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藏粮于技”,湖北迎疫后首个粮食丰收

秋风渐起,湖北京山市石龙镇置身于一片金色稻浪中。
第一财经记者近日在中国农谷核心区的桥米种植基地看到,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沉甸甸的水稻正从地里奔向割机里,全程不落地。
图片
“今年雨水充足,收成肯定比去年好。”村民老孙看着飞舞的水稻,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5年前,老孙将13亩垦地租给湖北国宝桥米有限公司(下称“国宝桥米”)。土地流转后,老孙在不付出任何劳力的情况下,每亩可获流转费收入750元,加上务工收入,63岁的老孙年收入可达到15000~20000元。“比自己种地收入要高,劳动负担也轻得多。”
国宝桥米总经理彭永洪告诉记者,大部分留守在京山农村的都是像老孙这样的老年人,他们过去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粮食,收成和收入全是靠天吃饭。
土地流转后,公司对桥米品种进行了优化升级,加上更加科学的田间管理,桥米产量、质量都有了全面提升,不仅亩产量由过去的450公斤增加到550公斤,新品种的售价也更高了,带动了10万农户增收致富。
据介绍,国宝桥米今年的种植面积为50万亩,约占京山水稻种植面积的41%。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京山总粮食产量要高于去年。
京山桥米收成好于去年,也是湖北今年粮食疫后丰收的一个缩影。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刘长华表示,湖北今年夏粮实现丰收,早稻生产好于预期,秋粮面积增加、长势较好,如果后期不出现大的灾害,今年将是一个丰收年。
刘长华说,湖北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粮食总产已连续7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受新冠肺炎疫情与超长梅雨季罕见洪涝灾害叠加影响,今年湖北省粮食和农业生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此,湖北省、市、县三级农业农村部门围绕疫情防控、农资调运、春耕春播三线连续作战,同步开展线上线下指导服务,以最大力度抓物资到位、面积落实。据农情调度,今年湖北粮食播种面积可保持在7000万亩左右,预计总量保持去年水平。
刘长华表示,为提升粮食生产质量效益,湖北还在积极落实“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推进种业创新,集成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推行绿色化、机械化生产。
以国宝桥米为例,该公司正在建设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线和仓库,稻谷仓储能力和桥米生产加工能力将扩大到20万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