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分,BBC大牛这次出手,不是神作是毁灭

如果你是BBC自然纪录片的忠实粉丝。
你一定知道大卫·爱登堡
BBC的灵魂人物,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
67年制作过40多部史诗级纪录片,包括《生命三部曲》《行星地球》《蓝色星球》等等。
图片
《大卫·爱登堡——野外探索60年》
2019年。
93岁高龄的他,出现在世界经济论坛上。
他为在场的嘉宾播放了一段特别的影像。
十万头之多的海象,挤在一片海滩上,密集如麻。
图片
全球变暖的加剧,它们本该休憩的海冰,已消退至北方。
为了寻找更多活动空间,海象爬上了80米高的悬崖。
然而饥饿时,它们必须返回海里觅食。
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惨剧发生了。
海象重达一吨,出水后视力极差。
只见海象一脚踏空,滚落崖底,奄奄一息,等待死亡的降临。
再看崖底,已尸骸遍地,触目惊心。
影像带来的直观与震撼,胜过任何表达,在场无不动容。
图片
爱登堡在会议上向人类发出警告:
“伊甸园已不复存在。”
这句带有恐慌和威胁意味的警告究竟意味着什么?
迷底在这部豆瓣9.4的纪录片里。
《大卫·爱登堡:我和我们的星球》David Attenborough: A Life on Our Planet2020.9.28(英国上映)
图片
作为有史以来旅行路程最长的人,爱登堡一生几乎探索过地球上所有已知的生态环境。
他曾亲临南北极的奇异风貌;
图片
《冰冻星球》
曾造访炽热灼人的火山;
图片
也曾到非洲大陆给犀牛做心脏复苏。
图片
《非洲》
他还见证了自然纪录片里,对环境的态度转变。
以往的自然纪录片,统称为“蓝筹”。
最典型的,《地球脉动》片中甚至呈现了动物视角。
这类片子,没有人的参与,只能看见恢弘的自然在眼前徐徐展开,提供沉浸式体验
图片
不少人质疑,自然环境已经如此糟糕,片中却一派祥和。
这不是虚假和欺骗?
2011年《冰冻星球》的最后一集。
爱登堡亲临极地,出镜主持,讲解冰层消融对动物的伤害。
打破了自《蓝色星球》(2001)以来蓝筹纪录片无主持人的原则。
图片
后来有人问,为什么50年前你做节目时,不太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爱登堡回答,50年前的自己没有想到,人类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会如此巨大。
如今在这部纪录片里,他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一生所见。
彻底从观察者,变成了参与者。
图片
回首自己的生命旅程,爱登堡最大的发现是,有些动物变得越来越难找了
第一次产生这个想法是在1970年代后期,他正在拍摄《生命的进化》。
那天,他遇到了极其罕见的濒危动物——山地大猩猩
它们的数量越来越少,非洲丛林深处仅有三百只。
外面粗鲁凶悍的猩猩并没受到惊扰,很自然地接纳了他。
图片
它们之所以习惯人类的存在,是因为有森林护卫队每天守在它们身边。
森林护卫队防的是偷猎者。
有的人,残忍砍去猩猩的头、手掌、脚掌,卖给收藏家。
有的人,为了捉一只小猩猩,不惜杀死十几只成年猩猩。
图片
2007年,有犯罪团伙连续杀死九只山地大猩猩,抛尸荒野。
其中包括一只临产的母猩猩。
图片
图源搜狐新闻
爱登堡得出悲哀的结论:一旦某个物种成为人类的目标,地球上就不再有它们的容身之处
比如鲸鱼。
浑身是宝,成了鲸鱼的罪。
被鱼叉和标枪戳中后,鲸鱼会痛苦地挣扎二十分钟,才慢慢死去。
捕鲸者将鲸鱼分尸,敲骨吸髓。
世界上最大的鲸鱼蓝鲸,只剩下几千只,如今难觅其踪。
1978年,爱登堡用水听器,录下了座头鲸的声音
画面中,座头鲸宛如初生婴儿,在海底缓慢舒展身体。
它们的声音,像吟唱,又像啼哭,充满悲伤和孤独。
图片
人们在鲸鱼身上看到了个性和人性,也随之改变了对鲸鱼的认识。
他们直接向捕鲸船喊话,请你们停止猎杀鲸鱼。
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图片
图片
动物的悲鸣能唤起人的恻隐之心,可大树不会哭。
爱登堡曾五次造访婆罗洲雨林
他爱这里的奇珍异鸟,尽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雨林内,一小块土地可能蕴藏700个树种,相当于北美洲的全部。
如今,他再访雨林,却看到一条宽800米的分割线。
线内是蓬勃生长的雨林,线外是井然有序的,人工种植的油棕。
失去多样性的雨林,已是一片死林。
图片
刺耳的电锯声响彻云霄。
砍了雨林,木材卖钱,腾出地方种油棕,还能再捞一笔。
人们绞尽脑汁榨干这块土地的最后一滴油水。
自然界中,没有谁能孤立存在。
没了雨林,红毛猩猩失去了家园。
它孤零零挂在树干上,不知所措,等待它的,可能是死亡。
图片
海洋中也是如此。
从前,鱼群争相啄食营养盐,场面蔚为壮观。
1950年代,渔船进驻公海,他们无休无止、不计后果。
捞走海洋中百分之九十的大型鱼类,海洋生态随之消失。
1998年,在拍摄《蓝色星球》时,摄制组发现了珊瑚白化现象。
白色珊瑚洁白剔透,所有人都惊叹于它的美丽。
殊不知,人们欣赏的是死亡留下的累累白骨。
共生菌离开,珊瑚才会变白,而变白意味着失去生命。
它们最终会被海草吞噬,变为废墟。
图片
图片
这或许不是一部让人舒服的纪录片。它把所有美都摧毁在你面前
爱登堡回忆年轻时,悠游于荒野。
到处是前所未见的动物、植物,世界充满野心与生机。
图片
如今,乐园不再。
过度捕捞,把百分之三十的鱼类推向灭绝边缘。
过度砍伐,我们每年砍下一百五十亿棵树;
污染和超采水源,导致百分之八十的淡水生物灭绝;
焚烧化石燃料,北极夏季的海冰在40年内,减少了百分之四十。
图片
俯瞰我们的星球。
冰川和雨林的面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缩小,缩小,再缩小......
爱登堡在片中给出一项数据:
世界人口数、大气层碳含量、仅存荒野面积,随着年份增加,数字大幅移动,仿佛死亡倒计时。1937年,爱登堡11岁。
世界人口数23亿;大气层碳含量280ppm;仅存荒野面积66%。
图片
1978年,爱登堡52岁。世界人口数43亿;大气层碳含量335ppm;仅存荒野面积55%。
图片
2020年,爱登堡94岁。
世界人口数78亿;大气层碳含量415ppm;仅存荒野面积35%。
图片
碳含量变化,威胁地球气候稳定,是历史上五大物种灭绝事件的共同特点。
照这样下去,爱登堡根据多年的知识与经验,做出了恐怖的推测
到了2030年代。
雨林尽毁,水文破坏,北极夏天无冰,大量物种灭绝。
世界干燥,炽热,燃烧。
图片
2040年代。
北极的冻土融化,释放出更强的温室气体甲烷,急剧加速全球气候变暖。
图片
2050年代。
海水温度升高,酸性增强。
珊瑚礁全部死亡,废墟犹如尸骨;鱼类数量更少了,在网中犹如囚徒。
图片
2100年代。
全球气温升高4摄氏度,大部分土地已经无法住人。
我们失去家园,流离失所,世界成了巨大的泥潭。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即将上演,灭绝的正是我们人类自己。
爱登堡垂下头沉思,沉默仿佛无声的谴责,也蕴含无尽的悲悯。
94岁早可以退休安享晚年,却忧心忡忡。
他说:“如果明知道问题存在,却选择忽视,我会感到愧疚。“
图片
爱登堡鼓励我们:
恢复生态,比我们想象得还要简单。
片中,他去摩洛哥考察再生能源的利用;
去荷兰考察土地的利用情况;
全球畜牧业产生的温室气体,以及占用的空间是巨大的。
爱登堡提出,如果改善日常饮食,以果蔬为主,将解放一半的土地。
爱登堡并不是强制每个人都吃素,而是通过此片,传达一种态度。
人类不是自然的主宰,而是仰赖自然的照拂;
人类不是万物的主宰,我们共享着这个世界。
图片
1968年,阿波罗火箭升空,世人第一次从如此遥远的距离俯视地球。
爱登堡也看着,地球仿佛一颗弹珠,被黑暗包裹,孤独,脆弱,有限。
而人类又是所有万物中最脆弱的,家园有穷有尽,人类有生有死。
图片
影片的结尾,爱登堡去了乌克兰的普里皮亚季。
这里曾因切尔诺贝利事故,变成一座“鬼城”,至今鲜有人居住。
出乎意料的是,在人类无法生存的禁区,野生动物接管了一切。
树木爬上了高楼,野生动物在城市肆意漫游。
无论我们犯了多大错误,大自然能克服一切,野生动物会顽强活下去。
活不下去的,只有人类自己。
别以为我们在拯救地球,我们只是在拯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