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口河区:农旅融合让村民端上“金饭碗”

图片
依托大渡河金口河大峡谷4A景区的成功创建,金口河区坚持峡村一体、旅居一体、产村一体、 文旅一体、教游一体的“五个一体”发展战略,实现特色富民、旅游兴村。
图片
文旅融合、美美与共,既能为美丽乡村留住 “绿水青山”,又能为贫困地区赢得“金山银山”。金口河自然风景优美、文化资源丰富,四川大渡 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四川大瓦山国家湿地公园 和大瓦山天池、大峡谷两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三个国字号资源”坐落其间,铁道兵文化、三线文化、民俗文化交相辉映。近年来,金口河区紧扣“绿色崛起、美丽发 展”主题,全域全景打造中国最美峡谷旅游目的地。大渡河金口河大峡谷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永和镇入选四川省乡村旅游特色乡镇,胜利村获评四川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为金口河高质量脱贫摘帽提供了重要支撑。接下来,我们将以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和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乐山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黄金机遇,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增长极,加速把文旅 “软实力“变成奔康“硬支撑“,奋力描绘金口河文旅深度融合新画卷。
— 张建红(中共金口河区委书记)
图片
大渡河从四川和青海交界处的巴颜喀拉山汹涌而下,一路形成了许多雄伟秀美的峡谷群,当其完成横断山系的最后一道“阻隔”金口河大峡谷后,大渡河以轻柔的步伐进入了四川盆地,最终在乐山汇入岷江。金口河大峡谷被大家公认为“中国最美的十个峡谷之一”。它是连接攀西地区和藏彝走廊的重要交通节点,也是融彝区、山区、贫困区和不对外开放区为一体的全省45个深度贫困区之一,有着“又美又穷”地理标签。近几年来,金口河区依托大渡河金口河大峡谷4A景区创建和毗邻成昆铁路的优势,利用 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和脱贫攻坚战略契机,积极探索脱贫奔康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旅游扶贫模式,实现“穷区变景区、景区变富区”,既守住绿水青山,又让农民端上“旅游金饭碗”,吃上“致富饭”。
图片
推动“峡村”一体化发展
2017年以来,金口河区紧紧围绕“地质天书、旷世幽谷”主题开展大渡河金口河大峡谷4A创建工作, 共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
金口河区领导组织召开全区动员大会,签订目标责任书,确保具体任务落地落实,全力抓好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水上码头、滨水景观、新光村风貌改造、胜利村隧道、铁博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景区大力开发大峡谷水上旅游项目;购买游船;并成功举行首航仪式;开展智慧旅游系统;建设假日旅游指挥中心。
图片
在省市旅游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通过努力,2018年12月省评定检查组对大峡谷4A景区进行了评定验收,并于 2019年3月正式创建成功。
对处于景区境内的新光村和胜利村进行升级打造。新光村通过填湖造地,为23户移民规划建设安置点,并对其风貌进行了改造,增加地质、山石元素,让建筑融入大峡谷、大自然,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胜利村通过“1+4”战略,即1个总体规划和易地扶贫搬迁、 地质灾害搬迁、彝家新寨建设、峡谷第一村4个政策 统筹,先后将散居在“云端”的72户村民搬下山,实行集中安置,完善了水、电、路、视、讯等基础设施,绿化美化环境。
图片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贫困地区不解决造血问题,单纯输血无疑是杯水车薪。为了让村民“落地生根稳得住”,金口河区结合两村地处金口河大峡谷景区和毗邻成昆铁路等得天独厚的优势,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实施景区扩容提质工程,新光村面貌焕然一新,变成了如今景村一体、如诗如画、美丽迷人的河畔新光。胜利村以纳入“东西扶贫协作项目”为契机,以打造“峡谷第一村”为目标,实施景观绿化、农房风貌、 基础升级和文化提升4个项目,进一步为文旅发展增质,为胜利村文化内涵丰盈,全力推动景区提档升级。 充分挖掘铁道兵文化元素,以铁道兵博物馆为辐射中心,传承“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实施以旅游业弓I领“小凉山综合扶贫新村建设项目”发展, 围绕“特色富民、旅游兴村”,坚持峡村一体、旅居一体、产村一体、文旅一体、教游一体的“五个一体”发展战略,通过将人性化服务、大峡谷独有文化元素、铁道兵特有文化进行提炼,设计呈现在游客中心、展示中心等各类设施上,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图片
实现旅游脱贫致富
脱贫攻坚关键在人,关键在广大群众。金口河区广泛鼓励群众参与旅游开发和脱贫项目建设,带领群众发展与旅游配套的农业基地,开发旅游商品,开办农家乐,以群众口碑宣传景区,以文明新风带动形成良好的旅游风气,实现共建共享,加速了旅游开发和脱贫致富的进程。
2019年,新光村、胜利村已发展餐饮、住宿、小吃、土特产品销售等业态20余家,发展势头强劲、后劲十 足,老百姓依靠旅游、依靠景区走上旅游路,吃上旅游饭,脱贫致富奔康有奔头。新光村、胜利村2019年 共接待游客约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约5500万元, 带动周边群众人均增收3000元,全年人均可支配收 入达14560元,远远超过全区人均水平,为全区脱贫奔康注入了新的力量。
图片
内容编撰 / 高嘉穗
责任编辑 / 胡 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