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的“热”与热烈的“变”

图片
技改发力,罗源湾钢铁冶金基地产业绿色升级。游永健摄▲
图片
▲花园工厂——罗源华能电厂投产。游永健摄
图片
中秋国庆假期,白塔乡南洋畲村引进的房车项目吸引众人体验。刘其燚摄
图片
起步镇百谷海鲜菇生产企业通过“智慧农业”实现效益提升、产业升级。
刘其燚摄
图片
松山镇通过组团发展模式参与乡村振兴,渔村更美了。游永健摄
图片
罗源湾北岸繁忙的海岸线。游永健摄
(上接1版)
一手抓防疫 一手促发展
大考当前,要逆流勇进,就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化简驭繁的策略运筹。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1月24日,我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当天,罗源就召开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会议,打响疫情防控主动战。
大事难事看担当,危急时刻见本色。春节前,有600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返回罗源。各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战“疫”一线,用脚步丈量罗川大地,按照“走到、看到、问到”的要求,对全县9.9万户居民进行全覆盖排查动员,共同筑起全民抗疫的钢铁长城,涌现出众多先进和典型:鉴江镇鉴江村党总支书记陈忠俤多日连轴转,因劳累过度导致脑血管破裂;县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应急指挥部成员游宇靖两度昏倒在工作岗位;起步镇党员干部组成“党员志愿者服务小组”,走村入户宣传疫情防控政策……3月,罗源县委通报表扬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表现突出的100名先进个人。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各地经济逐渐回暖,先一步复工复产,便能早一步稳住市场,赢得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罗源县各级领导靠前指挥,上下联动,转战经济建设主战场。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外贸环境紧缩的大背景下,我厂实现半年总产值5.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1.7%,成绩喜人。”福建华东船厂副总经理刘用鸿介绍,上半年产值逆势上扬,与罗源县委、县政府指导防控疫情和复工复产分不开。该厂是我国东南沿海最主要的修船基地,主营国际航行船舶维修业务,疫情防控风险相对较高。罗源县成立服务华东船厂工作专班,由县政协主席带队,实行“蹲点式”服务,指导企业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协调解决生产经营问题,并督促企业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早在2月,我们今年的订单就接满了。有了罗源县的大力支持,我们对下半年实现全年产值新突破充满信心。”刘用鸿说。
复工快,干劲足。亮眼数据背后,是尽锐出战的“罗源力度”、你追我赶的“罗源姿态”:
——2月12日,罗源县发布企业复工10个“必须措施”,吹响复工复产“冲锋号”,集结精干力量深入企业工厂,指导做好防疫的同时全力推进复工复产。
——3月13日,罗源县重大招商项目签约仪式在“云端”拉开帷幕,13个项目在线签约,计划总投资143亿元。
——6月11日,罗源湾港区将军帽码头作业区1号泊位正式对外开放,实现罗源湾北岸港区货物年吞吐能力从2500万吨到3500万吨的跨越,初步测算每年可降低港区大型企业物流集散成本5亿元,打造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北翼新的经济增长极。
——7月6日,华能罗源电厂获国家发改委和省发改委批复,两台660兆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正式投产运行,预计年发电量可达70亿千瓦时,为罗源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
今年上半年,罗源县在“抓项目促跨越”专项行动中,完成开工项目81个,完成率89.0%,总投资287.17亿元;竣工项目43个,完成率89.58%,49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3.33%;在“双百双千”增产增效专项行动中,增产增效农业企业23家、第三产业企业36家、建筑业企业1家均已完成,工业企业32家中27家已完成;县领导挂钩联系企业(项目)制度和“一企一议”机制协调问题177个,办结167个;抓招商中,落地项目136个,总投资372.2亿元,举办招商“云签约”2场,签约23个项目,总投资186亿元。
班子作表率 机关转作风
方向,在实干苦干中明晰。
“今后,罗源生活垃圾有地方处理了!”这一消息让罗源人民振奋。6月30日,位于松山镇白水村石门里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静脉工业园)项目正式点火调试,改写了罗源没有固定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地的历史。而在点火前的两个月,由住建部门12名党员干部和项目承建各方负责人与技术骨干27人组成的项目专班就已驻点现场,倒排所有工序建设时间节点,细化到每周工程量与每日作业量,逐一明确责任领导与责任人,挂图作战、实时纠偏,通过奖优罚劣、比学赶超等措施,促进项目提速增效。此外,场地内的6万多吨填埋垃圾在一个月内清理完毕,抢在汛期到来前消除了安全隐患,圆满完成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项目。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罗源成立了全面加强作风建设工作专班,由县主要领导挂帅,多部门配合,统筹推进作风建设工作。“专班不定期列席县直单位、乡镇等的党委(党组)会,带头敢抓敢管,动真碰硬,现场解决痛点难点问题。”罗源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黄垂卫说。
为保护生态,罗源县成立了罗源湾外淘澳乌岐头海域超规划养殖退养推进工作专班。专班工作人员包点到人、全力以赴,连续奋战几个月,终于全面完成养殖户搬迁,退养涉及养殖面积约300亩、养殖户92户,养殖框数8858框,约41.6万笼。
为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罗源启动“督查引擎”,整合原有多个专项督导组,成立由县纪委监委、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以及县效能办组成的联合督导组,优化督查工作机制。
联合督导组以问题为导向,重点督查“抓项目促跨越”“大招商”“‘三个福州’建设”等专项行动,以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任务的进展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联合督导组实行台账式管理,逐一登记、汇报、阅处、整改、反馈,确保各项重点任务强力推进、有效落实。一套作风整治“组合拳”打下来,罗源县干部作风焕然一新,办事效率提高了、服务质量提升了。
“有了‘西水东调’,再也不怕停水了!”罗源湾滨海新城附近居民高兴地说。春节前,罗源敖江供水工程部分竣工并投入使用,打通了霍口乡溪前村傍尾水库至八井水厂约25公里的“西水东调”供水线路,有效缓解了罗源湾滨海新城供水压力。5月,八井水厂至滩内水厂供水工程配套设施建成,日供水能力增加10万吨,解决了困扰罗源湾地区约3.4万户群众和工业企业多年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问题。
9月10日,罗源县城区环境综合改造提升7个重点民生项目动建。
“罗源县转变作风,抓准‘关键小事’,不断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罗源县相关领导介绍,今年该县共安排为民办实事项目18个,总投资3.08亿元,涉及教育提升、食品安全、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目前各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基层强基础 攻坚见成效
干部作风好,项目推动快。速度与激情,成为“强担当、抓落实、促发展”作风建设大提升专项行动的指南。罗源县领导挂帅,下沉一线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奋力将疫情造成的损失夺回来,奏响项目建设最强音。
9天,松山镇党员干部用真情“啃”下福州台商投资区(松山片区)群力塘项目征地这块硬骨头,创造罗源“新速度”,对促进罗源湾工业产业转型升级、融入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具有重要意义;
27天,白塔乡乡村振兴产业园项目建设工作专班8个工作小组发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挨家挨户做居民的思想工作,耐心地讲政策、做动员,高效完成赤岭村、应德村涉及1110亩土地的征迁工作,圆满解决困扰12年的项目用地难题;
37天,建成一座畲族文化民俗展示馆,让松山八井—竹里畲族文化民俗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更吸引央视剧组来此拍摄“山海罗源·春满畲乡”电视特别节目,并于今年除夕夜在央视播出,生动演绎罗源畲汉一家亲的佳话,推动罗源畲族文化和非遗特色走向全国。得益于浓郁的畲族文化,大型扶贫题材电视剧《山哈闹海》在罗源取景拍摄,重点勘景了八井村“三月三”活动场景,更好地打响罗源“千年古邑·凤舞畲乡”文化品牌,有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
与项目建设比翼齐飞的,还有乡村振兴。罗源持续念好“山海经”、打好特色牌,因地制宜统筹规划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农业优势产业、美丽乡村建设新成果,重点打造松山组团、起步组团、白塔组团等3个“联村组团”乡村振兴模式,推进以点串线带面,形成具有罗源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子和模式。在2019年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罗源排名全市第二。
松山镇立足当地的自然景观、畲族文化等资源优势,抱团发展,推进畲族文化民俗小镇、渔乡风情小镇、知青记忆小镇建设,形成“一区引领、三镇联动”的发展格局,打造“接南连北的文旅旺镇”;起步镇精心谋划,建设“两区一中心”,整合提升镇域食用菌产业资源,引进新品种、扩大种植规模、技改升级、三产融合,一个“菌菇天团”呼之欲出,为建设“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提供强劲动力;白塔乡整合红色资源,串点成链,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园、红色文化生态康养旅游区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将按照市委提出的‘五个表率’‘五抓落实’和‘讲纪律、守规矩、转作风’要求,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强基础、抓落实促发展、抓民生保稳定、抓特色促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超越。”罗源县领导表示。
(全文共3906字)
来源: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