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放弃英国进攻苏联到底错没错?隐藏于历史中的细节:没错

二战中德国选择放弃进攻英国转而进攻苏联到底有没有错?

这个话题历来都是争论不休的,甚至很多历史专家都认为德国当年不应该进攻苏联,而是应该全力进攻英国。

首先我们看,德国不止没有进攻英国,他们也进行过尝试,但是奈何进攻没有作用!

德国征服了法国之后,他们选择的不是强硬征服英国,而是想让英国屈服,被迫与德国讲和。

甚至希特勒如此狂妄的一个人,在他的自传《我的奋斗》中也说了,如果能不和英国发生军事敌对,那么最好不要和英国发生敌对。

可是英国出了个丘吉尔,面对德国的要打还是和,丘吉尔选择了打。

德国面对这一切怎么办呢?只能有一个出路,面对东西两边的英国和苏联,它只能求一场速胜,以此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打苏联不存在速胜,毕竟人口和疆域庞大,就算德国的参谋部认为苏联再弱,也不存在几个月解决战斗。

而征服英国的机会也很渺茫,可是从赌博心理而言,如果能够解决掉英国空海任意一个点,那么德国还是有机会的。

可惜,不列颠空战德国以多打少,输的惨不忍睹,甚至首都都被炸开花了。

而到了1941年这个关键节点,德国当时还有机会继续选择进攻英国吗?

他没得选择,因为1941年苏联已经完成了对德国进攻的准备了,根据苏联解体后的档案显示:1941年苏联在德国东部边界和罗马尼亚集结了330万大军,共计258个师,其中坦克师58个,机械师30个,下辖的坦克数量为14700辆,火炮34695门,飞机约9000架。

苏联屯兵于苏德边界真的是防御准备吗?

看看苏军彼得罗温战后的口述就知道了:那些不切实际的进攻计划在1941年就开始模拟进行了!

可以看出来,苏联高层有计划的部署兵力等着给德国沉重一击,但苏军中的将领们却对此抱有疑问,前一年横扫整个西欧的德军,到底是不是我们可以对付的。

然而对付不对付得了是一回事,有没有打算对付又是另外一回事。

很多人辩白这件事也用上了苏联又不傻,为什么要在那个时刻去进攻如此强大的德国。

那么问题来了,同年的日本,为什么会去进攻美国的珍珠港,难道日本真的认为自己打得过美国?

所以,这个逻辑是不对的,以打不过就不会去打,这个说法很难辩白。

按照苏联当时的动作以及苏联解体后公布的档案,苏联当时确定的战略便是趁着德军在英国消耗时进攻德国。

当然这个设想还没有来得及实现,就被德军抢先了一步。

当时很多德军将领认为这个决定来自于希特勒的固执与疯狂,可是历史就是这么有趣,恰好是希特勒的固执和疯狂拯救了德国。

因为如果1941年德国继续进攻英国,不得不将东线布防的兵力转移到法国,然后进行投入空军,当空军在不列颠海峡被消耗殆尽。

德军在东线战场前期的制空优势就没了,并且当面临苏军进攻的时候会失去先手。

其实我们看后来的巴巴罗萨计划,德国为这场进攻准备的兵力是和苏联前期压在边境的兵力差不多的。德军发动巴巴罗萨计划的兵力为300万人,下辖坦克3468辆,飞机2510架,并且和大家想象中的不同,德军在装备上并没有优势。

很多人认为德军当年装备比苏军先进,这是一种错误的历史概念,很多人理所当然的认为德军能取得开端的胜利,那么肯定是装备优势明显啊!

其实并不是,双方装备技术相差非常悬殊,并且质量上苏式装备更好,德军胜在战术,非常合理且强势地围困了苏军部队,导致了苏军前线部队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最终吞下了百万大军兵败被围大面积投降的苦果。

其实从这上面看,如果先发起进攻的是苏军,德军是处于被动局面,并且在兵力相差不大,但装备优势明显的情况下,那么德国或许在1941年就得尝一尝保卫本土的滋味。

而一旦德军失去了先手,处于被动,德国无法建立大西洋壁垒,英军仅靠美国物资支援也可独自实现登陆法国的反攻,因为德国一旦本土陷入战争,那么必然会把西线各大王牌军回调本土。

于是德国提前在1941年便会面临1944年的局面,被英德两线夹击,最终被提前终结。

所以要问1941年德国有没有选错,其实没有,继续打英国,德国提前输,而打苏联属于博弈之后的结果,结果便是是多撑了几年,但也仅仅只是多撑了几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