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15式并非轻型坦克,应叫轻型主战坦克,代表一种发展方向

15式轻型坦克,最近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热点,也成为军事爱好者们的新宠。但是关于这款坦克的战场定位和作战价值,笔者却有一些个人的看法。

简单来说,15式并不是真正的“轻型坦克”,而应该叫做“轻型主战坦克”!而且,15式可能代表未来坦克的一个发展方向。

30多吨能叫“轻型坦克”吗?

把15式叫做轻型坦克,其实一开始就困惑了不少人。因为这款“轻型坦克”重量已经达到了30多吨(出口型VT-5为33-36吨),按照传统标准应该属于中型坦克。传统轻型坦克,重量一般在30吨以下,甚至不到20吨。

可以说,在15式坦克以前,从来没有一款30多吨的坦克被称为“轻型坦克”的。

例如土耳其和印尼联合研制的“卡普兰”轻型坦克,基本型重量为20多吨,只具备防御重机枪子弹的能力。增强装甲后的“卡普兰MT”,重量超过了30吨,就改称为“中型坦克”。但这款“卡普兰”坦克与15式的技术水平相差甚远,只能算是一款加强火力的装甲车。

事实上,15式坦克的火力和防护足以匹敌早期型第三代坦克。再加上主动防御系统和数字化作战系统,15式坦克在体系作战中并不比新式主战坦克差多少。

另外,真正与15式水平相当,在设计概念上接近的,只有日本10式主战坦克。

从日本10式到中国15式,主战坦克“轻量化”概念浮出水面

日本10式,也是一款轻量化的主战坦克,理论上是90式主战坦克的换代产品。从发展趋势看,坦克的重量往往是越来越重,以增强防护力和火力。但10式却反其道而行之。10式坦克的重量只有44吨,比90式还要轻6吨。

10式坦克采用了多项新技术,包括模块化装甲和主动防御系统,但装甲防护水平与90式并没有太大差距。另外,10式坦克的120毫米滑膛炮仍采用44倍口径,并没有像豹2A6那样加长炮管,所以穿甲能力与90式相比并没有本质区别。

整体来讲,10式的设计思想就是在保持90式装甲和火力水平的同时,提升数字化能力和战略机动性,而不是一味提高装甲厚度和穿甲能力。从这个角度讲,10式反映出来的就是“轻量化”的设计思路。

15式坦克也是近似的思路,火力能确保击毁早期三代坦克,防御上也达到甚至超越早期三代坦克的水平,而不是盲目强化装甲。另一方面,15式坦克由于轻量化设计,再加上优秀的大马力发动机,战略机动性和战术机动性都非常出色。

相比之下,传统主战坦克遵循的“重火力重装甲”路线,当前已经举步维艰了。

主战坦克的“重装甲路线”已经走进死胡同

第三代主战坦克在上世纪70年代已经装备部队了,迄今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但是,虽然坦克技术不断进步,但主战坦克却迟迟无法完成从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

俄罗斯在21世纪推出的T-14“阿玛塔”主战坦克,虽然号称是“第一种第四代坦克”,却根本无法对第三代坦克形成技术碾压。

第四代坦克的概念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提出来,首先就是更大口径的主炮(130-140毫米),以及更先进的装甲防护。但是近几十年来的实战证明,坦克炮口径和装甲防护级别,在对抗性竞争下已走入怪圈——想获得“无坚不摧的坦克炮”,或者“无法被击穿的装甲”,基本都要用坦克重量来换。但是坦克重量一旦超过60-70吨,就会丧失了战略机动性,不仅无法空运,而且连多数公路和桥梁都无法通过。

另一方面,各种火箭弹、导弹和制导炸弹都瞄准了坦克薄弱的侧后方,甚至是坦克顶部和底部,这让坦克正面的装甲厚度意义大幅度降低。即使是装甲最强的T-90M、豹2A7、梅卡瓦-4坦克,也不得不考虑增强全方面的防护,装甲重量只能一增再增,但是也进一步触碰到坦克总重量的极限。

由此可见,“重装甲路线”已经走进了死胡同,除非出现电磁装甲这种黑科技,现有的坦克装甲水平已经接近防护极限了。在新一代反坦克武器面前,战车的重装甲相对于轻装甲的性价比已经越来越低。最关键的是,重型主战坦克的战场部署效率越来越低。

与此同时,主动防御系统的发明,让坦克拥有了完全不同的防护手段。尤其是采用“硬杀伤”的主动防御系统,如15式的GL5系统、“梅卡瓦4”的“战利品”系统,在拦截反坦克导弹、火箭弹的效率上已经达到很高水准。如果进一步发展,主动防御系统也很可能具备拦截高速穿甲弹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以主动防御系统为契机,主战坦克的轻量化就有了光明的前景。15式“轻型主战坦克”,就是代表了这样一个发展方向,而不是单纯的特化型产品。

火力和防护够用就行(能够对抗早期三代坦克,不必硬抗新式重型主战坦克),机动性尤其是战略机动性是关键,关键时刻能够及时部署到必要地点,充分发挥在体系作战中的陆地节点作用。这将是轻型化主战坦克的主要理念。

这只是笔者的一点浅见。(作者:陶慕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