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父从军战场英勇杀敌 出征12载不知将军是女郎——木兰传说

木兰,姓魏,名木兰,生于北魏,是北魏梁郡宋城人(今商丘市虞城县营廓镇小魏庄人)。木兰全家五口人,父亲魏应汉,母亲魏周氏,木兰排行老大,妹妹魏木惠,弟弟魏木棣。
相传,在木兰家中的庭院里长着一棵碗口大小的木兰树,这棵木兰树是她的父亲魏应汉十多前在木兰山访友回乡时朋友送与他的。朋友告诉魏应汉:“这是木兰山中一株独特的根生木兰,只长叶不开花,听老年人说若见此树开花,须栽树人有大福大贵,此开花之日,恰是栽树人降福之时。我已到古稀之年,怕难有如此福分,今特此相赠。”魏应汉回到家中,便将此树栽在了庭院当中,一晃已有十年之久。他年年辛勤施肥浇水,盼望它开花,但始终未见含苞。魏应汉想起老友的话,一心想看木兰树开花的情景。出于好奇,他请来了花匠对木兰树进行管理,经过精心的照料,这年春天木兰树果真开出了洁白的木兰花。就在木兰花开的同时,魏应汉的妻子也临盆了。魏应汉连忙请来两个有经验的老妇接生,只听哇哇几声高音的啼哭,魏应汉以为是个男婴,却听老妇来报说:“夫人生了个千金”。魏应汉夫妇多年来未育,今天喜得千金,又恰逢木兰树开花,他自是欣喜万分遂为女儿取名木兰。
图片
木兰生活的年代处于社会融合和动荡的非常时期,当时,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多次入侵,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征兵。当年募兵时,由于木兰的父亲是兵户,在应征之列,但这时的魏应汉年过半百,身体多病,无法出征。木兰看见军帖,心急如焚,心想:“父亲的身体怎能经得起战场厮杀?如若不让父亲应征,年幼的小弟又怎能替父应征?”就在木兰心乱如麻时,她的表哥来家中探亲,她看见表哥穿着得体的服装,骑着一匹高大英俊的马,突发奇想,“如果我和表哥一样是男孩子该多好呀?但转念一想:假如我穿上表哥的服装,骑上表哥的战马,自己和男人有何区别呢?自己虽为女流,但从小随父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值此国难当头,何不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木兰心意已决,便将想法告知家人,谁料,当即就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木兰苦苦相求,最后,以与父亲比武较量,胜者出征作为决断。比武中魏应汉毕竟上了年纪,力不从心,几个回合已是气喘吁吁,败下阵来,这才同意木兰替父从军。
魏家就为木兰从军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准备,不仅买来了作战的战马、武器,还为木兰准备了各种生活用品。木兰出发前这一天,木兰的父母一大早就起来了,女儿要出征了,说什么也要送女儿一程。弟弟牵着马,妹妹拉着木兰的手,父母双眼挂泪,一直把木兰送到离村2公里之地的一个村头,来到一棵小皂角树下就此告别。
木兰装扮成男儿模样辞别家人后,骑马即去宋州兵营报到。后由兵营统一带队,日夜兼程直奔长安贺元帅府。一路风餐露宿,木兰很快就赶到了长安。在元帅府入军册时,木兰大声报告说:“我乃宋州府东南营廓北小魏庄人氏,姓魏,字木棣。”元帅见木兰眉清目秀,谈吐清楚,甚是欢喜,当即来到校场,十八般兵器任她挑选,并当场演练武艺,木兰精湛的武艺使元帅更为欢喜,遂将木兰留在帐前听用。木兰怕在军营露出破绽。故向元帅申明,自己有一怪癖,与人共住营房不能入眠,木兰随制作一个小营帐,与人稍作隔离,元帅应允。
木兰随元帅第一次征战的地方在今甘肃境内大坂山一带(又称雪山),营帐扎在黑水寨。一次,胡虏偷袭军营元帅被困营中,危难中木兰单枪匹马,力战群敌,保住元帅冲出敌阵。元帅对木兰的英勇气势十分赞赏,任命木兰为大将军。此后,木兰领兵打仗屡战屡胜。12年后全歼敌兵,元帅率军凯旋。
图片
木兰随元帅班师回朝,天子大喜,立即召见众将领,慰劳三军。元帅写明奏章,称木棣(木兰)功绩最大,天子即册封木棣(木兰)为尚书职位。木兰觐见天子陈明事由,执意不接收封赏,愿回故里侍奉父母,天子见状也只有作罢。
元帅见木兰不受封赏,着实赞许木兰不爱功名、淡泊名利、为父母尽孝的高尚美德,遂将木兰请回家中,设宴招待。席中言明,膝下一女,年方十八岁,尚未婚配,木棣(木兰)如不嫌弃,愿将女儿许配为婚。这时,木兰不得不将自己是女儿身的情况说与元帅,元帅闻听十分惊讶。第二天,元帅为木兰打点行装,备足盘缠上路,自然安排一些途中应注意的事宜等。
木兰返家后,将在军营中如何生活,又怎样保元帅脱险,天子又急赏等事情说与全家,此时,木兰父亲魏应汉已在暮年,遂让家人将木兰的传奇事迹撰写出来,以传后世。
且说天子平定敌寇,天下太平,意欲纳妃。元帅见状,也是出于好意,心知木兰年轻貌美,武术高超,何不奏明天子纳木兰为妃,尽享荣华富贵!天子闻听大喜,命元帅亲自传圣旨,纳木兰为妃。元帅奉命到魏家传旨。木兰跪听圣旨,内心十分复杂。倘若不遂与元帅入京为妃,将是违抗圣旨,将会殃及全家,落得个满门抄斩。若跟元帅入京,即无法陪在父母身边尽孝,也与自己的思想情感追求相差甚远。在万般无奈之下,木兰以回阁楼换装为由,自缢而死。元帅见状更是悲痛,深感愧对木兰,心情复杂五味杂陈,无奈,只得回京复命,天子知道内情后,唏嘘不已,但也只得作罢。
木兰死后,父母将她入葬。百年后,木兰的父母也和木兰葬在了一起。木兰为国尽了忠,为父母尽了孝,虽说是高风亮节,但终归有损帝誉,故当时无人敢言。此后,人们只有编写赞誉木兰的歌谣留传后世。
故事卡
唐时,唐太宗李世民对木兰女扮男装、抵御外寇的壮举十分钦佩,故追封木兰为孝烈将军,并为其修祠建庙。自此起,人们为纪念木兰,每年逢四月初八(木兰生日),四面八方的人们都会到木兰祠祭祀,并逐渐形成庙会。木兰祠后经宋、元、明、清历代重建、扩建,庙宇达100多间,祠产400余亩,住祠僧10余人。
明代才子徐文长(徐渭),为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迹所感动,创作了《雌木兰》杂剧,给木兰赋予美,取名花木兰。
图片
本兰是一位巾帼英雄,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国大地上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强皆知。她不仅是一位大智大勇之人,更是位大忠大孝之人。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她急中生智,冲破当时社会阻力,挺身面出,用自己的文韬武略力战顽敌;胜利凯旋后,面对高官厚禄,她泰然处之,不为名利所动,执意回家去孝敬父母。木兰这种智勇兼备、忠孝两全、不畏强敌、淡泊名利的精申是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的,千百年来,直被人们所推崇与敬仰。
2008年6月,木兰传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河南省虞城县、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则分别于2008年、2011年被列为其保护地区(单位)。
图片
据河南省商丘市木兰传说市级传承人程凤华介绍,木兰传说是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它从唐代起所修建的本兰祠、碑刻,以及宋、元、明、清的《河南通志》《归德府志》《商丘县志》等大量史料对木兰传说都提供了一定的依据。2007年5月,虞城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木兰之乡”。
图片
对于花木兰名字的来历,程凤华解释道:“据当地老人讲,和木兰小时候酷爱木兰花有关,由于木兰小时候爱花如命,家人常常喊木兰为木兰花,时间久了,人们渐渐就将木兰花叫成了花木兰。”
图片
而关于姑姑当家的由来,因木兰在生前没有出阁,按当时的民俗,她还是个姑娘,所以,当地人就把未出嫁的闺女称为姑娘或姑姑。为了表达对木兰的敬慕之情,当地民间还逐步形成了姑姑当家的习俗。人们在为木兰烧香还原时,统称“木兰姑娘”一直沿袭至今。程凤华说,“更令人称奇的是,在现在的木兰祠院子中,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植物,它远看像花,走到近前,只见在绿色植株中呈现红色的花朵,乍一看像花,而又不是花,看着像草,而又不是草,在植株的背面一点红色也没有,只是绿色的叶片,有人说他把自己的颜色隐藏了起来,就像木兰一样,隐藏女孩身,装扮成男儿,代父从军。”
木兰传说是一个千古传颂、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它既是中华民族传统忠孝精神的集中体现,又是历史与文学艺术完美结合的不朽佳作。程凤华表示:从南北朝时期的《木兰辞》到当代文本的电视连续剧《一代巾帼》,再到迪士尼版《花木兰》仍不断有关于木兰题材的新作大量问世。在很大程度上,木兰既是一个历史人物,又是一个文学形象,是历史与艺术相互交织的完美结合。
为使木兰精神得以发扬光大、木兰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中共虞城县委、虞城县人民政府于1993年举办了中国首届木兰化节,邀请全国名人名家、专家学者加强对木兰文化的研究与探讨。为扩大木兰影响,弘扬木兰精神,中共商丘市委、商丘市人民政府在此基础上举办了中国·商丘第五届木兰文化节暨经贸洽谈会。2000年,国家邮政总局又在商丘虞城举办了《木兰从军》邮票首发式。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2008年《木兰传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18年陈时云被认定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在各级领导的带领下,陈时云和各位传承人又积极开展木兰传说项目传承活动,以此来弘扬木兰精神、传承木兰文化。作为木兰传说的代表性传承人,在木兰传说传承上,程凤华感觉还是非常的顺利。
图片
不过,在程凤华看来,目前,木兰传说依旧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她说:“如何将木兰文化更好的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一大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就是,见人、见物、见生活。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我们的传承方式来说,也要多样化、生活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木兰传说继承下来并延续下去。另外,木兰传说代代相传,在我们这里大多是以口头传播方式传承,如今,人们都忙于工作,在一起讲故事听故事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如果能借助互联网传承,不受地点和区域的限制,传承效果会更好,但对于我们来说,如何利用互联网传承,不仅是另一大难题,也是一个挑战。”
责编:贾亭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