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牛还牛”让贫困户成“牛人”

图片
苏建坤与妻子在牛场。周文峰 摄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镇镇兴村村民苏建坤,每天心里想得最多的就是——牛。为何对牛如此在意?因为养牛让苏建坤由贫困户,变成了村里的“牛人”。
苏建坤所在的都安瑶族自治县地处滇黔桂石漠化片区,是2020年国家挂牌督战的52个县之一,石山面积达89%,人均耕地不足0.7亩。
苏建坤一家共六口人,六口之家全靠5.7亩地的产出,一家生活贫困。2015年家庭人均年稳定收入仅为2656.17元。面对生活的窘迫、家庭的困难,自然条件的制约,苏建坤一时间不知所措,陷入了深深的迷茫。
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为彻底扭转贫困户无产业无技术现状,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党委政府本着“送钱送物不如送一门致富技术”的扶贫理念,设计了“政府、企业、保险、干部、农户”五位一体协同推进“贷牛还牛”扶贫产业——贫困户可以从龙头企业贷牛犊来养,政府帮交保险,牛犊养大后由企业扣除牛犊成本回收,这样贫困户就可以零投入、零风险、低门槛的发展养牛,实现增收脱贫。此外,该县财政投入2132万元为“贷”出的每头牛交了400元保险,如果牛出现意外死亡,经理赔后贫困户可免费再领。
这样的好政策,让苏建坤看到了希望,行动了起来。
苏建坤从当地引进的龙头养殖企业——广西都安嘉豪实业有限公司贷到一头牛犊。3个月后,他有了个大胆的想法:扩大养殖规模。
在各方帮助下,苏建坤得到5万元3年免息政府扶贫贴息小额贷款。于是,他在市场上购买了2头牛犊,用剩下的资金建了个小牛棚,开启了养牛创业之路。
通过一年精心饲养,2017年7月6日,公司回收苏建坤“贷牛还牛”1头,价值11508元;苏建坤出售自购的牛2头,价值23500元,扣除成本,纯利润达2万多元,家庭收入大幅度提高。2017年底,苏建坤家庭人均纯收入达3800多元。2019年,苏建坤自己购入5头牛犊,还帮贫困户代养了17头“贷牛还牛”的牛犊。“我自己都不会想到,我的牛棚里能有这么多牛。”他看着牛棚里的22头牛说。
苏建坤并非个案,记者在该县了解到,还有不少贫困户通过“贷牛还牛”,实现了从贫困户到“牛人”的转身。
广西都安嘉豪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杰告诉记者,今年公司的大都华牛生态养殖科技示范园基地预计给贫困户发放牛犊5万头,涉及贫困户2.5万户87500人,现已发放牛犊2.4万头,回收肉牛1.2万头,产值2.76亿元,带动每个农户年增收8000—10000元。
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都安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坚持“六个精准”,独创“贷牛(羊)还牛(羊)”扶贫产业,创新易地扶贫搬迁模式,实施医疗、教育、住房、饮水安全“四大会战”,推进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2016—2019年,全县共82个村13.2万人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由26.64%下降至3.36%。
2020年,都安掷地有声:决不拖全国的后腿,如期实现整县脱贫摘帽。(龙跃梅 刘垠 刘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