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保冬妮:探寻足尖上的寒露,拥抱节气送给人类的风霜雨雪

图片
【环球网文化报道 记者 张嘉玉】10月8日,寒露节气到来,环球网文化频道专访儿童文学作家保冬妮,叙述二十四节气的旅行故事,趣话寒露时节的美食美景与历史民俗,一起探寻足尖上的节气。“想感受节气带来的独特气象,可以追雪而去,追风而去,拥抱节气送给人类的风霜雨雪。”
寒露,秋季时节的正式结束
螃蟹正是肥美鲜嫩的时候
环球网文化频道:寒露节气的特点和意义是怎样的?
保冬妮: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它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一到,表示秋季正式结束。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二十四节气的三候,把这个节气里的动植物现象说得很明确,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鸿雁开始南迁了,雀鸟也南飞不见了。古人以为雀鸟变成了大海里的蛤蜊,这是当时对自然认识还有局限。这时候菊花普遍开放,赏菊的最佳时候到了。
图片
环球网文化频道:寒露节气有哪些节气美食?
保冬妮:从济南顺带去青岛,可以品尝海鲜,秋季的螃蟹正是肥美的时候,鲅鱼、墨斗鱼、虾也是青岛此时海鲜的主打品种,秋季去青岛已经不见了夏季的暑热,早晚海风凉爽,八大关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去看看秋叶浓阴中带有历史感的欧式建筑,就像走进了油画里。
从青岛去崂山看秋景,也是不错的选择。崂山景区层林尽染,峰峦叠翠,犹如五彩盘被打翻,而且崂山寒露的蜜桃具有晚熟、质优、个大的特点,品尝寒露蜜桃正是时候。
图片
趣赏草木感悟节气美学
菊花寄托中国人的审美品位和精神追求
环球网文化频道:在寒露节气,您会推荐哪些旅行目的地来领略节气之美呢?当地有哪些民俗或者美景?
保冬妮:节气美学千百年来影响着中原地区人们的生活,赏菊正好是寒露节气里最美的一项户外活动。每年到这个季节,山东济南趵突泉公园的菊花展,为游人展示了北方菊花的盛况。菊花对中国人来说,代表了一种审美品位和精神追求。菊花不畏寒露霜冻,孤傲地盛开在清凉的秋天里。它们不仅具有色彩缤纷的绚丽花朵,而且造型婀娜多姿,装扮着秋末冬初的大自然,把秋天的萧瑟和寂寥冲淡了。此时去济南,还可以去红叶谷赏红叶,看大明湖秋景。
环球网文化频道:寒露节气还有哪些植物可以观赏?
保冬妮:寒露节气主要开始赏菊和赏红叶,黄栌、枫叶、乌桕叶、柿叶也会在秋天变红,因为植物叶肉细胞中主要含有有三种色素:叶绿素、叶黄素和胡萝卜素,这三种色素的合成与温度有关。秋天温度下降时胡萝卜素的分泌增多,而胡萝卜素是橙色的,所以树叶会变黄或者变红。
秋天并非万物死寂,也有不少花朵盛开。桂花,迷迭香,菊花,羊蹄甲,金花茶,木芙蓉,荷兰菊,石蒜 ,花烟草,大花蕙兰,番红花,勿忘我,彼岸花,藏红花,昙花,美女樱,蔷薇花等等都会在秋天绽放,尤其桂花,是这个季节香飘满园、人气最高的花。
图片
环球网文化频道:寒露节气有哪些历史故事或文学诗词?
保冬妮:寒露这个节气,颇受古人的重视。尤其在中国古人眼中,节气可以用来借景生情,抒发作家内心情怀。我们就先说李清照的词《鹧鸪天·桂花》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李清照的这首词用她那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展现了她对秋日寒露节气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而桂花也正是寒露节气里最香气四溢的花,在李清照的词中,梅花和菊花都比不上第一流的桂花。
大诗人白居易也写过寒露主题的古诗《池上》,凉风习习,晨露清冷,兰花凋零,荷留残绿,一只鹤独自栖息在沙滩上,萤火虫双双飞舞在水面上。这是白居易酒醉初醒的意境中所见眼前景象,落寞的感觉油然而生:“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图片
带孩子体验足尖上的节气
拥抱节气送给人类的风霜雨雪
环球网文化频道:您是如何关注到二十四节气,节气带给您怎样的感动或启发?您用五年的时间创作节气的儿童绘本,希望能够给孩子们带来哪些影响?
保冬妮:我是个喜欢自然的人,一年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户外追逐风和鸟,欣赏和拍摄野生动物的自然身影。自然与人的关系是眼下最热的话题,如何去看待自然、怎样和谐与自然相处?是人类必须正视的重大问题。
中国人的祖先总结一年的气候和物候、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知识体系,它成为中国人与自然达成的一种共生的和谐状态。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反映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反映物候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映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而每个节气的三候,以每五天为一候,讲述自然界的特征,这无疑能帮助孩子们生动地记住动植物和鸟类的生活状态,有利于观察自然、了解自然、顺应自然。
环球网文化频道:二十四节气您都选择了哪些城市来呈现节气故事,节气和旅行有怎样的联系?
保冬妮:立春到北京“吃春饼”,芒种至贵州品“百家宴”,寒露去山东“赏菊花”,小雪往上海“逛弄堂”……我在《二十四节气旅行绘本》里,根据24节气,选了24个中国孩子一生必去的24个地方,虽然无法囊括中国的最美之境;但已经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为孩子们展现了祖国河山的壮丽和中国舌尖上的美食。
但凡出门儿,必看天气。旅行和节气怎么能不相关呢。天热的时候,去凉快的地方;天冷的时候,可以去暖和的地方泡温泉。但是要想感受节气带来的独特气象,可以追雪而去,追风而去,拥抱节气送给人类的风霜雨雪。
环球网文化频道:二十四节气不是照本宣科的知识,而是流淌在生活中的文化。针对孩子认识和理解事物的特点,您是如何给孩子讲述二十四节气,让孩子能够对节气发自内心地感兴趣从而喜爱甚至传承中国的节气?
保冬妮:欢迎大家有机会来亲自上我的《24节气旅行绘本》的网上分享和线下活动,这些活动全是公益免费的。我和孩子们分享我在节气去书里讲述的地点拍摄的动植物活动的小视频,现场和孩子们一起品尝当季的美食、水果,孩子们还和老师一起按照节气,立春动手制作春饼、一起咬春;春分品春茶、玩竖蛋的游戏;谷雨班级养蚕,孩子们观察昆虫的成长;夏至,在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炸酱面、阳春面、新疆拌面;暑假去内蒙参加那达慕大会……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讲述,而是孩子们在读书和实践的体验中,完成了这套书的立体化阅读。
把阅读从间接感受升华到直接感受,孩子们亲身体验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过活动,孩子们增加了感受性的认识,对中国地理、中国历史、中国美食、中国风俗都有了自己的记忆和认知,作文写作变得丰富而生动,见识与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拓展和提升;这才是阅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