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脱贫前线】在凤凰古城,她被苗银之美击中……

“我宁愿跑起来被绊倒无数次,也不愿规规矩矩走一辈子。”执着的张祝君把苗族银饰产业化,笃定传承非遗文化,助力脱贫攻坚。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文刊于《中国妇女》杂志
图片
张祝君 苗族,湖南省凤凰锵锵银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荣誉
很多人对苗族的第一印象,就源自苗女身上从头到脚叮铃咣铛的银饰。然而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因为机器制造的银饰价格低廉,传统手工艺面临失传。“我宁愿跑起来被绊倒无数次,也不愿规规矩矩走一辈子。我要让苗族银饰走出湘西大山,要用苗族自己的文化来脱贫致富。”张祝君骨子里满是豪气,说的笃定做的坚决。
被苗银之美击中
从凤凰古城向西徐行10公里,就是凤凰新地标——凤凰之窗文化旅游产业园,张祝君的“锵锵银饰”便开在这里,前店后厂。
“苗族银饰以大为美,一个经典的苗族大银角几乎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以多为美,耳环挂三四只,叠至垂肩,项圈戴三四件,没颈掩额,有的银衣,一套由数百个部件组成;以重为美,苗族美女的篓花银排圈讲究越重越好,你猜重的有多少?七八斤!”一袭红裙,明朗笑容,张祝君这样向记者讲述苗银之美。
图片
楼下柜台,陈列着上千种银饰,楼上一个小博物馆式的展厅里,单是苗银拉丝工艺制作工序的介绍,就包括化银、捶打、拉丝、搓丝、掐丝、镶嵌加固、洗涤七个步骤……
而一套“年年有余—蝶恋”银绣首饰,银的刚与绣的柔并济,鱼与“余”谐音,蝴蝶是幸福和爱的象征。每款银饰品从设计到制作,往往会耗费3~4个月,同时蕴藏了设计者和手工匠人多年理念和技艺的积累。
2013年,张祝君从首都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回到湘西州,帮父亲打理物流公司吉首分公司。凭借所学专长,作为行业新手的她在第一年就让公司利润同比增长了近20%。两年间,就在所有人认为她会继承家业的时候,因个人感情的失意,她只身来到凤凰古城旅行“疗伤”,没想到,一下子爱上了这个浪漫的地方。
“当时我连住了一周的客栈,每天就坐着发呆,望着沱江缓缓荡涤我的忧伤。看着街上游人如织,痛定思痛后我想,就是投资个小吃店,一年也能挣个十几万,不能再颓废下去了。”
于是,一切“翻篇”。从熟悉的物流开始,张祝君在凤凰的头两年里,做过微信平台、广告设计、活动策划等许多工作,最终,涅槃重生的她,被苗银文化击中了。
在她看来,世上把白银当作一种文化载体,演绎到璨若星河的民族,惟有苗族。凤凰是苗族概念旅游景区中最大的符号,凤凰的银饰市场,只会越来越大。尤其颜值和个性交相辉映的时代,创新设计为王。她很自信:“我有做网络自媒体的经验,会为古朴的传统技艺赋予时尚元素。”
图片
让苗银文化“锵锵”强
为了寻找最原始的苗族银饰工艺,张祝君的足迹踏遍了禾库、腊尔山、山江几乎所有的原始古村落。“偶然的机会,因为陪同一位采访非遗的记者探访苗银,我深入了解了苗银的发展状况,寻访了真实的苗银匠人,发现传统锻造手工艺成本高面临失传窘境,银匠的孩子不愿接班,就连国家级传承人也生活不易,而凤凰市场上却充斥着外地机器制造的廉价银饰,我希望能做一个有态度的苗银文化传播者。”
在张祝君看来,比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社会价值,把古老的银饰文化保护传承下来,培养一批文化匠人,让当地更多困难群众就近就业,让更多留守儿童有父母陪伴,才是她创立“锵锵银饰”的初衷。
2016年,张祝君一边做市场调查,一边寻找合作伙伴。花了近三个月,她走访了湘黔苗区大部分从事苗族银饰的手工艺师傅,考察了多家银冶炼的企业,决心将苗族银饰产业化。
为响应凤凰县招商引资的政策号召,也为企业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张祝君想说服合作伙伴让企业进驻凤凰之窗文化旅游产业园。然而,不但没得到合作伙伴的支持与理解,还终止了合作,撤走了所有投资。“当时我仅有的资金都投进去了,短时间里到哪儿去筹那么多的钱呢?”看到眼前一片光明,却一时找不到出路。“我拜访了多家投资人,在打出第N+1个电话后,终于有家商会愿意出资入股、一同发展。”
百折不挠的张祝君成功创办了锵锵银饰,并进驻了凤凰之窗文化旅游产业园,以自主设计+现代化工厂前期初加工+传统银匠后期精加工+自主销售的模式,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保留了苗银特色,也培育了一批手艺人,还打造了全新的产业链。
即使2020年遭遇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张祝君也十分淡定,“疫情对整个旅游业影响很大,我们也未能幸免。不过,公司网络部发挥了重要作用,带着公司30多个姐妹学‘直播’。既缓解了人工开支压力,又增加了收入。相信会迎来市场的暴发期。”
图片
少一个留守多一家脱贫
集凤凰苗银非遗文化展览馆、非遗传承人作品交流中心、大件银制品集散地、线上线下销售于一体,自2016年开业以来,张祝君的公司年销售600多万元,以留守妇女为主,还为150多名建档立卡户提供就近就业,间接带动就业500余人。
张祝君的父母早年外出广东打工,1989年,张祝君在龙山县出生后,就一直作为“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长大。“所以我比别人更懂得留守儿童的痛楚,帮助一个留守妇女就业就是助力一个家庭脱贫。”
在记者的采访中张祝君说,“优先录用建档立卡的本地贫困户是我们的招聘特色,每天都有1小时为女员工免费进行文化培训,她们很珍惜这份工作,技能和收入越来越高,家庭地位也越来越高。”
图片
张祝君还记得有位叫林玉的女员工,家中因病致贫,但在此工作后,每年都有三四万元的收入,还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员工。“当年在政府补贴贫困户的专场招聘会上,我们没设年龄、性别、学历等硬性要求,只写着‘有激情、有责任、有能力,就来咨询’的广告,很多人都不敢过来,但她大着胆子来问。”
林玉担心做不好不给工资,张祝君说你来试工一周,工资按天给你结算。后来,林玉不仅做得好脱了贫,还提交了应聘主管的申请……像林玉这样从贫困户蜕变为优秀员工的本地妇女有很多。
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张祝君还带动周围一些企业一起加大招聘贫困户的力度。“每次我参加创业交流活动,都会和创业者们说,多招聘贫困户不仅能为脱贫攻坚作贡献,企业还可享受国家的用工补贴,如果需要做文化知识、礼仪方面的培训就找我。”
在张祝君的鼓励和带动下,凤凰县创协的会员单位在招聘广告中都加上了一句话:“优先录用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张祝君说:“凤凰旅游经济光鲜亮丽的背后,在‘两山’苗族聚集地,很多妇女也在利用手工技能传承文化,实现自我价值,助力凤凰发展。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苗银文化发扬光大,带领更多的乡亲们脱贫,创造小康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