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禾木村与三国接壤,原木搭建的房子,为何大半截埋在土里?

禾木村,是仅存的三个有图瓦人居住的村落中最大的。这个犹如油画般美丽的小村庄,曾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古镇古村之一。

每到深秋,白桦林层林尽染。傍晚时分,村庄的袅袅炊烟就像一层薄雾笼罩其上,其景极为美观,因此附近的山上开辟出观景台,专供游客拍照。整个村子安宁 祥和,羊肉串10元一串,骑马上观景台100元往返。

禾木村全称“禾木喀纳斯乡”,是中国新疆西部布尔津县下辖的一个村庄,也是仅存的3个图瓦人村落(禾木村、喀纳斯村和白哈巴村)中最大的村庄。全乡现有1800余人,以蒙古族图瓦人和哈萨克族为主。

禾木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接壤。额尔齐斯河从村中缓缓流过,岸边白桦林成片,景色宜人。

禾木村自然生态环境很好,树木林立,家家户户所住房屋都是有原木搭建的木房。

图瓦人的历史

据当地人介绍,图瓦人的祖先来到阿勒泰也就是两百多年。在定居禾木河以前,他们住在山下,禾木只是冬季的狩猎场。在禾木,先辈们用圆木盖了一种半地窝子的临时住房,那是为了熬过冬日的长夜。这种房子在禾木偶尔可见。在那个时候,先辈们是天生的猎人。

1918年,图瓦人的猎人们突然发现禾木河来了许多白皮肤的人,这些人在禾木河边盖房、种地、养畜,猎人们称他们为白毛子,这跟东北称老毛子有所不同。后来猎人们才知道,这些人是从俄国过来的,十月革命后昔日贵族和军官无藏身之地,就流浪到了此地。这些到中国避难的白俄贵族们带来了让猎人们眼热的物质文明。为了换取粮食和布匹,猎人们在夏季为白毛子打工,冬季仍然是狩猎。慢慢地,猎人们也就把家固定在禾木河。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猎人们学会了自造土枪。土枪不准,杀伤半径小。白俄带来了快枪,猎人们用珍贵的毛皮与白俄交换快枪和子弹。

禾木的水源充裕,牧草丰美,绿色的大地上散布着一座又一座牧场。金色的阳光柔和地撒在山谷里,大大小小的牛群、羊群像一簇簇野花点缀其中,时而能看到白色的毡房飘着缈缈炊烟,骑着马儿的牧民悠闲走过,一切的风景都让人感到好轻松,所有的烦恼和重压都在风中消散。这条大路的终点,就是美丽的禾木村。

禾木村的原木房子

每到秋季禾木村的图瓦人开始大兴土木,山上有成片的树木,现成的建筑材料。

禾木村的面积并不大,一进村口就看到路旁一排简朴的民居旅馆,再往前走是禾木河乡的乡政府和学校。禾木河流淌在群山环抱的平原上,在平原的高坡和洼地上,散布着一座座土瓦人的木屋。

这种完全由原木搭建而成的冬暖夏凉尖顶木屋,多少年依旧保留着木料的本色,在房间里是平顶,平顶与尖顶之间的空间用来贮藏食物和饲料,这是土瓦人特有的建筑特色,只有在禾木、喀那斯和白哈巴这三个土瓦人聚居地才能够看到。

进村之后,引入眼帘的原木房子都是用原木盖的,院子的栏杆,房子的屋顶还有窗框上都用了鲜艳的色彩,十分赏心悦目,当阳光撒在上面的时候就觉得那么生气勃勃。

其实走在禾木河岸边,可以看到大多是老房子,鲜艳的颜色在这里换成了岁月的沧桑,屋子很低,而屋顶上也因为鸟儿撒下的种子而长出青草,很奇异的感觉,一路上草还是绿的,悠闲的马儿牛儿就在那里吃着草。

禾木村木屋特色

木屋将木头两端挖槽后,相互嵌扣,一根根向上垒建而成,屋顶普遍采用人字形坡屋顶。每家的门一律朝东开,盖新屋上梁的时候要扯白布子,当地人说是祈福的意思。他们用松木搭建出的一幢幢屋舍之中,每一根木头缝隙的连接处都要用一种叫“努克”的草填满在木头缝里,这种草吸水后膨胀将缝隙填满,墙壁就会变得密不透风,这样就能遮挡风寒。他们不砍活树。

木屋所使用的木材

木头是粗大笔直的红松木,通过锋利的金属器具砍、削、锯、成为梁、柱、檩。整个一间房子的构件放在空地上,有细长的橼木,粗圆的木檩,还有一大堆黄泥,呈现出了一个完美的土木世界的组合。

全部是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堆砌、构架、隔造、覆盖——图瓦人独特的隐秘空间由此诞生,供他们在此居住,生育,储物,衰老,忍受并走向死亡——而数十个、成百个这样隐秘的空间在禾木村参差聚集,便成为我在阿勒泰北部连绵山脉中所目睹并且正在深入的迷宫。

这些小木屋已成为图瓦人的标志,小木屋基本有大半截埋在土里,以抵挡这里将近半年的大雪封山期的严寒,特别原始古朴,带有游牧民族的特征。

禾木村的木屋很有特色:是由村民将木头两端挖槽后,相互嵌扣,一根根向上垒建而成,屋顶普遍采用人字形坡屋顶,房体用直径三四十公分的单层原木堆成,既保暖又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