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 党建引领铸“铁军” “造血”帮扶生新机

秋凉气爽,又到了肉牛育肥的好时机。在广西龙州甘牛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大湾总园里,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牛正低头嚼着甘蔗尾叶饲料。在这里上班的脱贫户黄德义和秦会春夫妇,每个月可以领到6000多元工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养牛养出“牛”日子,这一切还得从2017年说起。2017年9月,江门市与广西崇左市建立扶贫协作关系,结对帮扶崇左市大新县、宁明县、龙州县、天等县。鹤山市驻龙州县扶贫组组长杨海泉瞄准龙州甘蔗种植面积大的资源特色,打造出甘牛生态循环产业链,为农户指准脱贫致富路。
3年来,江门以党建为引领,铸就出扶贫“铁军”,在崇左当地建起一支带不走的扶贫队伍,着力两地产业互补和共同发展。在双方的通力协作下,一个个脱贫致富故事正在崇左大地上发生。2020年,江门交出了脱贫攻坚的高质量“答卷”:5月11日,江门市对口帮扶崇左市的4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省扶贫办认为,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江门啃了“硬骨头”,作了大贡献,成绩经得起检查,经得起考验。
●撰文:叶芷晴 黄烨倩
党建引领
往脱贫“战场”输送扶贫“铁军”
国庆假期临近尾声时,江海区扶贫干部刘洋结束与妻子的小聚,从江门返回崇左市大新县。
“党员就应该冲锋在前。”3年前,刘洋接到了前往大新县开展扶贫工作的通知,便告别新婚妻子,挂任大新县政府办副主任,至今驻守扶贫一线。
刘洋介绍,当地群众较信任党员干部,这让他的工作可以更好地开展。从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下雷镇志兴村皇鸽养殖扶贫基地,到带动贫困户就业的和乐城产业扶贫车间,刘洋的忙碌身影活跃在大新的乡间城里。3年来,他看着近1.36亿元粤桂扶贫协作财政援助资金在大新落地,35个粤桂扶贫项目遍地开花,3万余名贫困户从中获益。
与崇左4县结对帮扶以来,江门市向崇左市选派挂职干部14人次,选派专业技术人才216人次,其中就有不少像刘洋这样的党员干部。这些年来,他们时刻铭记着党员身份,用脚步丈量村落的土地,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红色铁军”。
崇左市扶贫办总经济师农贵新认为,江门扶贫干部背井离乡,舍小家顾大家,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党员先锋模范的作用。他们不仅为崇左引进了优质产业和企业,更是带来“勇闯四海、开拓创新”的五邑精神。
以党建引领脱贫摘帽,建起一支带不走的扶贫队伍。接下来,江门将鼓励支持更多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到崇左市挂职、支援,并配合崇左市,通过驻点招商、学习交流等方式,选派一批崇左干部和教师、医生、农技师等专业技术人才到江门市有关部门及市(区)挂职锻炼、接受培训或跟班学习。
产业撬动
39家粤企到崇左4县“造血生肌”
清晨,天等县金鸡扶贫产业园传来阵阵鸡鸣。在这座现代化程度极高的养鸡场里工作,贫困户梁红光每月可以拿到4000多元的工资,大大减轻了其养家负担。该产业园区得到粤桂帮扶资金投资0.37亿元,以增加贫困人口劳务性收益、产业升级和租金收益带动脱贫,不少像梁红光一样的村民在此务工增收。
在数公里开外的天等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户黄巧妹走出家门就来到位于扶贫车间一条街的服装厂上班,从前在村里靠种玉米维生的拮据日子一去不返。天等县龙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先后引进13家从事制衣加工、电子元件组装、首饰加工等带贫效果明显的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380多个,而企业订单大部分来自广东地区。
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和粤桂扶贫协作优势,承接产业“造血生肌”,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走上脱贫增收致富路。像天等县金鸡扶贫产业园和天等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这样的案例,在崇左还有很多。
自2017年接棒对口崇左扶贫协作工作以来,江门市累计引导39家广东企业到崇左4个贫困县投资兴业,实际投资额达4.75亿元,带动贫困人口数6325人。同时,共建5个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扶贫产业园,引导25家广东企业进驻园区,投资额3.13亿元,吸纳贫困人口就业743人次。此外,江门还援建扶贫车间50个,扶贫车间吸纳就业劳动力160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84人。
江门市扶贫办工作人员陈光海介绍,下一步,江门还将突出产业合作,打造资产运营管理长效机制,加大对今年计划实施的59个项目的推进力度。同时,探索建立“两地双园”经济合作区,做好招商协同对接,搭建两地产业互融互补平台,优化企业发展空间。
产销协作
“桂货进粤”带动过万人增收
银耳露、蜂蜜、旱藕粉、辣椒酱、砂仁干……在江门万达广场摩天农消费扶贫展示销售平台,来自崇左的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
江门市摩天农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谢舜尧介绍,平台已与天等、大新、龙州、宁明等地区3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消费者可以线上线下购买近百种产品。谢舜尧透露,平台正与自动售货机运营商品牌“友宝”合作,预计本月内开始,逐步在江门投放近5000台扶贫专柜智能售货机,便于消费者购买扶贫产品及扩大产品销量。
2017年以来,江门市加强与崇左市的产销对接,引导广东社会各界购买消费贫困县的产品和服务,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江门市摩天农管理有限公司正是其中参与消费扶贫的江门企业。
江门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江门市扶贫办主任郑少强表示,受制于交通、观念、经验等客观原因,许多扶贫企业和贫困户的产品还“锁在深闺人未识”。消费扶贫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扶贫方式,能够有效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强贫困地区产销对接,切实解决贫困地区增产不增收、产品销路窄等痛点,促进贫困户增收。
据统计,截至9月15日,崇左各县通过开展产销对接、基地产销等方式,引导广东企业到崇左采购特色农产品,支持当地产业发展,购销金额达1.16亿元,惠及贫困人口1.197万。
“江门计划加大消费扶贫力度,充分利用省、市消费扶贫平台,组织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买代帮’参与消费扶贫,全方位、多形式做大做强做实产业扶贫项目,提高带贫益贫能力和水平。”陈光海说。
■个案
新会医生推动崇左宁明医院创建贫困人口妇女保健科
惠及当地3万名贫困妇女
在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妇幼保健院,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女性可以接受免费的乳腺良性疾病治疗。而收治她们的贫困人口妇女保健科(乳腺专科),是由一位江门新会医生推动创建的。她就是江门市新会区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主任医师、计划生育服务部副部长蔡夏英。
为更好帮扶宁明的医疗,蔡夏英将为期半年的支医帮扶工作再延长半年。期间,她推动当地医院创建贫困人口妇女保健科(乳腺保健专科),填补了宁明县乳腺保健领域的空白。
回忆起支医经历,她说:“我最大收获是能遵照‘中央要求、宁明所需、新会所能’的原则,成为粤桂扶贫‘携手奔小康’医疗协作对口帮扶工作组成员,为新会与宁明人民加深友谊。”
被聘为终身荣誉副院长
2018年8月,在粤桂扶贫“携手奔小康”医疗协作对口帮扶工作的部署下,蔡夏英来到宁明县妇幼保健院,顶岗顶职副院长。
刚到宁明县,蔡夏英不爱坐在当地安排的副院长办公室。为了和当地医护人员熟络起来,蔡夏英经常到病房查房,到各科室摸底,到乡间村里送诊……走动多了,医患越来越熟悉这位“广东新会来的蔡副院长”。
随着工作的深入,蔡夏英发现,和新会相比,宁明县妇幼保健院在医院管理、医疗技术、医疗质量、经济实力上都存在差距。因此,蔡夏英一边参与临床一线妇科产科门诊、会诊、抢救、手术等工作,一边深入基层调查。大至完善医院的管理制度,小至盘活微信公众号等宣传资源,她样样操心。
了解到宁明医院的救护车因使用时间长而变得残旧,蔡夏英争取到侨领捐赠救护车;摸清医院的管理问题后,蔡夏英为此制定详细的改进方案;得知当地妇女的就医难题,蔡夏英推动成立乳腺专科和宫颈专科,力推并开展宫颈疫苗接种项目……
由于工作出色,蔡夏英获得宁明县“健康扶贫工作标兵”称号,并被聘为宁明县妇幼保健院终身荣誉副院长。
推动创建乳腺保健专科
支医期间,蔡夏英多次参加“两癌”筛查下乡服务。当时,宁明县有近14万名18-64岁的妇女群众,其中有近3万名贫困妇女。蔡夏英了解到,每年“两癌”筛查中,妇女患乳腺良性病患者约有900多人,其中贫困妇女患者约有300多人,但她们并没有主动就诊治疗。
蔡夏英得知,贫困妇女患者在筛查出阳性病例后,多数因为贫困,没有复查及治疗,医院也没有专职医务人员追踪管理。部分有意治疗的患者,需要到南宁、崇左等地,很不方便,也不利于控制病情。
蔡夏英认为,有必要在宁明县妇幼保健院创设乳腺专科,并申请粤桂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的资金帮助。为了跟进乳腺保健专科的建设及相关资金的落实,蔡夏英申请延长医疗协作结对帮扶半年。
据了解,乳腺保健专科项目建设需要投入400万元,其中粤桂扶贫资金投入200万元。专科正式开科运营后,仅20日就收治了患者27人,为群众免除治疗费用累计近8万元。
“患者反映都很好。对于乳腺良性疾病,以前我们没有专业的治疗手段,只能一直观察。现在可以对病人及早干预,预防病情进一步发展,提高了当地妇女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宁明县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黄蓝说。
■对话
崇左市扶贫办总经济师农贵新:
江门干部把“五邑精神”带到了崇左
全国一盘棋,先富带后富。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2017年9月起,江门市蓬江、江海、新会、鹤山三区一市分别与广西崇左市天等、大新、宁明、龙州4个贫困县全面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3年来, 崇左市扶贫办总经济师农贵新经历了江门—崇左扶贫协作带来的区域巨变,是这段跨越山海扶贫真情的见证者。
东部产业转移带动崇左发展
问:江门结对帮扶广西崇左4个县的难点在哪里?
农贵新:一方面,崇左市贫困面大,脱贫摘帽和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任务艰巨。崇左是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特殊地区,贫困基数大。崇左4个贫困县属于全国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龙州、天等县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十三五”时期,全市有287个贫困村,占行政村总数的38%;农村贫困人口34.18万,总量排名广西第五位;贫困发生率为18.16%,总量排名广西第五位。
另一方面,崇左实现产业发展和稳定增收的难度较大。崇左是边境地区,长期缺少重大产业布局,技术底子薄弱。甘蔗产业是崇左较有竞争力的产业,覆盖贫困户比例达60%,但增收不明显,也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因此,需要东部产业转移的带动,也需要崇左具有一定的基础,才能把产业逐步发展起来。
挂职干部为崇左带来资金与产业
问:针对这些难点,江门的扶贫工作组做了哪些工作?与崇左开展了哪些合作?
农贵新:2017年9月,江门全面推进落实对口崇左“携手奔小康行动”任务,先后向崇左市选派4个扶贫工作小组共14名挂职干部。3年间,挂职干部尽职履责,主动作为,极大促进了崇左的资源集聚和产业发展,并将“勇闯四海、开拓创新”的五邑精神带到崇左,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和尊重。
首先,江门的挂职干部促进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双方人员的互动及作风互鉴。他们进村到户深入调研的实际行动、锲而不舍改革创新的精神、过硬的政治品质,确保了扶贫协作工作有序开展。
其次,江门的挂职干部将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理念和工作方式带到崇左边境地区,对当地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和发展思路影响巨大。
围绕崇左脱贫攻坚存在的突出困难,江门市的扶贫工作组更是着力两地产业互补和共同发展。挂职干部成功为崇左引进东部的资金和产业,有效促进崇左的扶贫开发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直接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比如大新县挂职干部丑继明,引进摩托车产业、引进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边境旅游业,天等县挂职干部李达成,打造天等县龙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扶贫车间一条街,得到粤桂两省、区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宁明县挂职干部吴捷雄和龙州县挂职干部杨海泉,在两县甘蔗产业基础上发展养牛业,促进贫困户稳定脱贫增收,杨海泉还积极推动龙州劳务输出和干部培训,促进人员互通、思路互动。
对口帮扶4个贫困县全部实现摘帽
问:目前江门与崇左的扶贫协作有哪些成效?
农贵新:截至2020年5月11日,江门市对口帮扶崇左市的4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全市贫困人口以及贫困发生率分别由2015年底的27.88万人、21.92%下降到2019年底的0.75万人、0.53%,脱贫摘帽速度加快。
具体而言,在组织领导上,江门、崇左始终把东西部扶贫协作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并全面实行县级“双常委”分管领导工作责任制,3年来市县级领导调研对接862人次,召开高层联席会议35次。
在人才交流上,两市互派干部挂、交流40人次,医生、教师等专业技术人才支援交流400多人次,举办党政干部培训班培训600人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含医生、教师等)培训人次1431人。
在资金援助上,争取得到广东各级财政投入崇左市4个贫困县财政援助资金5.79亿元,聚集“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弱项,援建项目236个,带动贫困人口数35.88万人。
在产业合作上,引导46家带贫效果较好的广东企业到4个贫困县投资兴业,共建扶贫产业园5个,援建扶贫车间48个。
在劳务协作上,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组织开展“就业复工促扶贫”行动,通过就地设立扶贫公益岗位、促进扶贫车间复工复产和异地“点对点”专车输送等多种方式组织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并安排粤桂帮扶资金3932万元、其它财政资金2012万元用于就业扶贫稳岗补助、交通补助和生活补助,促进复工复产,全市已外出就业务工贫困人口17.52万人,比去年多9367人,复工就业率达105.64%,其中到广东务工贫困人口达到7.52万,比2019年增加1024人,就业扶贫“一个超两个不少于”目标任务全面实现。
在社会帮扶上,江门市17个企业结对帮扶崇左市33个贫困村,7个社会组织结对帮扶9个贫困村,另外还有学校、医院等方面的结对帮扶,引导广东社会捐赠达1800多万元,助力脱贫攻坚。
问:接下来江门和崇左还能在哪些方面进行合作?
农贵新:2020年是脱贫攻坚关键和收官之年,江门和崇左将确保4个贫困县剩余的0.75万贫困人口、16个贫困村全面如期脱贫摘帽,巩固提升已脱贫和退出的35.61万贫困人口脱贫成果。
因此,在人才交流方面,应加大人才支援交流,强化智力支持,打造一支永不落幕的扶贫队伍;在产业合作方面,深入推进“湾企入桂”战略,强化产业合作,并借助江门市农博会等平台加大消费扶贫力度,打好产业扶贫最后一公里;在劳务协作方面,加大对崇左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的支持和帮助,实施精准对接和“点对点服务”,做好贫困劳动力返岗和稳岗就业;在舆论宣传方面,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讲好扶贫协作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