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亩谷子“颗粒无收”,40户农民血本无归,种子商至今仍未回应

家住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白海镇圣家营的马勇(化名),在今年5月初将一种名为“黔谷一号”的谷子种子种到其118亩田地里。

与他一起种植“黔谷一号”的还有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察右前旗、兴和县的39户农民,累计超过1400亩。农民们等着盼着,却发现谷子生长异常,面临颗粒无收的窘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这40户农民多数将矛头指向种子。

科技员带来“致富密码”

“黔谷一号”来自贵州省,厂商是贵州黔东南伟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伟诚农业),在内蒙古属于“新玩意”。种子的包装袋上有一栏写着种子适应性:适应南方种植,一般3月底至5月底皆可播种,在黔中一般亩产在600斤左右

“产量高,质量好,收购价格高,在察右前旗、兴和县都种植成功过。”村民介绍,乌兰察布市农牧局品管科科技员王守德介绍“黔谷一号”时,曾说过它不少好处。这打消了马勇和39户村民的疑虑。再加上王守德农牧局技术员的身份,使他们更加相信“黔谷一号”会成为今年的“致富密码”。

可等到7月底,大家发现事情不对劲。谷子的秆已经长到半人高,却不见抽穗!

△所种的“黔谷一号” 晨报融媒记者许战国摄

种子出问题,厂商赔偿问题悬而未决

1400亩谷子不抽穗,农民们第一个想到了王守德。

王守德称,他入了380亩农业股,专门种植“黔谷一号”,自己也是受害者。他已经联系了伟诚农业的法人徐伟诚,希望他从贵州赶过来,看看地里的情况。徐伟诚却回复说,最近比较忙。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农牧水利局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农牧和科技局执法大队等机关随后介入,并通知徐伟诚来内蒙古解决此事。

9月2日,徐伟诚终于现身乌兰察布市。

9月4日,徐伟诚与村民代表在集宁区农牧水利局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办公室进行协商,最终徐伟诚向农民做出承诺,最晚9月20日前,会再次联系村民,如何赔偿,会给村民一个答复

损失惨重,谷子下一步处置成问题

9月14日,记者来到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白海子镇圣家营村。

马勇家的谷子已长得快和一个成年人肩头齐平。

“别人家的谷子已经成熟,这几天就可以收割了。再看看我们家的,长成啥样的都有,我粗略数了一下,大概有6种不同的形态。”

记者看到,马勇家地里的谷子还是绿油油一片,丝毫没有成熟的迹象。少数谷子抽了穗,但和健康成熟的谷穗不一样

△少数虽然抽了穗(左),但和健康成熟的谷穗不一样 晨报融媒记者许战国摄

村民们告诉记者,种植了“黔谷一号”的农民,都出现了和马勇家一样的情况。

“和银行贷款12万,都投进去了。12月到期,我都不知道拿什么还。”马勇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农民们前期都投入了不同数目的本金种植“黔谷一号”。兴和县的李萍(化名)告诉记者,她一个人种了269亩,投入了30余万元。

记者粗略计算,按亩产500斤算,收购协议上所写收购单价为每公斤4.8元,那么40户农民所种的1400亩地,累计损失超过了168万元

而当地可以上农业保险的农作物中不包含谷子。

眼看马上要霜冻,农民们急得团团转:“如果再不收割,草就被冻死了,到时候连给牲畜作饲料的价值也没有了。”

执法大队:没有证据,无法下发行政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应当审定的农作物品种未经审定的,不得发布广告、推广、销售。应当登记的农作物品种未经登记的,不得发布广告、推广,不得以登记品种的名义销售。

“黔谷一号”是否通过了审定?农民们一年的损失该如何赔偿?

9月14日下午,记者来到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农牧水利局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见到了负责调查此事的甄副队长。

甄副队长告诉记者,按要求,新品种需要在当地进行三年的种植试验,成功后才可以在当地推广应用,“黔谷一号”并没有在当地进行三年的种植试验,也没有经过内蒙古自治区相关部门的审定

“问题在于,现在农民没有采购合同和购销发票,执法大队无法直接下发行政处罚,只能在厂商和农民之间进行协调。如果协商不成,农民可以通过法律诉讼来维护自身权益,因为已经构成既定事实了。”甄副队长说。

记者询问甄副队长,就算买卖关系已经构成,种子公司的法人徐伟诚也承认了种子确实是由伟诚农业提供,但只要没有采购合同和购销发票,就无法下达行政处罚吗?

甄副队长没有否认。

“根本没有签合同的概念,也没想到日后合同会这么重要。”农民们和记者说,他们确实没和伟诚农业签订采购合同和购销发票,只有部分农民签订了一份《苗乡糯小米种植订单收购协议》,且收购协议上所写的品种名称,并不是“黔谷一号”,而是“苗乡一号糯小米”。

△部分农民签订的收购协议 晨报融媒记者许战国摄

9月14日起,记者多次联系伟诚农业法人徐伟诚,但其均未接听。

9月21日,记者联系马勇,询问徐伟诚是否给了农民答复,马勇称,未得到任何回复。

10月12日,记者再次联系马勇,马勇称,徐伟诚仍未联系农民商讨赔偿问题,且不管谁给徐伟诚打电话都处于拒接状态。

马勇告诉记者,村里种植“黔谷一号”的农民绝大部分仍未收割,他担心地说:“怕到时候追究法律责任时,我们没有证据。”

△怕没证据,种植“黔谷一号”的农民绝大部分仍未收割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40户农民的损失能否顺利得到赔偿,本报将持续关注。

来源:内蒙古晨报记者:许战国 实习记者:苏勤

|本期责编:赵鹏飞

|本期校对:包红岩

|本期审核:赵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