论是产业前沿的种植农户还是后期的加工企业都受益匪浅。
为进一步延伸辣椒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博湖县鼓励有实的企业和合作社进入辣椒加工行列。目前,全县辣椒加工企业达到7家,同时,拥有3条大型烘干线、100余个小型烘干房,全面带动了辣椒产业发展。
从15元成本价的鲜食红椒到加工成35元一公斤的辣皮子,从线下到线上,从赶场售卖到礼盒专售……随着博湖县辣椒产业的融合发展,“博湖辣椒”已名声在外,鼓起村民腰包的同时,也实现了产业兴旺。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