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聚焦宁商协作】跑遍山阳近200个村

2017年以来,我开启了一段新征程——到秦岭深处的陕西山阳县扶贫。
我原在江苏南京六合区龙袍街道办工作,现在商洛市山阳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到了这里,就是自己人,大胆开展工作!”这是山阳县领导的一句话。这句话,饱含着他们的深情厚谊,也是他们给我的最高礼遇。
我没把自己当外人。到山阳县第二天起,我就开始恶补学习相关政策。第二周起,我就一个镇一个镇调研。3个月后,我基本跑遍山阳近200个村。
3个月的调研中,我发现当地村集体经济很弱,缺少有稳定收益的产业。我决心选一些好项目,扶持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发挥产业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西泉村的徐兵虎原计划养鸡,我向他推荐利润空间更大的高产蛋鸽项目。老徐从南京考察回来后说:“我要养鸽子,卖鸽子蛋。”当年7月,借助我们提供的150万元发展资金,老徐购回1200对蛋鸽。半年后,销售额突破15万元,周边6个村入股,195户贫困户参与。2019年12月底的分红大会上,每村分得2万元。2020年老徐继续扩大规模,到5月底已创出70万元的经济效益。
千里迢迢来扶贫,我更愿意帮这里开阔思路,找些“金点子”。下河村发展产业缺少资源,村干部一筹莫展。我说:“发展经济不一定非得靠种养产业。整合集体资金,让村民入股,到市区好地段购置门面房,收取租金,一样可以赚钱。”
我的建议让他们眼前一亮。通过结对单位支持和村民集资,村里购置了一处门面房。房屋租出后,每年收益不低于6万元,带动35户贫困群众增收。村支书说:“范县长让我们村有了一棵‘摇钱树’,还是你们理念好,管用!”
听到这样的话,我很感慨。真正把自己摆进山阳发展中去,用心用情关心帮助他们,得到的不仅是群众的赞扬,更是一种自我提升。
3年来,我立足当地资源条件,搞起不少产业。“资源型”特色农业、“资产型”物业联营产业、“服务型”乡村旅游产业、“兜底型”金鸡光伏产业红红火火,种植养殖、乡村民宿、物业租赁遍地开花。
山阳县有易地搬迁群众5.4万人,解决搬迁群众就业是一大难题。我多方考察,积极招商。最终,选定劳动密集型纺织产业。2020年2月,数码纺织印花项目落户山阳,吸纳移民搬迁户贫困劳动力60余人,有了第一家,接着就来了第二、第三家,从上游纱线到下游织袜、印花,形成了一条产业链。根据我的建议,县上在此规划建设数码纺织产业园,利用苏陕扶贫协作资金5000万元建设厂房,目前已启动建设。
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3年来,我们走得很坚定,过得很充实。2020年3月,陕西省宣布全省脱贫摘帽,我也有了一份与有荣焉的自豪。
来源:光明日报
编  辑:刘逸飞
责任编辑:侯 彬
编  审:杨 森
主  编:张志宏
投稿方式看这里
微信:slrb_xmt
邮箱:sxsslzc@163.com
商洛日报APP:右下角“我的”投稿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