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手机业务出售迷局:神州数码参与接盘 代理商和品牌抱团自救?

神州数码参与收购荣耀,不是没有理由,至于能否成功,只是两家公司的事情。

这两天,手机圈最热闹的新闻,有两个,一个当然是 iPhone 12 的发布。

另一个,则是传出荣耀手机将要出售。而“绯闻”的对象是TCL、小米和神州数码。既然是传闻,那就未必可信。这不,当事人都没有什么官方消息发布。至于什么作价多少、股权怎么分配、人员怎么调整。。。统统都是谜团,只能等到将来官方确认之后,才能算数。

然而,有趣的是,TCL、小米,都是手机品牌,被传“绯闻”倒也不足为奇。那个神州数码,是个“神马”?

神州数码是一家分销商(渠道商),脱胎于联想集团。其实,对于业内人士,这个公司已经是老熟人了。

早在2001年,神州数码公司就在香港上市了。销售数码产品(3C产品),也只是它众多业务中的一部分。

渠道商在手机市场扮演什么角色?

今天不谈荣耀和神州数码,聊一聊那些躲在手机品牌背后、被誉为“神助攻队友”的渠道商。

手机其实是个“舶来品”。在相对遥远的80年代,那个被誉为“大哥大”的“砖头”才刚刚诞生。90年代,逐步进入到中国市场。当时的明星品牌,当属摩托罗拉。现在看一些反映当年社会情况的电视剧,也许能看到它的身影。

产品想进入一个国家市场,该怎么操作?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产品卖给当地的消费者?(只谈营销、渠道、品牌,不谈税收、法律法规等其他因素)。

方法有几种:

1、自己建工厂(生产基地),然后当地生产、当地销售。

2、找一个可靠的销售合作伙伴,建立当地的销售渠道,然后(授权)销售自己的产品。

3、建立合资品牌(或者并购)。

采用第三种的,我们能看到日本的一些企业。比如“广州本田”、“东风日产”、“一汽大众”。

采用第一种的,我们能看到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

而采用第二种的,则是大多数。时至今日,我们的产品已经开始往海外市场销售,恰恰也大多采用这样的方式。

为何如此?

因为这几个因素:试错成本、文化差异、风俗习惯、消费习惯。。。

当摩托罗拉要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选择了“寻求代理合作伙伴”的方式,至于后来他们在天津和杭州建厂,那是后话。

于是乎,在当时的国内,就产生了一批“外国手机品牌代理商”。这其中,就有今天赫赫有名的天音科技、爱施德。

天音和爱施德就是靠着“代理产品”(销售)起家,两家公司的老板,其实是亲兄弟。一文一武,江西人。

此外,当时还有江门新联、中邮普泰、普天太力等一众国内公司。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国代商”,即代理某款产品的“国家级”代理商。

既然是“国家级”,当然是国内大陆地区的31个省市区市场,都是他们说了算(香港、澳门当时都还没有回归)。

渠道代理利弊何在?

利,在于厂家专门生产、研发产品,不用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精力去开拓某个国家市场。

由于是“授权”销售,所以,品牌的所有权,归属自己。品牌的使用权,可以交给当地的代理商。同时,也可以根据代理商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换、裁撤。

弊,在于厂家与代理商之间的制衡关系。小国家,市场小,代理商一般都不敢反抗。但大国家/地区,一旦销量起来之后,代理商往往就“客大欺店”了。

比如每年的销售任务谈判、销售额的返利、广告的投入、一言不合就代理其他品牌(竞争关系)。

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品牌厂家,往往会在同一个国家,找几个“国代商”,目的就是为了制衡。

但这样一来,很容易就会导致另外一个问题:当地的代理商感受到不满,与当地的新兴品牌联手,让当地的品牌崛起。

这样的纠结、矛盾、冲突,持续在整个90年代。

不过,一切都相安无事。虽然偶尔也有小矛盾出现,但不影响彼此之间的合作。因为,利润实在太高了!

比如,从广州大沙头批发市场,拿到一台“大哥大”,就算飞到哈尔滨,在当地以批发价卖掉,也有一万左右的纯利润!谁会跟厂家真较劲啊?90年代,一万块,什么概念?

代理商推动下的国产手机黄金10年

1998年,是个划时代的年份。起码,对于通信行业、手机行业,是这样。

随着1998年的《关于加快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国内手机品牌,破土而出,如同雨后春笋。

科健、南方高科、熊猫、TCL、首信(伏明霞曾经代言)、东方通信、夏新、夏华(后来被联想收购)、波导(手机中的战斗机)、康佳。。。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当时,他们都面临同样一个问题:销售渠道怎么建立呢?

当时有三种选择:

1、国代商。像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那样。

2、原来自己主营业务的老渠道。比如:TCL、康佳的电视机销售渠道。

3、重新建立。

国产品牌,在当时,几乎99%都选择了第三种方式:自己重新建立销售渠道!

因为啥?中国国情。

既然我是中国品牌,销售的区域市场又是在国内,当然就没有必要选择“国代商”了。但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还是有人选择国代商的,尤其是一些刚刚冒头的小品牌。

这些新兴的品牌,也曾经试过选择自己原来老的主营业务的渠道,但发现不行。

为何?行业差别。

原来老的渠道,已经形成了固定思维、固定利益链,很难撬动。一些老的代理商,根本就不愿意去尝试手机这种“高风险的产品”。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不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所以,重新组建渠道,是剩下的唯一选择。怎么选择?

省级代理商!31个省市区,推倒重来。大省,1-3个代理。小省,就一个代理。

哪些是大省?八个: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辽宁、四川、陕西。这些省份的任务系数都在3.0以上,其中广东最重,一般都是6.0(手机行业的从业人员,相信都不陌生这个划分)。为了更好的划分区域和布置任务,这八个省份,往往内部还要再进一步细分代理商(渠道)。

比如,江苏,苏锡常(苏州/无锡/常州)是一个代理;江北(扬州/盐城/连云港/宿迁/淮安)是一个代理;南京片区(南京/镇江/南通)是一个代理。

代理商之间,当然不能出现窜货、跨区销售的情况。一旦出现,那就是重罚,甚至会被取消代理权。省代的架构之下,当然就是“地市代理”和“县级代理”。这种结构,沿用至今。这个,是与中国的行政区划,高度吻合的。

客观来说,中国手机品牌,靠着这套代理商渠道,的确让自己的产品、品牌,逐一呈现在了消费者的面前。做得最出色的,当属VIVO/OPPO/金立。同时还有亿通/金鹏/TCL。。。

在当时,代理商之间,促销员之间,互相抢贴海报、互相争夺促销场地、互相“砸场子”的事情,屡见不鲜。

顺便说一句,vivo当时还叫“步步高”(BBK),而且是请了当红的韩国明星宋慧乔代言。OPPO当时还没有做手机,只是做MP4,它是2008年之后,才进入手机行业的。

就农村“刷墙”这个伟大的事业而言,当时最牛的是亿通/金鹏/金立。

在当时,除了省代商这一种销售渠道,还有另外的几个。

1、全国性大卖场连锁。

就两家:国美、苏宁。这两家大卖场,对于手机厂家而言,真的是“又爱又恨”。爱,是销量、利润、品牌形象。恨,是压款、返点、入场费、柜台费、促销费、过节费。

2、区域性连锁。

典型的就是广东中域电信、大地通讯、浙江话机世界、南京五星、哈尔滨凌志/华滨、大连大商、陕西蜂星、易初莲花、成都信捷(零售)。

3、区域性“强”代理。

比如:江苏松联、成都信捷(批发)、河北恒信、广西高佬。。。都是跨区、跨省的“地头蛇”。

4、批发市场。

这个很出名,比如:深圳华强北、广州陵园西、成都太升南路、郑州大世界、沈阳小北关街。。。但销售的,基本上都是窜货机/售后翻新机/尾货机。

5、运营商。

在那个年代,运营商还不是主力,最多也就是偶尔定制一些产品。众多的厂家,都不屑于与他们合作。毕竟,当时的利润还不错,谁也不想被运营商压款。

互联网手机颠覆传统渠道

2010年,是一个拐点。

2009年初,三大运营商同时推出了3G概念。但一直都不温不火。最多的也只是“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联想)开始合体,逐步推出“千元机”。

2010年,业界发生了两个大事件:iPhone 4 横空出世、小米诞生。

iPhone 的确改变了智能手机的世界。

小米,改变了国内手机界的产品设计/渠道模式/销售理念,不管你喜欢与否。

当“互联网思维”叫嚣的时候,很多手机厂家真的慌了。原来,渠道可以这样设计的;原来,可以抹去“中间商赚差价”的;原来,可以让消费者也参与进来设计产品的;原来,可以这样开产品发布会的。于是,一堆“互联网品牌”,或者叫“电商品牌”出现了。

比如:华为的荣耀,中兴的努比亚,酷派的大神,联想的ZUK,金立的iuni 。。。当时最牛的称谓是“米耀魅神”(小米/荣耀/魅族/大神)。

现在回头看,存活下来的也只有小米、荣耀,但国内渠道(销售模式)的改变,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电商的加入,就等于抹杀了过去省代--地级代理---县级代理的“中间商”模式。一步到位的做法,让消费者获得更多实惠。

其次,售后服务,不再局限于某个县城、地市,而是全国性。倒逼着厂家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所以,第三方售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比如,现在华为手机的很多售后,就是天音科技在承担。

第三,代理商与厂家,不再是博弈关系。店大欺客、客大欺店,都不存在了。因为,消费者可以直通厂家,投诉、反馈、参与、抱怨。。。不管多少层代理,都无法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通过APP/小程序/厂家网站,代理商想掩盖问题都不可能了。唯一可行的,就是共同参与、改正、发展。

第四、山寨机消失了。山寨机能存活,靠的是高仿和高利润。1:1苹果;1:1三星。。。所以渠道才会接招。但经过数论的打击和洗盘,山寨机消失了。消费者也许未必能买到名牌,但也不用担心自己买了个“三新”回家了。没有了这些,渠道商自然就转向正规化了。

第五,各个层级的代理商(渠道商),思考自己的未来。是继续给大品牌打工,还是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继续经营好自己的渠道和门店?依靠运营商的补贴继续混日子?

所以,神州数码参与收购荣耀,不是没有理由,至于能否成功,只是两家公司的事情。

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作为品牌厂家背后的推手,渠道商们还能生存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