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70周年|唯一军功章当配这位永远的黎平籍志愿军老战士

70年前,年轻的他们告别家乡,告别亲人,带着落后于敌数十年的武器,一腔热血和一片赤胆忠心,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保家卫国。在冰天雪地的异国他乡,在战火纷飞的阵地山头,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们用鲜血,用忠魂打赢了这场力量悬殊的战争,赢得了新中国发展的和平环境。今天,带你走近黔东南籍黎平县抗美援朝老兵——吴德祥,听听他与抗美援朝的故事。
图片
(图片来源于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
吴德祥,黔东南黎平县九潮镇吝洞村人,70年前,他是一名抗美援朝志愿兵,曾服役于63军189师部队,于1950年12月入伍,1951年2月入朝,1953年10月回国,1955年3月复员回乡,当过10多年村党支部书记。
今年,已有86岁高龄的他,依旧精神矍铄,思维清晰。一提起抗美援朝的峥嵘岁月,老人仿佛又回到了当前,前线的画面随着他的回忆一点点展现在我们眼前:“他说入伍时思想很简单,就是因为太穷,到部队可以找口饭吃。当时我在从江县的车江入伍,刚开始他们说我个子太小,不考虑留下我。”征召入伍时,吴德祥差点因身形娇小落选,他则机智地回了征兵工作人员:“来年不就长大了吗?”
就这样,吴德祥的从军梦得以继续,于1950年12月入伍,后随队伍前往河北。吴德祥从小胆子大,打仗从不害怕。但是,这次不一样了,在过武汉长江大桥时却他哭了。这不是怕死,而是想到这一去可能永远也见不到父母了,心里难过。毕竟那时他才17岁。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吴德祥本人)
经过两个多月训练后,吴德祥和战友们乘火车前往朝鲜,正式奔赴一线战场。到达朝鲜后后,吴德祥和所在部队的战友们从鸭绿江步行前往目的地。“为了避免敌军飞机大炮的在路上偷袭,我们都是白天休息,晚上赶路。”抗美援朝老兵吴德祥老人说道。正是因为这样的坚持不懈的前进,吴德祥和战友们一路披星戴月,终于赶到了目的地——开城。
抗美援朝战场上不仅面临着枪林弹雨,生离死别,还有日常的饮食生活也是非常艰难的。“在部队里一日两餐,饿得不行就靠吃豆腐渣补充体力!”抗美援朝老兵吴德祥老人祥说,战时条件艰苦,挨饿是常事,习惯之后就好了。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吴德祥本人)
战场上,白天,敌机呼啸着从头顶掠过;夜晚,照明弹将夜空点亮,一不小心就会面临着被发现的危险;特别是修筑工事时,更要时时刻刻防范敌人的袭击,很怕稍有不慎,修筑工事便瞬间毁灭,尽管那时的战事再怎么吃紧,吴德祥和战友们都毫无畏惧,因为他们心里只有一条信念——敌人不投降,他们不回国。
在回忆攻打开城的那一战时,抗美援朝老兵吴德祥老人祥说说道:“开战的前夜,班长很郑重的叫大家把背包里的新衣服拿出来穿上。他说:这一战以后,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换新衣服了。听到这样的话,我和队员立即就知道这一仗不好打了。我们立马换上新衣服,一个个真有一种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感觉。还好那一战一切顺利,想到父母在家等着我,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吴德祥本人)
吴德祥在朝鲜参加过很多次战斗,不仅在开城板门店一带多次与敌人交锋,志愿军还深入中心,狠狠的痛击了敌人,把他们打到了谈判桌上。“1953年7月板门店谈判时,我们就驻守在后山的1号阵地,离谈判的简易工棚只有一公里,从山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双方进进出出的谈判代表。”抗美援朝老兵吴德祥老人回忆道。
交谈过后,抗美援朝老兵吴德祥老人从卧室的箱子里拿出了一个多层包装的袋子,里面有一枚毛主席头像的军功章,他小心翼翼地拿出,又小心翼翼地收好,在老人眼里,它是岁月的见证更是亲密的伙伴。据悉,黎平籍抗美援朝志愿军中,只有他拥有这枚军功章。
图片
(图片来源于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
听完黎平籍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吴德祥老人的感人事迹后,当我们准备起身离开时,老人用朝鲜语唱起了当年在部队准备出征时的战歌,歌声虽没当年的慷慨激昂,但这是那段烽火硝烟的岁月给老人留下的最深印记,体现了他革命时期的艰苦生活。
文字和图片均来源于: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
为防止我们被失踪,微友们可关注凯里人论坛文娱或黔东南微讯,了解更多凯里的新鲜事!
凯里人论坛文娱
黔东南微讯
“用不同的角度看凯里”我们只是转述网友(微友)的观点不代表论坛立场,如有不同意的观点我们也将为你转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