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项技术需求集中发布,以市场牵引产业融通创新

发布106项技术创新需求、与6个科研机构与企业签约、进行9个项目路演……一套“行动”下来,让不少在莞的民营企业看到了未来参与船舶产业建设新蓝海。
10月16日上午,“2020年首届中国•松山湖先进技术与产品采购会暨发展战略研讨会(中船融通创新与产品技术需求对接会)”在松山湖顺利举办,上演了一场船舶产业的盛会。其中,最为激动人心的,是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集团”)发布106项技术需求。这不仅是中船集团向民营企业抛出的橄榄枝,同时也描绘了船舶产业发展的规划性蓝图。
活动现场。
央企拥抱民企,搭建技术协同新“舞台”
随着国际竞争形势日益激烈化,强强联合、资源共享、协同创新,成为了突破“天花板”的重要途径之一。
2019年下半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并挂牌成立中船集团,跃居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作为国家级的行业巨头,中船集团拥有国内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完整的船舶海工装备及配套产品研发能力,其产品也早已达到全球船级社规范、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公约要求的标准。为进一步实现海洋强国的建设梦,仍需打造一个更加开放、融合的生态合作伙伴平台,为集团发展注入更多新活力。
图片
与会嘉宾参观活动展馆。
在10月16日活动上,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曹友生院长表示,松山湖能够为创新创业、先进技术深度发展、科技产业化提供完备的产业链配套资源与高效的服务保障,通过举办本次活动,进一步挖掘广大民营企业创新成果,推动形成具有船舶行业特色的协同创新产业聚集区,中船集团40余个成员单位也亮相松山湖,向企业发布了106项技术需求。
图片
现场发布技术需求。
就项目专业属性而言,总体、机械和电子信息三个专业项目需求量最多,总共88项,合计占比83.0%;材料、基础科学、顶层设计和焊接合计17.0%,船海企业、配套企业、科研院所三类企业对技术求解的需求最大。接下来将推动更多民营企业参与中国船舶集团智能船舶、绿色珠江、大型邮轮等重大项目的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中。
立足东莞优势,打造创新产业聚集地
活动现场,除了参会40余家中国船舶集团成员单位外,还吸引了来自各地的研究机构与企业80多家。广东(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以下简称“材料基因研究院”)便是其中之一。
“近水楼台先得月”,材料基因研究院副院长杨海波教授透露,这次签约只是“锦上添花”。由于双方都落户于松山湖,早在一年多以前,便有了密切的接触与联系。本次签约中船军民融合研究院,不仅是为了深化双方的合作方式,同时,也希望共同对接更多民营企业的研发需求,帮助他们进一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中。
杨海波坦言,东莞地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位,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上的重要一环,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与此同时,当前松山湖正加快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能够为创新创业、科技产业化等提供完备的产业链配套资源与高效的服务保障。因此,未来的东莞和松山湖,都将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磁吸效应,吸引更多的优秀企业与高端人才参与科技创新,涌现更多创新成果。
据了解,近年来,东莞以高新技术产业为载体,突出发展高端电子信息、生物、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19年底,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6228家,总数位居全国第五、全省第三位。
图片
产品展示区。
活动当天,中船军民融合研究院与材料基因研究院等6家科研机构及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包括“船舶材料及结构力学性能分析及评价”、“联合建立5G实验室”、“基于智能集群的无人装备的研发”、“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先进技术转移转化”、“传感技术在船舶领域应用”、“船舶工业企业环保问题解决方案”共6大项目,涉及新材料、5G通讯、智能装备、环境保护等领域。由此可见,中船集团的发展需求与东莞的产业发展战略有着不谋而合的联系,未来将有机会形成具有船舶行业特色的协同创新产业聚集区。
对接龙头生态,扩大创新型企业“朋友圈”
在合作中寻求新的合作,也是参会企业的主要目标之一。
来自珠海束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廖斌是项目路演嘉宾之一,他介绍,公司研发的“无线充电”技术,可在水下实现良好的信号处理,对于船舶产业的发展具有较为重要意义。这是他第一次与中船集团接触,非常珍惜中船集团所搭建的这个“舞台”,“希望通过这次路演,向相关企业展示自己的技术优势,让大家看到我们的科技创新实力。”
图片
珠海束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廖斌进行项目路演。
此外,广船国际南方环境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剑锋谈到,以往,公司大多与中科院等大型的科研机构合作,但随着环保战略担子越来越重,他们也需要从民营企业中引进更多先进的创新理念,为自主研发提供更大的可能性。
【见习记者】张珊珊
【记者】黄少宏
【作者】 张珊珊;黄少宏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