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三吕”之吕美荪在青岛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文艳
如果吕美荪有微信,那么她的朋友圈阵容在今天看来,堪称豪华:梁启超、陈三立、赵尔巽、吴郁生、秋瑾、袁氏父子、黄公渚、沈鸿烈……网罗了一众名人名士;她出访日本,还得到了日本天皇的特殊待遇,可以说,作为一名学者,吕美荪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那么,吕美荪是谁?不急,我们先从她的家世经历讲起。
图片
“淮南三吕,天下知名”,这是1927年章士钊的一句评语。“淮南三吕”便是光绪丁丑年进士吕凤岐的三个女儿:长女吕惠如(1875年~1925年,原名贤钟)、次女吕美荪(1881年~1945年,原名贤鈖)、三女吕碧城(1883年~1943年,原名贤锡),其实吕凤岐的四女吕贤满(1888年~1914年)也是位具有灵动气质的诗人,和姐姐们一样投身于教育事业,只是因为英年早逝,年仅二十六岁便病逝了,没能和姐姐们并驾齐驱。
三名女诗人、女教育家同出一门,肯定与这个家庭的教育分不开。
是的,三姐妹的家学渊源深厚,不管是母族还是父族,都有读书而仕的传统。吕氏姐妹的母亲名叫严士瑜,是安徽来安县举人严琴堂的次女,严家的文化底蕴影响着严士瑜,她“幼怜于学,得其诗学”(《历代妇女著作考》)。值得一提的是,严士瑜的外祖母是清代著名才女沈善宝。
吕氏姐妹的父亲名叫吕凤岐,任翰林院编修,生于读书世家,他更是喜欢读书、藏书,“秉性淡泊,故五十而仕,唯以书画游览自娱”。吕凤岐、严士瑜夫妇生有两男四女,两男早夭,留下四个女儿。在女性思想日渐开放的时代,吕氏夫妇奉行“女子有才便是德”的理念,重视对女儿们的文化培养,吕凤岐还专门为她们请来了家塾,严格督导,“日亲督诸女读”,并教她们作画。吕凤岐还与当时的文士互相唱和,诗书相赠,提高了女儿们的眼界,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她们日后的朋友圈。
四名大家闺秀在父母良好教育的浸润下,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岁月静好,浅吟低唱,四朵耀眼的花朵悄然绽放。然而,现实如一把锋利的尖刀,撕碎了一切本该有的美好。1895年,在吕风岐五十九岁生辰之际,家中新宅落成,吕凤岐因过度劳顿,发疾而亡。这无异于晴天霹雳,四姐妹的命运也因此改变。
清朝末年,孤女寡母,根本没有与家族抗衡的能力。吕凤岐没有儿子,他一去世,家里的财产便被族人霸占。无奈之下,吕母只能带着四姐妹投靠娘家。第二年,吕惠如便嫁给了舅舅严朗轩之子严象贤。当时严朗轩在塘沽任职,吕惠如便随严象贤到达塘沽,吕碧城为了求得良好的教育,跟着大姐一同前去。姐妹分离,两两相依,这也为日后四姐妹之间的亲疏埋下了伏笔。
一如《红楼梦》中的情节,甄士隐出家,夫人回到娘家,遭到娘家人的嫌弃。吕母严氏的日子也不好过,甚至因为受到恶毒亲戚的侮辱,严氏和四女儿吕贤满决定饮鸩自尽,幸而获救。远在塘沽的吕惠如和吕碧城得到消息后,立刻求助于江宁布政使樊增祥保金,令人不禁唏嘘。
四姐妹血浓于水,如此凄惨的境遇让她们彼此牵挂,相互勉励。吕惠如作《分手感赋》:“此去如群雁,分飞各一天,离怀托明月,齐向故乡悬”。吕美荪作《寄诸姊妹》二首表达了对姐妹们的依恋之情:
朝朝双泪湿征衫,别绪离愁此日谛。恨煞西风吹雁序,催飞孤影到江南。
天际家山入望微,行行回首泪重挥。西风不解伤离别,偏送长亭落叶飞。
悲凉的境遇,同时也给了她们奋斗的勇气。“1904年吕碧城前往天津,先任《大公报》主编,后在英敛之、傅增湘、方药雨等人的帮助下,创办北洋女子公学。同年,吕惠如、吕美荪相继赴津,任教于女学,至此,吕碧城姐妹进入共同的创作时期,三人相互扶持,姐妹之情亦见深厚,这种其乐融融的日子一直维持到1909年”(《吕碧城三姊妹文学研究》)。
而后,由于性格的原因,吕碧城与二姐吕美荪产生了矛盾,也引起了人们的猜忌。最终,姐妹星散,追逐各自的幸福。吕碧城天赋异禀,心高气傲,养犬挥霍,用放荡不羁的性格书写了一代才女的传奇,终生未嫁。
吕美荪辗转各地,先后任北洋女子公学教习兼北洋高等女学堂总教习、奉天女子学堂教育长等职。49岁那年,也就是1930年,寻求宁静生活的吕美荪来到青岛,居住在鱼山路7号一栋依山面海的别墅里,斋名“寒碧山庄”。在这片齐鲁大地上,她自号“齐州女布衣”,徜徉在山海中,与全国诗词名家书信交流,往来于黄公渚等人的家中,创作了大量的诗文,并出版了多部诗集、文集。1935年9月25日,她踏上前往日本的轮船,以民间学者的身份进行为期40天的文化考察,影响颇大。此后,她未曾离开青岛,直至1945年病逝。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里修篱种菊。在青岛,吕美荪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