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乡村美 产业兴 村民乐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委、市政府聚焦“农业多贡献”,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恢复生产,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揽全市“三农”工作,聚焦特色产业,强力推进茶叶、核桃、道地药材、生态养殖“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扎实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温饱农业向效益农业、单一功能型农业向复合功能型农业、需求侧农业向供给侧农业转型,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细雨蒙蒙,远山含黛,华山村的湖面上仿佛笼了一层薄纱。这边木栅栏里,几名游客挥起丝巾拍照;那边村史馆内,孩子们听过去的农耕故事入了迷……

华山村曾是平昌县土兴镇幅员面积最大、贫困人口最多的一个贫困村。如今,华山村不仅脱了贫,还成为老百姓致富的“摇篮”,也是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的一个样本。

改变,源于产业发展。

华山村第一书记王涛介绍,村里紧抓机遇,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从“大产业、大旅游”的思路出发,整合资源要素,引导产业向园区聚集,园区向景区集中,大力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观光农业、休闲体验农业、康养度假产业。

蚕桑

目前,华山村发展了蚕桑、水产、花椒等产业共计2200余亩,村集体采取资源利用、入股分红等方式拓展集体经济,预计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6万元。通过回引人才、吸引投资,村里建起企业3家、合作社6家,其中泉莲水产养殖专合社、民宿、蚕桑基地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50余个。

甲鱼养殖基地

“国庆快到了,最近通过电话订房的客人非常多,很多都是回头客。”这两天,村民杨方德忙着打扫家里的民宿,准备推出一些新的特色菜品。

以前大家都说‘有女莫嫁华山郎’,如今我女儿女婿反倒回村里创了业。”杨方德说,民宿是女儿女婿和朋友合伙开的,总共22间房,其中5间是建在崖边的星空小屋。小屋推门见景,不少游客喜欢来这里拍照打卡。

因病致贫的付家琴是民宿的员工,包吃包住月收入2000元,这份工作给她的家庭减少了不少负担。

在华山村,像付家琴一样生活的人还不少。在村里2019年蚕桑产业助农增收公布栏上,通过土地流转和在蚕桑产业园务工,村民王仕芳一年收入24254元,谢维仲家2人收入42212.5元。

产业兴,乡村美,村民日子越过越火。不只是华山村,走进巴州区清江镇巾字村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在智能育苗大棚里的38个苗床上,枳壳、天冬、金银花等种苗已经长有20厘米高。

“巾字村是一个集农业生产、观光、乡村休闲为一体的农业与旅游综合区,也是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巴州区巴药产业发展局局长李彬介绍,今年,巾字村又迎来新的名片——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全面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到5亿元,辐射带动农户6000户,年人均增收4500元以上。

巴州区清江镇巾字村新村风貌

特色产业产业托起了广大农民的脱贫致富梦,正在给农民打开一扇扇增收的新大门。全市699个贫困村中,约30%的村依靠发展茶叶产业、40%的村依靠发展核桃产业、35%的村依靠发展道地药材产业、85%的村依靠发展生态养殖产业实现富民增收、如期脱贫。

产业日益兴旺,乡村振兴底气更足。我市坚持一产接二连三、全链条式发展,推动产业业态由“单一农业”生产向“三产融合”发展转变。依托特色产业基地、园区,科学规划、有序发展巴山民宿、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特色产业已成为我市跨越发展和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

- END -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美丽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