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为全国城乡社区治理提供“滨城答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李荣新 记者 赵旭
10月21日,全国城乡社区治理宣传工作暨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培训班在滨州举办,宣传推广滨州市滨城区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先进做法。
自2019年3月滨城区被民政部确认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以来,滨城区紧扣目标,突出重点,将创建工作与棚户区改造有机结合,全面落实创建任务,奋力走出一条符合地方实际、具有滨城特色的社区治理之路。具体讲,就是通过自上而下工作推动,自下而上协调诉求达成,“五级闭环”有效运转,多元参与“互通融合”,服务居民“精准有效”,倾力打造以党建为核心,融合法治、自治、德治、智治、共治的“一核五融”社区治理品牌,努力让居民满意、为城市添彩。
坚持“创治”同行,展现实验路径。搭建“区级—街道—社区—小区(居民小组)—居民”五级协商载体,37个城市社区已建立居民议事恳谈室、协商议事园等协商议事场所;打造睦邻点115处,睦邻驿站73个;积极培育家长里短服务队、左邻右舍帮帮团等有代表性的社区自治组织86个;挖掘培育楼道长、居民骨干带头人500多人,收集社情民意,形成了“发掘-动员-培训-辐射带动”的居民骨干培养模式,为小区“精管理、微自治”打下基础。依托城乡社区、小区建立社区自组织服务平台,提供组织运作、活动场地、活动经费、人才队伍等方面的支持。通过协商合作、赋能培训、建立规则共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通过培育社区自组织领头人,带动更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把社区建设成为守望相助、疾病相扶、邻里相亲的温暖的生活共同体。
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志愿者“四社联动”机制,畅通多元参与社区治理渠道,激发各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为居民提供精细化、精准化、专业化的服务;织密社区、小区志愿服务网络,组建涵盖文体娱乐、关爱老人、关怀未成年人等各个领域的志愿服务队伍200多支,成为全科大网格下服务力量的有力补充;结合实验区创建,征集社区治理服务项目,积极推进众智社工、海燕社工、阳光社工等专业社工机构对接入驻社区,开展居民协商和自组织培育活动。构建精细的网格志愿服务体系,在社区、小区建立起志愿服务组织,壮大志愿者队伍,推行“1+N”模式,按照社区每300户-500户设置一个网格配备N名志愿者,网格员与志愿者共同发现、反馈解决问题;每季度组织专场培训、主题沙龙、优秀案例评选表彰,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滨城实验路径,总结形成“棚护棚伴员”“和事佬”“民主议政日”“楼道拉呱会”等治理案例,收集处理民意6230余条。
这些年,滨城区坚持“改前政策引到位、改中纠纷解到位、改后服务想到位”,把“治理体系全覆盖、社情民意全掌握、为民服务全方位、矛盾纠纷全调处”落到实处,通过多元参与民主协商,多途径实现老百姓切身利益达成、无怨言,逐渐探寻实验改革创新的滨城答案。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佘春明同志在调研社区治理创新时专门指出:“枫桥经验”,基层减负,有了滨城答案、彭李答案。社区治理体系真正实现了工作机制创新,把“治理体系全覆盖、社情民意全掌握、为民服务全方位、矛盾纠纷全调处”落到实处,为全市社区治理创新和流程再造提供了新的借鉴、趟出了新的路子,提供“滨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