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千年老街释放新活力

10月2日傍晚,位于淄博市博山区峨嵋山西北麓的“大街”,华灯初上,人头攒动。

各式各样的网红小吃、舞台上表演的民间艺人、坐旋转木马的孩子、照亮夜空的“北极光”灯光秀……即便是土生土长的博山人,也对这条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千年老街的全新魅力赞叹不已。

有解思维让老街“复活”

“大街”是博山人最引以为豪的一条街。

这条长约2000米的老街,位于博山古石城西城墙外、圩子墙内,古代曾是商户云集、官宦聚集之地,加上住户较多,逐渐成为集市中心。明崇祯十三年中进士,清顺治和康熙年间先后任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秘书院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的孙廷铨,是博山历史上的名人,其故居就在“大街”中段。这里还有被人们称为“蒋家大院”的同盟会全国总代表蒋洗凡故居。

新中国成立后,“大街”更是成了对博山人生活影响最深的一条街,除了传统大集,这里还是博山最繁华的农贸综合市场,从南到北,人流络绎不绝。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博山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街”的重要性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大街’以集市为主,一到下午就没人了,晚上街上更是几乎看不到人。”博山区城东街道办事处主任魏猛说。

既有文化历史资源,又有现实建筑基础,还有民众文化认知,如何让拥有诸多优势的老街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成为摆在博山区委区政府面前的一道考题。

以有解思维推动城市发展。在实地走访调查、召集商户居民召开民主协商会、到周边地市借鉴考察夜市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博山区决定分阶段对“大街”实施改造提升:增设时光隧道、金色水稻、心形花门、北极光影等灯光秀;对原有墙面进行修复、粉刷,对损坏路面进行修复、清洁;在原有基础上增设路灯、轮廓灯等系列灯光,创造夜生活氛围;加装和建设小型商铺、摊位和门店,统一整顿和管理,并进行招商;南北关键出入口以及各个小路口增设门禁杆和监控系统,对过往车辆和人员进行规范管理……短短十天,“大街”就在市民热切期待中惊艳登场,随即,以“金秋美食节”为主题的夜市全新亮相。

据不完全统计,仅国庆假期第一天,“大街”就接待市民游客2万多人次,张店、淄川、沂源等周边区县市民纷纷慕名而来。

文旅融合为城市注入新活力

晚上7点半,记者在“大街”遇到了带着妻女回博山探望父母的小蒋。今年29岁的小蒋大学毕业后留居济南,看着旋转木马上开心的女儿,小蒋非常感慨:“记忆中的‘大街’就是卖菜的集市,这次回来一看,整条街道都变得时尚了,作为博山人感到非常自豪。”

除了本地人,“大街”徜徉着更多的外地游客。“很多游客在博山游玩之后,想在城区寻找一处体验博山特色的休闲地。”魏猛说,“提升改造后,既能为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大街’注入新活力,又能满足游客需求,一举两得。”

近年来,博山区以时不我待、比学赶超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把文化旅游作为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发展活力的重中之重,着力把博山文旅“潜力股”变成“绩优股”,并在这个过程中展现了令人惊叹的“博山速度”和“博山服务”。博山通过深入实施文化赋能行动,广泛开展“文化+”“旅游+”“文化和旅游+”,串珠成链,着力打造与世界对话的陶瓷琉璃IP、辐射全国的红色旅游IP、讲述历史的齐长城文化IP、走向未来的工业旅游IP、绿水青山的乡村振兴IP、征服味蕾的特色美食IP,走出了一条具有博山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道路。红叶柿岩理想村、三水源休闲旅游度假区、九龙峪山地琉璃公园等一批高品质文旅项目已初具规模,中国国家地理首个营地落户博山,所有的一切,让越来越多的游客将博山作为旅游目的地之一。

“人流回归了,人气更旺了,大街又‘活’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博山籍乡土作家刘培国看到老街的变化格外高兴,在他看来,集美食、游乐、文化于一体的老街焕发新活力,对推进博山文旅产业发展、增加地方文化特色的意义不可小觑。

“下一步,我们计划逐步将老街打造成集商业、交易、休闲、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夜经济示范区,涵盖小吃、陶琉文化、酒吧、特色演艺、网红文化打卡、古市茶馆等多种业态,进一步提升城市魅力,为博山文旅融合发展添砖加瓦。”魏猛说。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景阳 马冠群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