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非遗主题旅游线路】踏遍丝路云赏 感受非遗文化盛宴

编者按:
云南的非遗画卷有着浓郁的民族风采,浓厚的人文气息,浓烈的艺术魅力,浓重的地域特色,云南这块神奇、美丽、富饶的土地,孕育了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也带来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近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公布云南省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的通知》重磅推出“滇西·丝路云赏之旅”“滇西·艺美云南之旅”“滇西北·茶马古道之旅”等10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
即日起,云南网推出系列稿件,重点介绍云南省这些非遗主题旅游路线。游玩线路已备好,快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出发吧。
从阿昌族的动人民歌到白族的“三道茶”敬客,从彝族的土掌房到傣族的竹楼,这里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从篝火狂欢到泼水浴佛、从南诏古城到佤山秘境,这里是“古滇王国”和“彝人太阳历”的故乡;这里冬无严寒,四季如春;这里民风淳朴,文化多姿。
今天带你走进“滇西·丝路云赏之旅”,以寻访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为游览目的。此线路从昆明市西山区出发,途经昆明官渡区、楚雄市、大理祥云县、大理巍山县、大理市、保山隆阳区、保山腾冲市、德宏梁河县、德宏瑞丽市、德宏芒市。其间,我们可以游览滇池,感受云南优质生态环境;到云南省博物馆,全面了解云南历史文化;到楚雄彝人古镇,观赏彝族歌舞乐表演;到大理,参观大理市非遗博物馆,欣赏洞经音乐、大理白族调,欣赏白族民居彩绘,体验泥塑、甲马、剪纸制作技艺,体验白族扎染技艺、三道茶、大本曲;到保山,参观保山市永子棋院,体验皮影制作技艺,游览和顺古镇,感受马帮文化;到德宏,感受阿昌族民俗风情,观赏傣族传统歌舞,体验葫芦丝制作技艺,体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傣族剪纸······
此线共途经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个国家、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拥有21项可体验的省级以上非遗项目,途径沿线,可尽享清新爽朗的自然生态;可领略风花雪月的人文景观;可回溯古代中、缅、孟、印的商贸通道;可探寻汉、彝、白、傣等民族文化。这是一条风景独好、底蕴精深,令人流连忘返的非遗主题旅游线路。
从古色古香的乌铜走银到精美绝伦的楚雄彝绣
路线:昆明西山区(参观滇池星海半岛生态湿地公园,感受云南优质生态环境)昆明官渡区(云南省博物馆,全面了解云南历史文化;官渡古镇,体验乌铜走银、云子围棋、内画制作技艺,品尝云南过桥米线、官渡饵块、官渡小吃等特色美食,欣赏滇剧表演)楚雄市(彝人古镇观赏楚雄彝族歌舞乐展演)
昆明官渡古镇乌铜走银
地址:昆明市官渡区
乌铜走银展品
滇池东岸的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官渡古镇,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镇,也是滇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官渡古镇的非遗传承是云南省非遗传承保护的缩影。
古镇内文化古迹众多,分布着十余个古建筑群,许多非遗不仅是在展示,还在活态中传承,许多非遗产品还走向市场,在经济大潮中乘风破浪。
体验图案錾刻
乌铜走银,是云南特有的中国传统铜制工艺品,始创于清朝雍正年间的云南石屏,距今已近300年历史。它以铜为胎,在胎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金银水填入花纹图案中,冷却后打磨光滑处理,时间久了底铜自然变为乌黑,透出金银纹图案,呈现出黑黄、黑白分明的装饰效果,古香古色,典雅别致。由于世人更喜爱黑白相间的走银色样,所以世间多以走银为主,故称“乌铜走银”。过去,此工艺品多为文房用具等,现在品类包含文玩、摆件、饰品、用具等。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到了官渡古镇,除了欣赏各种极具特色的非遗艺术品,这里还荟萃了各种非遗小吃,是一个吃货的福地,各种小吃芳香四溢。被称作“官渡三宝”的官渡米线、官渡粑粑、官渡饵块,一定要来尝一尝。
云南省博物馆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广福路
云南省博物馆。图片来源:云南省博物馆官网
云南省博物馆成立于1951年,是云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云南省文物收藏、展览、研究、保护的核心机构。作为云南历史、文化、艺术资源的聚集之地,该馆藏有青铜器、古钱币、陶瓷器、古书画、碑贴、邮票及各类工艺品共计20余万件(套)文物藏品。同时,云南省博物馆也是云南省可移动文物最大、最具实力的研究机构和文物鉴定机构。
作为昆明市的地标性建筑,云南省的文化重地,云南省博物馆也成为了来滇游客的必游之地,吸引了成千上万游客前来参观,云南省博物馆向游客展示了云南悠久而厚重的历史文化、也展示着世界一流的文化艺术,是人们了解云南历史、领略世界文化的重要窗口。
彝人古镇
地址: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
楚雄彝人古镇。云南日报供图
彝人古镇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古镇在建筑风格上融汇了云、贵、川等地的彝族民居样式,沿袭了原德江城的风貌,力求再现南宋时期的繁华与盛况。每当夜幕降临,古镇居民身着盛装,唱响彝家小调,跳起左脚舞,与远道而来的客人共舞狂欢。
彝族火把节。彝人古镇 供图
彝族人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每至阴历6月24日,彝人古镇里的火塘会广场,篝火熊熊,是彝家兄弟姐妹踏歌娱乐的最好去处,承载彝族人的火文化的同时,也寄托着彝族人民的热忱。
彝人部落是彝族最原始的原生态建筑文化的展示之所,在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彝族人如刺绣、各类乐器等彝族原生态生活文化以及工艺展示。
这里有远客的狂欢,有游子的乡愁,有彝州人民不变的情怀。是你眷恋的神居之所。
图片
楚雄彝绣。云南日报供图
来到楚雄,那就不得不说一说彝族刺绣。
彝族文化是楚雄的“根”和“魂”,彝绣则是浩若烟海的彝族文化宝库中一颗最璀璨的明珠,是彝家人引以为傲的‘指尖艺术’‘心灵花朵’,它的传承已有上千年历史,是流传于我国西南彝族地区的古老的手工刺绣技艺,以“红黄黑”为三大原色,具有技法粗犷、色彩浓烈,集中反映彝族人图腾崇拜、民俗风情等特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彝绣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楚雄彝绣服饰。云南日报供图
彝绣包含了铜钱绣花、羊角纹、喜鹊、牡丹花、梅花、狮子、凤凰、鱼龙、石榴花、虎头等传统经典纹样,具有很强的实用、观赏和收藏价值。
说到彝绣,我们要重点推荐一下楚雄州永仁县直苴彝族村的传统节日——赛装节,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村民们都会自发地组织盛大的“赛装节”,这一习俗至今已传承了1350多年,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古老的“乡村T台秀”。从六七岁的小女孩到七八十岁的老太太,到了这一天,都会纷纷穿上自己最心爱、最漂亮的绣花衣裳,成群结队赶来,参加隆重快乐的赛装节。伴着原生态音乐,永仁直苴彝族的原生态服饰被原汁原味展现,一针一线都凝结着彝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彰显了彝绣的文化之魂。
近年来,“赛装节”这个楚雄州的地方性节日已经上升到省级乃至全国层面来打造,楚雄彝族特色精品时装曾经还压轴亮相纽约时装周。延续着彝族千年赛装节的文化根脉,彝绣中常用的鱼、鸟等文化图腾,以及云南大山中形态万千的花卉在T台上恣意绽放。传统文化通过现代时装演绎,走向世界舞台,诠释出千年彝绣之美,也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从别具匠心的新华村银器到素雅大方的白族扎染
路线:大理祥云县(体验珐琅银器、土陶制作技艺)大理巍山县(游览东莲花村省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巍山古城体验彝族打歌,品尝巍山肉饵丝、巍山蜜饯等特色美食)大理市(参观大理市非遗博物馆,欣赏洞经音乐、大理白族调、白族大本曲,品尝大理酸辣鱼、乳扇、白族土八碗等美食;参观“神都”本主庙,观看白族霸王鞭,体验白族绕三灵;喜洲古镇,欣赏白族民居彩绘,品尝喜洲粑粑,体验泥塑、甲马、剪纸制作技艺;游览周城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体验白族扎染技艺、三道茶、大本曲)
大理鹤庆新华村银制品
地址: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
新华村的银制品。刘奕 摄
小锤敲过一千年,敲出了声名远扬的新华村,锻造出了享誉中外的银制品。
银都水乡新华村原名石寨子,是依原生态自然村落建成的旅游景区,处于大理至香格里拉黄金旅游线上,其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全国罕见,被世人誉之为“泉潭之乡”、“高原水乡”。走进新华村,叮叮咚咚的响声不绝于耳,这是当地村民在制作各种银器手工艺品。新华村是手艺兴乡的一个典范,家家户户都以银铜器制作为业,那里的村民见多识广,心胸开阔,有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自信。据记载,早在一千多年的唐代南诏国时期,新华人即以门扣、手镯、锅、勺、瓢等铜制民族手工艺品制作为主,手艺以家传为主。
新华村的银制品。刘奕 摄
新华村的银饰因其制作工艺精湛,历史悠久,深受中外游客喜爱。据悉,目前鹤庆新华银器文化交流中心项目正在建设,该项目以新华村为中心,建设集研发、加工、销售、旅游、文化交流为一体的全国最大银器核心基地和文化交流中心。
大理白族扎染
地址: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图片
大理古城展示的扎染作品。供图
图片
白族扎染。毕芃 摄
“巧手扎锦绣,靛蓝染春秋”,这句诗词用来形容扎染再合适不过了。扎染工艺,创于两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历史相当悠久。其朴实大方,素雅凝重,极具艺术魅力。花鸟鱼虫、几何图案,只要画得出来就能扎出形状。
扎染织造
扎染是白族人世代相传的手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白族扎染,就是把白色的布料扎起来染色。花纹美不美,靠扎;色彩美不美,靠染。2000多年前,板蓝根、艾蒿这些在大理苍山上生长着的天然植物,在智慧勤劳的白族儿女手中变成了蓝绿粉红的各色天然染料。
大理美食。图片来源游云南APP
来到大理,品尝美食的姿势一定要对。大理绝对不止田园牧歌、风花雪月,大理饮食也饶有特色。著名的乳扇、奇妙的饵块、香酥的粑粑,以及飘香的“梅子酒”,都是吃货无法抵挡的“美食诱惑”。三道茶、白族“土八碗”、大理砂锅鱼、生皮,各具特色,令人垂涎流连。
白族三道茶。图片来源游云南APP
烤乳扇。图片来源游云南APP
喜洲古镇
地址: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喜洲古镇一景
喜洲古镇位于大理境内,地处云南昆明至丽江的地理要冲,东临洱海,西伴苍山,占据交通、农耕、渔猎等诸多便利,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喜洲古镇素有“中国白族风情第一镇”之美名,是白族生活的原生态体验和白族文化的集中展现。在这里,往来游客进出于各种精致的特色小店、说着不同地区的方言,或排着长队买喜洲粑粑,或坐在牌坊下的石阶上休息,闲适安逸,尽情体验着慢生活中的慢时光……
图片
喜洲粑粑或许是在外的大理人的乡愁。记者 赵黎浩 摄
相对于大理以佳山秀水著称的乡镇来说,大街小巷飘香的粑粑味、特色鲜明的白族民居,以及随处可以感受到的白族文化气息,是喜洲古镇最为人欣喜的地方。
漫步在喜洲镇古朴的街道上,寻查那些年代久远、斑驳的土墙体和蔓延杂草的房顶,往往容易唤起游客那些久违的乡愁。这份古老而又充满勃勃生机的活力,也是喜洲古镇文化魅力永驻的关键所在。
从“永子棋院”的圣殿到佤族人“幸福的地方”
路线:保山隆阳区(参观保山市永子棋院、永子围棋厂,体验永子围棋制作技艺)保山腾冲市(固东刘家寨观赏腾冲皮影戏,体验皮影制作技艺;清水乡司莫拉佤族村,观赏传统民居建筑,感受佤族风情;游览和顺古镇,感受马帮文化,体验玉雕、藤编制作技艺,观赏腾冲唱书、腾冲扬琴等表演,品尝饵丝、大薄片、稀豆粉等传统美食;荷花乡甘蔗寨观赏佤族清戏)
保山市永子棋院
地址:云南省保山市
图片
保山永子。供图
永子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明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在其游记中记述:“棋子产云南,以永昌者为上”。
“永子”质坚色润、细腻如玉、触子心舒、冬暖夏凉、隽永神韵,以保山本土特有的天然南红玛瑙、黄龙玉、翡翠、琥珀等珍稀宝石为原料加工制作,是古往今来举世公认的棋中圣品。由于原料珍贵、工艺独特、品质优秀、历史厚重,产量有限,历来备受达官贵人的追捧,因此,曾为上乘贡品,堪称“国宝”。
目前,永子也成了国内、国际围棋赛事和围棋大咖的日常用棋。传承了几千年的围棋和延续了几百年的永子制作工艺要一直作为中国的文化瑰宝代代相传。
腾冲和顺古镇
地址:云南省腾冲市
和顺古镇。范南丹 摄
腾冲的和顺古镇,历史悠久,始建于明朝,有“散落在边地上的一部汉书”的美誉,堪称“中国第一魅力名镇”,和顺古镇包罗边疆少数民族的文化,在西南边隅凸显和承载着古老的中原汉文化。
走进和顺古镇,它仍然保持着古朴的风格。其传统、安定的环境,完整地保留了中国明清文化的特色,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
这里钟灵毓秀、火山环绕、风景如画、古色古香、宁静悠闲、民风淳朴、底蕴深厚,是涤荡远客心灵的诗意的栖居。
清水乡司莫拉佤族村
地址:云南省腾冲市
中寨司莫拉佤族村
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是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佤族聚居村落,被佤族群众称为“幸福的地方”。这里有佤、白、傣、彝、景颇、汉6个民族世代聚居,亲如一家。这里青山环抱、泉水潺潺、空气清新、景色宜人。
而今,中寨佤族村又搭上了乡村旅游的顺风车,无论是对自然的崇拜所回报的青山绿水,还是传承和发扬的民族文化所诠释的碧寨柔情,这是一方无数人梦寐找寻的净土,这也是一个民族、一段历史和一种文化的缩影。这里属于你,属于每一颗纯净的心。
图片
李发顺家的粑粑。龚祖金 摄
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寨司莫拉佤族村看望乡亲们,并在佤族村民李发顺家体验做粑粑,总书记现场压模做了俩印上“福”和“囍”的大米粑粑。
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前来司莫拉“打卡”的游人越来越多,来到李发顺家品尝大米粑粑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每天一大早,村民李发顺和妻子就开始准备大米粑粑食材了,很多游客到他家里品尝特色民族美食。
这几年,李发顺家每年都要做几百斤的大米粑粑,拿到集市上卖,还有一部分则是乡亲们送来大米,托他“来料加工”,他收一点合理的加工费。整个中寨就李发顺一家在做,模子的花样就有几十种。
保山象达油纸伞
地址: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
很多人对于油纸伞的第一印象,大多是从高中语文教材收录的《雨巷》中知道的。戴望舒先生笔下撑着油纸伞如丁香一般的姑娘,其惆怅又迷惘的气质,成了浪漫又文艺的标签。
油纸伞制作。图片来源:保山日报
纸伞是象达一张鲜活的名片,象达纸伞制作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2009年被云南省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象达,有一些人始终保持着对纯手工制作油纸伞老手艺的执着。如今,观赏、收藏和装饰意义远大于“伞”的实用意义了。象达纸伞看似简单,但制作程序繁琐,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前功尽弃。他们用桐油纸做伞撑、用独有的人面竹做伞柄,经过削伞骨、绕边线、裱纸、上柿子水、收伞、晒伞绘画、装伞柄、上桐油、钉布头、缠柄、穿内线等复杂的七十二道工序之后方制作完成,每一道工序都是纯手工完成,所有的活都体现在手上。紧密相连、密不可分,仿佛食物链中的一链,缺了其中一环就无法延续。
油纸伞
象达纸伞制作工艺,代表了象达人民善良朴实、心灵手巧,它是历史上外交的产物,铭刻着历史的记忆。小小的纸伞,折射出的是象达人民无尽的智慧。
从梁河的阿昌风情到芒市傣族剪纸的独具匠心
路线:德宏梁河县(曩宋关璋新村,感受阿昌族民俗风情;观赏遮帕麻和遮咪麻民间文学传唱;勐养镇帮盖村,观赏傣族传统歌舞,体验葫芦丝制作技艺)德宏瑞丽市(体验傣陶制作技艺;喊沙傣寨,体验傣族孔雀舞、傣族泼水节,观赏农民画、品尝傣族特色餐饮)德宏芒市(风平镇弄么村,体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傣族剪纸;游览三台山乡德昂族省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观赏达古达楞格莱标、水鼓舞表演,体验酸茶制作技艺,品尝橄榄撒、臭菜、酸笋等传统美食)
曩宋关璋新村
地址:德宏梁河县
图片来源:央视网
关璋村位于梁河县曩宋阿昌族乡的东北方向,是梁河县的一个阿昌族特色乡村。如今,关璋村已成为集生态旅游、民族文化、茶文化、特色产业发展于一体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并力求成为“阿昌美丽宜居休闲旅游第一村”,努力向集阿昌非遗展演、特色产业、吃购住游为一体的阿昌体验式旅游新景点的建设方向发展。
织锦。图片来源:央视网
阿昌族人的织锦技艺,代代相传、源远流长,朴素古雅,是阿昌人民精湛手工技艺和勤劳智慧的集中体现,是阿昌文化的活化石,被誉为是“穿在身上的艺术品”。在关璋,你能欣赏到的不同年代的阿昌族织锦,极具视觉诱惑。
阿昌的手工织锦精美绝伦,值得永久收藏。现如今,织锦艺术不仅仅局限于以往的阿昌服饰筒裙的织制,在这里,你可以选购到如女士织锦提包、织锦布鞋、特色荷包等一系列各式各样的阿昌手工艺品,这种浓浓的阿昌文化氛围只此一处。
风平镇弄么村
地址:德宏州芒市
傣族剪纸。记者 李沛昀 摄
弄么村是芒市最具特色的傣族村寨,有傣族剪纸、孔雀舞、老傣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傣族小锅酒、傣族织锦、傣族竹编等民族文化展示。
2006年5月20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时,傣族剪纸列入了“国宝级”保护名录。在弄么村,几乎傣族村民都能剪纸。剪纸一般用于刺绣样稿、装饰门楣、灯彩、旗幡、供品等。题材大多是花草鸟兽和各种几何形纹。
傣族剪纸最初主要用于宗教祭祀活动,随着造纸术在傣族地区不断完善和提高,加之傣家人对汉文化不断学习、借鉴和消化吸收,近三百余年间,傣族剪纸最终走向成熟期。如今,更多傣族剪纸作品成为了新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艺术创作。
图片
踏遍丝路云赏时,“这边风景独好”。这是一条充满“古色古香、赏心悦目”的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从古色古香的乌铜走银到精美绝伦的楚雄彝绣,从别具匠心的新华村银器到素雅大方的白族扎染,从“永子棋院”的圣殿到佤族人“幸福的地方”,从梁河的阿昌风情到芒市傣族剪纸的独具匠心。它既有自然风景与人文气象的交相辉映,又有历史烟云与现代光辉的前仆后继。这条路,注定会在旅途的山河岁月中,给你一次不平凡的生命体验。
云南网编辑 郭建丽 部分内容综合自:人民日报、云南日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