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秋景美如画

10月3日,游客在杀虎口景区内参观游玩。杀虎口建于明朝,古称参合口,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杀虎口闻名遐迩,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陶醉于山西的边塞文化、晋商文化。 (记者 王瑞瑞摄)

郭家庄村:“党的好政策让我过上好日子”

深秋的风,吹过金色的田野,地里的庄稼沙沙作响。望着即将丰收的土豆田,岚县梁家庄乡郭家庄村60来岁的农民袁广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脸。

“有扶贫队帮忙,我每年能收入5000多元,是党的好政策让我过上好日子。”10月3日,记者见到袁广生时,他动情地说。

郭家庄村是吕梁山上一个普通的村庄。在这里,有袁广生种了几十年的3亩土豆田。因为年纪大,以前原本一年7000多斤的收成,只能收3000多斤。收好了的土豆还要自己拉到城里去卖,一年只能收入1000多元。

这两天,国网吕梁供电公司组织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和公司青年志愿者走进田间地头,帮助袁广生收土豆。“我们将收好的土豆通过以购代销和驻村第一书记直播带货的方式,为袁广生销售土豆4600多斤,同时还帮助他改良土豆品种、扩大产量。如今,袁广生每年卖土豆能收入5000多元。”国网吕梁供电公司驻郭家庄村扶贫工作队队员杨栋凯向记者介绍。记者了解到,国网吕梁供电公司连续三年在郭家庄村开展“以购代捐”消费扶贫活动,购买土豆16万公斤,为每户贫困户每年增收1200余元。

村党支部书记袁存旺告诉记者,前段时间,扶贫工作队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在村内开展公益培训。专家详细解答了村民在农业种植方面的问题,全村70余人参加。

桂家窑村:“健康能兜底,小康有底气”

秋天的桂家窑村,正是收秋的大忙时节。“现在的桂家窑,一派新气象。”村党支部书记温永胜自豪地说。

桂家窑村是代县上馆镇一个普通的村庄。全村不到400口人,靠着2000多亩耕地,一直在温饱线上徘徊。现在新打了8眼机井,耕地全部变成水浇地。最主要的是,村子找到了发展谷子这条金光大道,从前年开始年年户均收入超过万元,一举甩掉了“穷帽子”。

10月4日中午时分,55岁的孙三台将一车满载谷穗的拖拉机,开进了打谷场。孙来有、郭怀顺高声招呼着倒车、卸车。大家都知道,孙三台不容易,一个大男人拉扯着孩子,又当爹又当妈。熄了火,孙三台跳下车告诉记者,别看他现在活蹦乱跳,前年突发脑梗,差一点就成了废人。

“要是搁在以往,不知咋样了。”孙来有、郭怀顺说。看着侄儿辈的孙三台发病,他们着急,不料一个电话,救护车就来了。人看好了,而且2万多医药费,个人只掏几百元。

74岁的郭怀顺说,孙三台的事让村里人意识到,农村合作医疗是实实在在解决大问题的,“健康能兜底,小康有底气”。

当然,底气最大的支撑是产业。在忻州市委统战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桂家窑发展起了优质谷子种植,从300亩到1000亩,打出了品牌,实现了优质优价,家家户户都沾光。

这几天,扶贫工作队队长王俊臣和温永胜一起在地头忙。“实践证明,消费扶贫是个好模式。”去年,村里卖出了12万元的小米。今年他们想做得更扎实一些,地头传来的阵阵笑声是最动听的回答。(记者王利强 王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