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举行“首届现代诗歌·古典诗词笔会”

10月15日至18日,“清远首届现代诗歌·古典诗词笔会”在广东省清远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笔会由广东省清远市文明办、市文联、清远日报社指导,清远市清远诗社主办。以“绿色的城·绿色的诗”为主题,在辖区包括有“生态特色”的地方进行了采风,并围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庆,对“月亮的城·月光的诗”与“飞霞的山·望远的诗”进行了研讨。中国新闻社图片中心总监刘党生、《星星》诗刊编辑部主任李斌、国际华文诗人笔会副主席洪三泰、羊城晚报社文艺部主任陈桥生、信息时报文化工作室主任白岚、云浮市文联主席陈苏平等国家一级作家、评论家、编辑、记者共70余人参加活动。
其间,参加笔会的诗人、作家、评论家们到“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任过县令的阳山县游览了鱼水风景区;参观了美丽乡村岭背镇蒲芦洲村委会蒲芦洲村小组,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气象。然后,再到刘禹锡任过刺史的连州参观了商埠古村前江铺村探究茶盐古道文化,又到美丽乡村丰阳镇畔水村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之后,继续在丰阳镇丰阳村游览了广东省级古村,挖掘古老故事。
在10月15日的晚上举行的开幕式上,与会嘉宾围绕清远诗歌发展、古典诗词与现代诗歌的关系、生态诗歌等主题进行了探讨,与会嘉宾点赞清远的历史文化和生态绿色之美,称赞当代诗歌创作与清远之间的良好共生关系。清远的诗歌发展得到了与会嘉宾的充分肯定。
国际华文诗人笔会副主席洪三泰说:广东清远的“北江是诗的江流,使文脉得以流布传承;清远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潜流,有如母親江的乳汁哺育着层出不穷的文学贤才。这些宝贵的文化潜流也孕育了五彩缤纷的文化色彩:有歌堂的动人余音;有闹花灯的美丽光影;有阳山凤舞的独特英姿;有连山长鼓舞的动人节奏;有唱春牛民歌的灵动旋律;更有禾楼歌的缠绵欢乐。这些民俗文化催生了清远的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北江,这古老文化的江流,滋润着清远古今茂盛的诗歌森林。”
“疫情之下,诗歌何为?”中共清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戚华海在15日晚上的开幕式上谈到,希望诗人们用诗歌传递信心、凝聚人心,用诗歌来疗愈、引导人心,传递抗疫精神,创造能够体现民族精神、刚健有力的诗词。“诗歌创作与审美,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
围绕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的关系,信息时报文化工作室主任、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白岚认为,当代的清远诗歌界长期保持良好的传承和创作热情,古典诗词和新诗都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她提出,当代诗人应该“守望古典精神,书写现代的诗情”,在现代新诗和古典诗词之间形成相互融合、相互交织的关系。
16日晚,参与笔会的诗人们围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庆,就“月亮的城 月光的诗”与“飞霞的山 望远的诗”的主题展开研讨。游子衿以“孤独来自远方”为主题,分享了博尔赫斯的现代诗歌《月亮——给玛利亚·儿玉》,他第一次读这首诗时,就被其中直接可感的“遥远的孤独”所震撼,“现代诗的这种特质,能让我们更深刻、具体地观察事物,值得诗人学习。”
国家一级作家、广东作家协会理事、广东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广东作家协会高级职称评委库专家唐德亮以《浅论中国节日诗与节气诗的价值》为题,认为“节日诗与节气诗反映了民俗风情”“节日诗与节气诗反映诗人怀亲、思乡的情感”“节日诗与节气诗也可以出名篇佳作”等。
诗人陈义禄就“大苦吟大美”的主题,以杜甫在重阳节时创作的《登高》为例, 分析诗人将个人的伤病无奈,融于萧瑟辽阔的秋景之中,把“生活之大苦”升华为“劝进之大美”,“只要人有骨气、有志向,就可以在曲折的生活中成就另一方大美之景象。”
据了解,在清远,多年来诗歌创作始终保持了非常活跃的状态,各类诗歌活动也丰富多样,形成了以生态诗歌为主要创作流派,同时各类风格并重的多元诗歌生态,在国内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链接:
广东省清远市清远诗社于1988年清远建市当年成立。既有新诗写作的生力军,也有格律诗写作的主力军,还有努力发展的后备军。社员作品已在《人民日报》《诗刊》《光明日报》《中华诗词》《文艺报》《星星诗刊》《工人日报》《中国绿色时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世界日报》(菲律宾)等公开发行的报刊和国外报刊上发表数以万计的以诗歌为主的质量上乘的作品。出现了新诗与古诗并重,继承与发展齐驱,包容与创新协调的全面发展的好势头和新局面;被中国诗歌春晚组委会评为“2018年度十佳诗社”。诗社成功主办了“清远首届国际诗歌笔会”和“四届北江诗歌笔会”成为2018年度全国“十佳诗社”。
编辑出版有《著名诗人写清远》《而立年华清远诗社成立卅周年社员作品精选》《北江诗踪》《诗团锦簇》《诗城飞花》《四海诗萃》等诗歌和诗歌评论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现代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等出版社员著作(包括清远首套诗歌丛书)近百部。以及按季度出版了《清远诗歌》。连年荣获各种大赛金奖、一等奖,以及广东省鲁迅文学奖等。现有以市区为主的社员231多名,大到102岁(丘百川),小到8岁(马骤骎骎),其中7岁开始写作,9岁就有作品登上《诗刊》的申雨霏,去年就成为中国诗歌学会年龄最小的会员。
责编:杨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