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报到:拉毛东智的上学路

图片
9月19日,在湖北省武汉市,拉毛东智、关却才让和群热吉(从左至右)在中南民族大学校园内搬运行李。当日,中南民族大学2020年级新生开始入学报到。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新华社西宁9月29日电(记者吴刚 蔡湘鑫 刘金海)蓝靛色的天空,月落星沉。中秋前夕,这个西北的小山村已有些微寒,拉毛东智在村口来回踱步,今天是他到武汉的大学报到的日子,村子里通往县城唯一的班车停运了。
今年高考,拉毛东智和“热梦科巴艺术团”其余19名成员全部考上大学。这20人,多数都来自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科巴村。这里位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界地带,村子四周是赤色的丹霞,村子到县城的山路蜿蜒崎岖,60多公里的路程,开车要近四个小时。
图片
9月18日清晨,在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金源藏族乡科上村,拉毛东智在乡间赶路。他将赶往化隆县巴燕镇,在那里搭乘长途车前往西宁,再由西宁飞往武汉,赴中南民族大学报到。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2012年,当时在科巴村做志愿者的王洪波,被村里孩子天籁般的歌声和动人的舞姿打动,他排了一出歌舞剧,名字叫《热梦科巴》,“热梦科巴艺术团”由此诞生。往后,每逢假期,便组织志愿者带着科巴的孩子练舞。
天色渐亮,为了赶时间,拉毛东智推着行李箱一边走,一边打电话。半个小时后,他和开着车赶到的表哥碰上了头。因为路途遥远,表哥只能把他送到了金源乡政府所在的雄哇村。他打算在这里搭“顺风车”去化隆县巴燕镇,经过半小时的等待,他终于拦下了一辆路过的小车。
图片
9月16日,在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金源藏族乡科上村,拉毛东智骑着摩托车前往姑姑家道别。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这不是拉毛东智第一次出远门。2014年,他加入艺术团,到深圳做公益演出,第一次见到高楼和地铁,让他对大山外的世界充满了憧憬。舞台上,这个个子高高、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线的男孩,跟着音乐,肩膀打开,臂弯抖动做雄鹰展翅状,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尽管艺术团的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他学舞有天赋,但因为家中繁重的农活和照顾妹妹的压力,使他加入艺术团不到一年,便中途退出了。
图片
9月16日,在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金源藏族乡科上村,拉毛东智在家中院子内打扫卫生。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热梦科巴艺术团”里的孩子,父母多在外务工,他们从小就要帮家人放羊、喂牛、割麦子、做家务。艺术团一成立便加入的队长索南卓玛回忆说,艺术团成立之初,没有训练场所,大家就在村里的打谷场热身踢腿、土墙沿拉伸、桥边压腿。“最难的是冬天,冷的时候,气温零下20多摄氏度,天还没亮,大家就到打谷场集合,没几分钟,身子就被冻透了,搓手、跺脚、相互拍打背部取暖。下雨下雪的时候,满身是泥。”
图片
在北京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拉毛东智(右一)在第八届中国儿童戏剧节上参演歌舞剧《热梦科巴》(2018年8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2015年,艺术团在青海正式注册成立。同年,艺术中心在村里成立,从前只能在露天的空地进行训练的孩子们,有了相对规范的室内训练场所。
凭着对舞蹈的热爱和爱心人士的资助,2017年,拉毛东智再次加入艺术团。这一年,他和其他艺术团成员一起进入青海省文化艺术职业学校,潜心学习舞蹈。艺校三年的学习生活,给这些孩子的成长按下了加速键。
图片
在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金源藏族乡科上村,拉毛东智展示自己的大学录取通知书(9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天色已经大亮,坐上“顺风车”到了县城换上大巴的那一刻,拉毛东智悬着的心暂时落下,靠着车窗,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睡着了。
“我到了,我会好好学习,你们放心!”晚上8点45分,飞机抵达武汉天河机场,拉毛东智跟家人报完平安,眼睛盯着武汉的街道,一天奔波,他疲惫的脸上却露出了坚定。
第二天,武汉下起了小雨,拉毛东智左手提着新买的被单,右手提着行李箱,脚步坚决,走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