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在乡村、游在路上”:风景这边独好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十月的邯郸已经稍显秋的色彩,山林间夹杂着绚烂的红黄色,好不喜人。10月15日,交通运输部主办的“行在乡村、游在路上”脱贫攻坚自驾主题宣传活动在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启动。媒体自驾车队将驶入乡村路、畅游乡村美、品味乡村情,实地采访、采风,体验农村地区百姓的美好生活,充分展示十八大以来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百姓生产生活因路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图为峰峰矿区0号旅游路,交游结合、运游一体,被交通运输部授予“最具人气的路”。通讯员岳宏峰摄

脱贫攻坚,交通先行。交通运输是贫困地区实现脱贫的基础性和先导性条件,只有把路修好了,让农村公路这样的“毛细血管”畅通了,农村经济才可能被盘活,农民脱贫致富才有希望。“十三五”期间,交通运输部累计对贫困地区投入车购税资金超9500亿元,2016年至2019年支持贫困地区建设了3.8万公里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有效盘活了贫困地区的资源,助力一批特色产业乘势而起,助力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和医疗保障水平,城市文明、基本公共服务随着交通的改善逐步向贫困地区纵深覆盖,打通了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

“要想富,先修路”,绝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脱贫之道。路修好了,脱贫的手段就多了;路打通了,致富的门路就多了。很多深度贫困地区都地处深山沟谷,远离中心乡镇,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比较落后,特别是由于道路交通闭塞,直接导致市场发育程度低,产业发展不足,抗风险能力不足,脱贫难度很大。“十三五”期,河北省坚持“交通+扶贫”,贫困地区建成农村公路1.94万公里,206个深度贫困村硬化路连接到户,一大批美丽农村公路脱颖而出,打造了一批示范路、美丽路,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和财气。

农村因路而兴,产业因路而旺。随着“交通+”扶贫模式的拓展,“交通+现代农业”“交通+特色产业”“交通+生态旅游”等模式迅速发展,不仅让农产品“走出去”,也让产业“走进来”。从河北情况看,以路兴业、以业增收,现在道路通了,带来的是贫困地区物资的双向流通,也带来了脱贫产业的快速发展,各地结合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帮助引导贫困群众发展乡村旅游、设施农业、光伏等脱贫产业,实现了每个贫困户都有产业覆盖和多渠道收益,让“交通+”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阔。

图为峰峰矿区的“四好农村路”。截至目前,峰峰矿区完成“四好农村路”项目302个、532公里,建成了一大环六小环的城乡交通网,极大改善了镇村通行环境,让16万农民群众享受到了“村村通公路、抬脚上公交”的便利。通讯员岳宏峰摄

当前,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420万公里,连起了村和村、乡和乡,基本实现了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客车,基本完成“两通”这一脱贫攻坚兜底性任务,而且一大批“四好农村路”串起了沿线景点,盘活了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带动了沿线多个产业发展。这次“行在乡村、游在路上”脱贫攻坚自驾主题宣传活动,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选取部分“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开展活动,就是让有更多的百姓在车里看路,在车里看农村,在车里看美景,把农村脱贫攻坚的故事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真正感受到“风景这边独好”。(刘凤敏)

编审:周宏彩

校对:张雅品

编辑:李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