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扶”出宽广小康路

临近中午,河源市东源县日头毒辣,仙坑村脱贫户叶运钦屋院里的葡萄架下却是一片清凉。
“现在不用出去打工,在家里经营民宿就有收入,日子越过越好!”叶运钦家原本只种两亩水稻,收入不够糊口。近年来,靠着仙坑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户均增收两万余元。
为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自新时期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盐田大胆实践,创新特色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等扶贫经验做法,一个个贫困户家庭正在实现脱贫。
从百亩农田到现代产业园建设,从危房改造到新农村建设面貌焕然一新……伴随着脱贫攻坚工程的不断推进,去年年底,盐田区结对帮扶东源县21个贫困村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贫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225元,贫困人口全部达到“八有”脱贫标准。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张秀娟
产业+政策
利了企业活了经济
在五米多层高的厂房内,身着蓝色工装的王子恒戴着护目镜,将方形部件放入激光切割机内,仅花了28秒时间,机器便按照三维图纸切割出了同等形状。
位于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工业园内的铭镭激光智能设备(东源)有限公司(下称“铭镭激光”),三年前将企业厂房从深圳市宝安区迁移到东源县。“这里距河源市区15公里,粤赣高速公路东源出口处5公里,紧靠205国道、京九铁路,交通十分便利,我们的产品能很快运往市场。”铭镭激光董事长王余生说,工业厂房层高、土地、劳动力等成本要素,以及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惠企政策,是其选择东源作为后方基地的主要原因。
企业转移,带动本地劳动人口就业。“没想到能够在离家这么近的地方工作,以前只有去广州、深圳这样的大城市才有机会,现在公司还为我提供岗位培训。”王子恒说。
经过半天到一天的系统化培训,员工基本能上手操作系统。铭镭激光还与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合作,在公司内设立“试点班”,通过在岗培养和学校培养相结合的“学徒制”教学方式,满足公司在职员工晋升需求。“针对优秀实习生,我们会为其发放一定补贴,毕业后即可留企。”这种“入学即入职”的模式既解决了贫困生的后顾之忧,也解决了企业招工的问题。
园区产业化和产业集群化发展,也对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在深圳盐田对口帮扶河源东源指挥部的大力推介和“牵线搭桥”下,今年3月,由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深圳联天钢结构桥梁工程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打造的广东钢结构及智能焊接机器人研产基地在东源县灯塔镇开工建设,成为全县今年首个签约、首个开工的超亿国家级高新技术项目。
一批批重大项目、深圳企业落户东源,除了得益于当地良好的营商环境外,也与政府部门贴心、高效、优质的服务密不可分。“对于重大项目,我们采取安排县主要领导为项目建设首席服务员,负责全过程跟踪,零距离服务,协助企业办理好相关证照和做好项目筹建相关事项,确保项目建设高效推进、如期竣工投产。”东源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杨威说。
在产业共建方面,近年来,盐田区累计投入园区建设帮扶资金2.3亿元,已建成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工业园9.7平方公里,入园企业146家,其中竣工投产企业129家,初步形成了以智能制造业、新电子、新材料产业为主的产业集聚式发展,成为东源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文旅+研学
美了乡村旺了人气
东源县康禾镇北部,坐落着历经四百多年风雨的仙坑村。稻田如镜遥映青山,白墙黛瓦古韵犹存。前邻康禾水,背枕仙峰,一幅宁静祥和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铺展在眼前。慕名而来的深圳游客朱女士,在康禾镇外嫁女陈惠珍的陪同下,参观了建于清朝乾隆庚子年、占地面积3575平方米的八角楼,被仙坑村外在“颜值”和内里文化所深深折服。
近几年,仙坑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硬底化道路实现通车、老屋换了新颜、村民的钱包也越来越鼓了。很难想象,在盐田区结对帮扶前,这里曾经因为交通闭塞,土里刨食的贫穷成为了仙坑的“底色”。
通过盐田区牵线,“万企帮万村”的春风吹了进来。这个保存有20多幢清代客家方形围屋的古村落,进入了深圳万科集团的视野,首期5000万元的“大手笔”援建资金迅速涌向仙坑村。施工方遵循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采用微改造的方式,将建筑、文化、历史融于当地,赋予它新的历史活力。其中修缮难度最大的,还是遗址早已坍塌的登云书院。在进行了考古式挖掘后,施工队根据村里老人凭记忆画出的遗迹图重新复建,终于延续了仙坑村240年的文脉。恍惚间,那个曾文风鼎盛、云集四乡学子的学塾,似乎又传出了琅琅书声,响彻乡野……
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基础,2019年,仙坑村以中小学生乡村调研和体验农村生活为切入点,做起了乡村旅游这篇大文章。“目前,我们正计划以‘下乡三农体验’为依托,在已有的古建筑为主体的参观基础之上,整合乡村闲置农田,开发成学生农趣体验基地,进一步增强学生在乡村的体验感。”仙坑村驻村第一书记、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刘启煜说。
2019年,仙坑村共接待来自珠三角的学生共计3000余人次,带动农户68户,实现户均增收2万余元。“仙坑人气越来越旺,旅游品牌越来越响,村民有收益,说明‘乡村旅游’项目是有生命力的。”刘启煜说。
扶贫火锅
暖了人心富了口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场产业转产让船塘镇主固村第一书记陈晓光印象深刻。
“过去,主固村村民以肉蛇养殖业为主要发展产业,但是疫情发生后,野生动物养殖业需要完成退出处置。”陈晓光说,在做好各方工作后,村里迅速关停蛇场,合理补偿损失。同时,马不停蹄开展实地调研,征求群众意见后,确定发展腐竹加工和秀珍菇栽培2个新产业。
短短3个月内,一座绿色现代化腐竹加工作坊就拔地而起。走进加工作坊,一股浓郁的豆香伴随着热气扑面而来。炉子上方的栅格里盛着满满的豆浆。一条条腐竹被迅速从栅格里捞出,整齐挂在装着纱窗的晾晒房里。
产业扶贫是撬动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重要途径。朱华锋原本是主固村肉蛇养殖户,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他开始干起腐竹加工。朱华锋夫妇生产的腐竹不添加任何食品色素及添加剂,纯香自然,口感细腻。虽然刚投产不久,但是销量都不错。“现在我们生产的腐竹在河源市内都不够卖的。”朱华锋说。
目前,主固村共有3个扶贫产业项目,分别是米厂、腐竹厂和秀珍菇栽培基地。“这三个项目,被村民统称为‘火锅产业’。”陈晓光说。
秀珍菇种植业是该村转产产业之一,为了更好更优发展该产业,主固村不仅请来有经验的师傅搭建起8个大棚,还赴梅州市蕉岭县广福镇参观菌种研发实验室、菌包机械化生产、无菌接种流水线、恒温恒湿养菌室等现代化基础设施,并接连走访种植户,听取他们栽培管理食用菌的经验。
“我们直接从合作的技术公司购买已经接种好的菌棒,贫困户只需投入劳动力进行适时喷水和采摘,大大降低了技术风险。”这种专业公司负责上游技术支持、贫困户负责中间管理和劳动、村集体负责下游销售的方式,市场化程度更高,抗风险能力也更强。“在专业的技术支持下,我们购买的菌棒每斤产量大约是其他村的2倍,按照市场批发价5-8元/斤计算,主固村秀珍菇项目年产值预计为150万元。”陈晓光说。
为了把村里的秀珍菇卖出更好的价钱,陈晓光多次带着村干部外出深圳、惠州“找市场”“拓销路”。东源县扶贫局也积极助力“秀珍菇项目”,表示会投入20万元用于扩大生产。
主固村能够在短时间成功实现转产,是盐田区多措并举努力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影响的真实写照。据了解,盐田区拿出100万元支持东源县制定出台《东源县关于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特色养殖业转产工作方案》,用于支持补贴从事或参与特色养殖业(竹鼠、蛇、箭猪)的贫困户,目前涉及的52户392人已经全部完成转产。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盐田对口帮扶河源东源指挥部总指挥王卓勇看来,扶贫的关键在持久,扶上马不够,还得看着马儿稳稳向前走。“即便我们有一天撤出了,这些产业项目也可以持续运转创造收益,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