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扑身贫困地 播种“希望苗”

如果一个项目能让贫瘠的土地孕育希望的花朵,如果一项捐助能让寒门子弟踏上“知识改变命运”的康庄大道,如果一次就业培训能够让贫困地区的人们重拾信心,那么,这样的行为就像莎士比亚所言“慈善是高尚人格的真实标记”。
秉承“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的企业使命,碧桂园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脚下沾满泥土,心里沉淀真情。
苦瘠地里长出“金蛋蛋”
最近,产自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东乡县”)黄土梁峁深处的一种土特产风靡市场,它就是被当地人誉为“金蛋蛋”的东乡土豆。不久前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上,东乡致富带头人牟奴么通过碧乡直播间,把自家土豆制成的饼干展示给观众,吸引了17万人前来围观。
图片
土豆是一种深受各国人民喜爱的农作物。在希伯来语里,土豆的意思是“土壤里的苹果”,不仅可以当饭吃,还可做成土豆饼干、薯条等。在东乡县,几乎每家每户每天都以土豆为食,并非因其味道甘美、营养丰富,而是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土豆是为数不多可以生长的农作物。
说起东乡土豆,人们称赞其个大、饱满、营养丰富,尤其是钙、钾等元素含量高。与其他地区土豆相比,东乡县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土豆具有产量高、薯形好、品质优等特点。但是,对于这个深度贫困县来说,如何让味美营养高的“土蛋蛋”变成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蛋蛋”,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牟奴么是土生土长的东乡人,切身感受到贫困可怕的他,日思夜想如何利用当地特产脱贫致富。2018年,碧桂园决定帮扶东乡土豆产业项目,寻找一批致富带头人,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帮助当地种植农户增收致富。看到发展契机的牟奴么立即加入了创业队伍中。
东乡土豆享誉陇原。但是,由于多年种植,品种退化严重,东乡土豆产量急剧下滑。几经努力后,碧桂园找到了全省最大的土豆种苗培育基地展开合作,采购了具有抗病性强、品质好、丰产稳产等特点的脱毒种薯陇薯7号,通过免费赠送贫困户等方式广泛种植。2020年,碧桂园与牟奴么合作建设了200亩示范基地,种植优质土豆,同时捐赠土豆机械化种植设备,成立农机合作社,推动传统落后的种植方式不断改革。这一基地串联起60户贫困户,带动基地周边的农户种植土豆近千亩。
为进一步拓宽东乡土豆的销路,碧桂园与东乡县淼淼土豆合作社联合开发了东乡土豆精品礼盒,通过电商和展会等线上线下渠道销往全国。此外,碧桂园还通过国强公益基金会下属企业碧乡公司,将东乡土豆制成多款市场热销的零食产品,如土豆饼干、土豆曲奇和薯条等,提高产品附加值。
如今,“土蛋蛋”变成了“金蛋蛋”,牟奴么在苦瘠地里种出了脱贫致富的“新希望”。
好心人让寒门出贵子
“如果没有你们,我们姐弟可能已经在某个工厂里打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廖冬香感激道。
廖冬香家住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南坑乡郑枫村,虽然风景优美,却是深度贫困村。廖冬香父亲患有间歇性中风,劳动能力大减,家中还有年老体弱的爷爷,全家生计全靠母亲陈小红打工维持。廖冬香姐弟五人都在上学,知道家里条件不乐观,所以都很懂事,学习刻苦,上百张奖状贴满了家中的白墙。
陈小红对孩子们既骄傲又有点心酸,学费和生活费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早已不堪重负。碧桂园兴国扶贫项目部了解情况后,2018年通过高管“一对一”帮扶,捐赠助学金8000元,并通过当地项目解决了陈小红就近工作的问题。
2019年,廖冬香以620分的成绩考取了哈尔滨工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碧桂园副总裁宋军主动提出,资助廖冬香四年学费,并一次性给予1.2万元。此外,碧桂园兴国扶贫项目部还积极为她申请了碧桂园光华助学金、碧桂园红军子弟奖学金共计1.4万元。
廖冬香说:“碧桂园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毕业以后,我会按照宋军叔叔的教导,做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知识改变命运,这不仅是一种共识,对于贫困学子来说更是一种渴望。被誉为“苏区模范县、红军县、烈士县”的兴国,在红军后代子弟教育上从未懈怠。在兴国县委、县政府积极倡导下,在县教育局大力支持下,碧桂园为优秀的红军后代设立了碧桂园红军子弟奖学金,通过国强公益基金会,资助全县享受城市低保且品学兼优的红军后代以及非红军后代但成绩突出的贫困学子。
姚良涵家的孩子们也是直接受益者。姚良涵的太爷爷姚士龙1929年参加革命,是红三军团的一名排长。作为红军后代,他勤劳节俭、重视教育,由于妻子早年病故,姚良涵一人带大了四个女娃:“既当爸又当妈,生活确实不容易。好在四个孩子孝顺争气,学习成绩也好。她们就是我的希望、我的‘四朵金花’。”
姚良涵认为,读书是农村孩子的惟一出路。可是,每个月的生活、教育支出让姚良涵感到捉襟见肘。碧桂园江西区域扶贫干部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后,从2018年开始对其帮扶,当年为每个女孩发放助学金1000元。2019年,碧桂园再次为“四朵金花”各发放助学金1000元,长女姚欣欣还获得了碧桂园红军子弟奖学金二等奖3000元。
“孩子们的各种奖学金和助学金加起来有1万多元,几乎是我一年的收入,真的很感谢他们!战争年代,我的太爷爷是红军战士;在如今越发强大的中国,我希望我的‘四朵金花’也能成长为新时代的‘女将军’,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除了姚良涵家的“四朵金花”,还有袁智秀、邓兵兵、陈荣华……一个个名字的背后,是一名名贫困学子对于“知识改变命运”的坚信,是热心人士对“少年强则中国强”的笃信。据了解,首批碧桂园红军子弟奖学金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红军后代及贫困学子共75名,金额21.3万元,自成立以来已累计资助学生150人次。
就业培训重拾生活自信
“我一直在努力改变我的生活。”回想以前,村民杨梅兰的内心仍有一番酸楚,“记得有一次,我女儿哭闹着跟我要玩具。别人家的小孩都有,只有我拿不出钱给孩子买。女儿不停地哭着,我却十分无奈。”
杨梅兰家住东乡县达板镇红柳村。全县超过九成居民是东乡族,按照民族习俗,东乡族女性通常不出远门、不见生人。在家照料父母孩子、下地务农,几乎就是杨梅兰生活的全部内容。
图片
今年5月,“绣美东乡”碧桂园帮扶东乡刺绣第1期培训班在大树乡南阳洼村扶贫车间顺利开班。杨梅兰带着孩子兴高采烈地前来报名,随后参加了为期7天的刺绣技能培训。心灵手巧的她,不仅拿到了比赛一等奖,还通过严格选拔,成为刺绣就业培训教师和产业带头人,带领大家一起接订单。
现在,杨梅兰每个月订单收入1500元,当刺绣教师还能收入1000元。“现在有能力给孩子买东西,不用伸手找家里要。我不但要努力,更要坚持。真的很感谢碧桂园,让我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
8月,“绣美东乡”碧桂园帮扶东乡刺绣第15期培训班在那勒寺镇李牙村开班。技能娴熟的杨梅兰一边给绣娘们讲技能,一边给大家讲故事。她希望,通过自身经历去感染身边人,让更多人通过勤劳的双手,“绣”出幸福美好新生活……
为了帮扶东乡县发展刺绣产业,碧桂园联合清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高校,邀请知名设计师进行产品设计、包装和品牌形象提升等工作。国华文旅集团和东乡土本土绣娘合作社开展合作,共同推动刺绣产业发展。截至目前,碧桂园已经陆续采购帮销超过9万件刺绣产品,总价超过155万元。
除了刺绣培训,碧桂园在东乡县还帮扶开展拉面技能培训、电商培训、岗前培训等,目前已培训结业2298人,人均增收1400元。
人人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愿望的实现不仅需要个体努力和奋斗,有时还需要好心人在最困难的时候扶一把。碧桂园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扑下身子,走到了最需要帮扶的土地上,与当地民众同心同德,共建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