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故事搬上舞台 四川大型原创曲艺音乐剧《山高水长》正式上演

封面新闻记者 杨金祝

大河村位于四川某县一个偏僻的地方。最近,村上迎来历史上第一任驻村书记张文成。为带动村民致富脱贫,张文成准备引进八号甜橙广泛种植,但缺乏当地水文气象与甜橙相结合的数据。

恰好,村里曾经的致富带头人孙守田当年曾试图引进甜橙,拥有详细的数据,但却因儿子的死迟迟解不开心结。在帮助孙守田观念转变的过程中,大河村各家的阴晴圆缺,各户的苦辣酸甜也一一展现开来……

这个故事来自由四川省曲艺研究院围绕四川广大扶贫干部在扶贫一线发生的感人故事,历时一年精心打造的大型原创曲艺音乐剧《山高水长》。

10月19日晚,该剧在成都新声剧场正式上演。记者了解到,该剧是四川省推出的首部聚焦扶贫驻村干部的舞台剧目,在成都演出将持续至10月23日。

深入基层创作

主创团队四次深入贫困地区采风

记者了解到,本剧中大部分人物、事件基本都有现实生活的原型。主创团队曾四次深入茂县、叙永县等贫困地区采风,通过实地考察、拍照、录音等方式广泛收集第一手素材,获取灵感。

“扶贫工作本质就是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导演杨佳音介绍,《山高水长》最初的立意就是瞄准扶贫工作中的“扶志”和“扶智”展开叙述,通过主要人物的不同性格、不同观念、不同命运,反映“贫穷”背后的不同根源,再以“寻找根源”“铲除根源”“重塑根源”为基本结构方法和逻辑开展,让“人”出来说话,让“心”展开碰撞。

如何创作出适合曲艺表达的故事结构?在杨佳音看来,曲艺是来自民间、扎根基层的艺术载体,本剧的最终指向,也是鲜活的人物呈现。剧中,驻村书记张文成不是枯燥宣讲政策口号的模范代表,他会给村里的懒汉递烟,面对被清理出贫困户的大妈告状撒泼,他也无可奈何……“用有血有肉的人物吸引人,用可知可感的细节感动人,才能让观众在观剧过程中有笑声、有泪水、有感动、有力量,真正了解国家精准扶贫工作的历史意义和背后的时代精神。”

浓缩曲艺精华

呈现全新舞台艺术

《山高水长》的定位是一台曲艺音乐剧,作为四川省曲艺研究院正在探索的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挑战与机遇并存。

据该剧副导演毛军豪介绍,本剧唱词创作摘取了四川曲艺曲种中更利于戏剧化、人物化、冲突化表达的门类,提炼其核心要素、典型语境、特征手法,围绕剧情需要进行创新运用。音乐更是打破曲艺艺术的壁垒,植入现代意识和现代审美,使之成为更具现场叙事、心灵叙事、宏大叙事的功能。

“我们根据曲艺曲种的特点,保留了扬琴、清音、车灯、竹琴等极具四川曲艺特色的艺术基调,通过编曲配器的改编,使之更加朗朗上口,贴合剧情发展。”作为本剧音乐创作负责人之一,顾磊认为,曲艺作为一种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其“烟火气”十分符合脱贫攻坚的主题创作。

对此,顾磊举例道:“比如开场的唱段《我家门前一条河》,就以朴素明快的四川车灯调,呈现出大河村村民群像及背景、样貌,十分贴切。” 此外,顾磊也表示,本次演出是传统艺术的内核与现代音乐审美的有机结合尝试,也很好地探索了“曲艺音乐剧”的发展方向。

扶贫干部当群演

全方位展示中国农村变化

四川全省共有15133个驻村工作队,56000多名驻村干部。他们带着组织的信任,肩负使命与责任,毅然背起行囊、满怀信心地奔向基层广阔天地。但驻村工作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干部是如何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作用?背后的酸甜苦辣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前往茂县二八溪村、叙永县堰塘村参与扶贫工作的四川省曲艺研究院扶贫干部王海洋、周寅也以一名群演的身份参与了本次演出。其中,周寅则是迎来了自己人生的舞台“首秀”。

“‘我家门前一条河,大河绕青山’唱的就是我工作了两年的赤水河畔。”周寅回忆,剧中清理贫困户、引进农产业、与村民沟通、劝架等片段,就如同自己两年扶贫工作般历历在目。“虽然是一名群演,但仿佛身临其境般再次经历了这一切,十分感慨。”他希望通过这部剧,让更多人了解到扶贫工作的真实经历和中国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剧的戏剧核心,是扶贫工作中凸显出的价值观冲突。扶贫干部与群众之间,既是启蒙与被启蒙的关系,也是相互感染相互成全的关系。”四川省曲艺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山高水长》既写出扶贫干部的心路历程,又写出广大群众的火热情感,全方位展示四川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中取得的显著成绩,展现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万众一心、攻坚克难,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精神风貌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