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办书院 弥补教育资源短板

图片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戴荣里
每当接到文友创建了一家书院的消息,笔者都会表示隆重祝贺。近年来,看着一些书院初建时,承办者雄心勃勃,可随着时间推移,渐渐式微,让人感慨万千。要么是开创者信心、毅力不足;要么是书院经济运转困难,难以为继;要么是当地无人问津,原本好端端的设想,只能以解散作为结局收场。
说起书院,人们自然想到五百年前的王阳明,四处办书院,昭示立德、立功、立言之心,书院才能赢得民众的支持。当下开设书院,无论规模和设施,都不能用五百年前的思路来设计了,但王阳明接地气的办书院思想,却绝对值得借鉴。文化从来都是与时俱进的产物,要想书院保持永久的活力,就要走进民众,赢得更多拥趸。
书院承担着改善和优化一方文化市场的责任,从来不是仨俩好友碰面场所,也不是单一文学爱好者的汇聚地,书院的功能,应在传播文化、弘扬文明、营造文化气场上下功夫,在改变当地民众陈旧生活习性、提升公民文化素质上下功夫。形形色色的书院或读书、或传技、或珍藏、或历史与现代结合,或经典与时尚相容,或乡愿与名流同台竞技……形式会不一而足。建设好的书院,离不开旧瓶装新酒,也离不开新瓶装旧酒,甚至可以另开发新瓶和新酒。思路敢于打开,书院发展机会就会多,面向民众,才不会冷冷清清。
边疆少大学,教育欠账多,书院可以充分发挥其可大可小、可远可近、可中心可边缘、可官方可民间的作用。小则可和书店结合,弥补边疆书店少的不足,吸引民众走进阅读世界,感受书香之美;大可以结合边疆城乡文化包装少问题,开动文化人的脑筋,改变其传统区域经商习惯;还可传授经典文化,让地域历史文化得以很好传承。同时,针对农民渴望的乡村生产技术,邀请更多技术能手登台献技,如百香果的种植、柠檬鸡的养殖、红木文化的加工、翡翠产品的雕刻、三七制品的增值;文化书院也可以把非遗项目的传承引入,使其后继有人;还可以多举办书画展、图书展,结合时代发展,让大数据、云平台、物流网、电商等新科技走入乡间,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等等,多元活动的植入,为书院健康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性。
时代在飞速变化,书院也必须改革。像传统书店快速消失、而时尚书店依然红火一样,只有跟上时代步伐的书院,才能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开门办院,多元办院,与民众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是书院长期获得繁荣的有效路径!而边疆省份开门办书院,能弥补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短板,为彩云之南基础教育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当然,书院建设者也要有舍我其谁的情怀和披荆斩棘的信心,更要有大智若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才能把书院办好。
来源:云南网彩云网评
编辑:李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