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峨县以“三特”为基打造持续稳定扶贫产业

“今年,我们有效化解疫情的影响,仅龙滩珍珠李的销售比去年同期多卖了1亿元。”天峨县水果局一位负责人日前告诉记者,作为该县“三特”农业重头戏之一的珍珠李,这几年一直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天峨是集老、少、边、山、穷、库于一体的自治区级贫困县,耕地少,增收难;又是珠江流域的生态保护核心区,大工业难以发展。

如何扬长避短,变劣势为优势,实现农民增收?这是摆在天峨县面前的一道考题。

县委书记陆祥红介绍,天峨县生态基础好,森林覆盖率高达81.5%。2011年,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经过反复调研论证,探索出因地制宜、靠山吃山的“特早熟、特晚熟、特优质”石山地区“三特”农业模式。

10年来,虽然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几次轮换,但“三特”农业发展的主线一直得到很好的延续。目前,全县“三特”农业覆盖贫困户率达91.78%,贫困户人均“三特”农业收入达2000元以上。这条持续稳定的产业扶贫路,引领着天峨的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初的15.51%,降低到2020年初的0.5%。

2016年,中农办总结天峨脱贫攻坚经验,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考核中,天峨排名全区第一。2019年4月,该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脱贫致富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是发展产业。产业应如何可持续地做好做强?天峨县作出了示范。

久久为功,持续推进。多年来,天峨县党政主要领导坚持担任“三特”农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实行县四家班子成员、县直部门、乡镇挂点包片联系制度,产业发展成效与干部年度考评、绩效奖励挂钩,有效推动“三特”农业健康发展。

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总体思路,天峨县多次邀请中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等区内外专家,对全县发展“三特”农业进行反复论证,科学合理布局,先后出台一系列产业规划,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整县推动“三特”农业发展。目前,全县发展“三特”水果19.16万亩、核桃19.11万亩、油茶16.34万亩、中药材9万亩。

从2011年以来,该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2600万元以上,整合涉农部门资金8000万元以上,用于产业基地的水网、电网、路网建设。特别是规模在100亩以上的基地,全部修通产业路。2014年以来,全县对种植特色水果的种植户给予全额苗木补助,对达到标准的示范基地也给予重点补助和扶持,同时实施以奖代补,对当年种植和养殖达到一定规模的贫困户,县财政给予最高1万元的奖励。

该县还建立技术队伍,整合涉农部门技术力量169人,聘请农民技术员119人,采取包乡镇、包村屯、包基地的办法全面指导农户。并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研究技术改良、品种改新,保证农产品品质。

选好引擎,示范带动。该县成立专业合作社278家、家庭农场276家,培育龙头企业2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提供生产经营技术服务,统一组织销售、加工、运输、储存;家庭农场进行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经营,示范带动标准化生产;龙头企业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模式合作经营。各乡镇倾力打造1个以上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县发展“三特”产业。目前,全县已打造区、县、乡、村四级示范区108个,其中自治区级示范区6个,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山地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样板。

打造品牌,规范发展。该县依托龙头企业,开展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品牌销售的产业化生产经营,坚持主打“绿色、生态、健康、长寿”品牌。每年县财政预算300多万元专项资金,通过品种培育、特产之乡认证、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等打造“三特”品牌。龙滩珍珠李被认定为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连续三年成为广西电商销售的第二大鲜果品牌;天峨大果山楂被评为“全国百家合作社百个农产品品牌”;天桃1号油桃被评为“广西优良品种”。(记者韦继川 通讯员黄元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