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八式”到“波波沙”——盘点抗美援朝志愿军的经典武器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初期的武器装备基本上是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缴获的,有日制、美制、英制、捷克制等等以及国内兵工厂生产的。就火炮和枪械而言,就产自世界上24个国家98家兵工厂,其品种和型号多达110种。仅步枪口径从6.5毫米到11.43毫米多达13种,各种枪械的型号更是多达几十种,口径繁杂、样式各异,被称为“万国牌”。从战争第二年开始,志愿军开始逐步换装苏制武器,装备水平得到改善。同时,为适应人民解放军正规化和武器制式化建设的需要,我国除从苏联获得武器援助外,还争取在武器生产制造方面获得技术援助。战争后期,一批国产武器(以仿制为主)开始装备志愿军。
图片
志愿军手中的武器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我们来看看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使用了哪些主要的武器装备。
三八式步枪
因其枪机上有一个拱形防尘盖,在中国俗称“三八大盖”。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在东京小石川炮兵工厂定型生产,被命名为“三十八年式步枪”,也称“三八式步枪”或“三八步枪”。它是日本侵略军在侵华战争中使用的主要武器之一,也是中国军队缴获最多的步枪之一。抗日战争期间和解放战争时期,三八式步枪在中国军队中广泛使用。直到抗美援朝战争初期,三八式步枪仍是志愿军的重要步兵武器之一。
图片
三八式步枪
三八式步枪性能参数:
全长:1280毫米
枪管长:797毫米
重量:3.95千克(不带刺刀)
口径:6.5 毫米
上弹方式:弹仓供弹
弹药:6.5×50毫米步枪弹
弹仓容量:5发
初速:765米/秒
有效射程:460米
“七九”步枪
为德国毛瑟1924式步枪的仿制品,使用7.92×57毫米毛瑟枪弹。1935年巩县兵工厂从德国购买到 M1924式毛瑟步枪的图纸和样板,开始制造此枪,后来逐渐取代各兵工厂生产的汉阳八八式步枪。因造于民国二十四年,定名为“二四式步枪”,后又定名为“中正式步骑枪”。中正式枪身较日军的三八式步枪短,因而配用全长达575毫米的刺刀。
因该枪口径7.9毫米,我军习惯称其“七九”步枪。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从国民党军手中缴获了大量“七九”步枪。
“七九”步枪
“七九”步枪性能参数:
口径:7.92毫米(中国旧称七九口径)
枪全长:1110毫米
枪管长:600毫米
刺刀全长:575.5毫米
全重:4.08千克
弹仓容量:内藏式弹仓,5发
弹药:7.92×57毫米
初速:810米/秒
表尺射程:2000米
春田步枪
M1903春田步枪是一种旋转后拉式枪机弹仓式手动步枪,1903年定型称为“0.30口径M1903式步枪”,因其由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ield)兵工厂研制而得名M1903斯普林菲尔德步枪,也有译成春田兵工厂而称为M1903春田步枪。是美军在一战及二战期间装备的制式步枪。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从国民党军手中缴获了相当数量的春田步枪。
M1903A1春田步枪
春田步枪性能参数:
口径:7.62毫米
全枪长:1097毫米
枪重:3.9千克(空枪)
弹仓容量:5发
射速:10发/分
有效射程:800米
初速:823米/秒
运作方式:旋转后拉式枪机
“水连珠”步枪
苏制7.62毫米1944年式骑枪也称M1944式莫辛-纳甘步马枪,是苏联军队20世纪40年代的装备。该枪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末。1891年,由俄军枪械设计师莫辛上校设计出该枪的原型,弹仓部分由比利时人纳甘作了调整,通称莫辛-纳甘步枪或1891年式步枪,此后又有1891年式骑步枪、1891/1930年式步枪、1891/1930年式狙击步枪、1910年式骑枪、1938年式骑枪和1944年式骑枪等改型。该枪射击精度好,性能稳定,为二战结束前苏联军队的制式步兵武器。
上世纪20年代后,大量莫辛-纳甘步枪传入中国,因且枪声清脆,特别是供弹、发射动作干脆利落,连续发射时如同水珠溅落,中国人诗意地称其为“水连珠”步枪。抗美援朝战争时,志愿军部队大量装备苏联提供的M1944式莫辛-纳甘步马枪,即“水连珠”步枪。
莫辛-纳甘步枪——“水连珠”
M1944式莫辛-纳甘步马枪性能参数:
口径:7.62毫米
全长:1020毫米
枪管长:520毫米
枪重:3.9千克
弹头初速:820米/秒
射程:1000米
供弹:5发固定弹仓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就有一支传奇的“水连珠”步枪,一排注释说明了它曾经的辉煌:“抗美援朝战争中,它的主人使用它曾在32天内以436发子弹击毙214名敌人,创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这一战绩,放到世界上的任何一场战争内,都是一个奇迹。枪的主人张桃芳,是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
图片
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张桃芳
53式步骑枪
是中国仿制苏联莫辛-纳甘M1944年式7.62毫米骑枪的一种非自动步枪,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的第一种国产制式步枪。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为了支援朝鲜战争,给志愿军提供有效的战斗武器,中国开始仿制苏联1944年式7.62毫米骑枪,仿制定型后命名为1953年式7.62毫米步骑枪(简称53式7.62步骑枪)。所谓步骑枪,是一种比普通步枪短,子弹初速略低,射程略近的较轻便的步枪,也有人称其为短步枪。不仅用于步兵,也适合骑兵等特殊兵种使用,因此也称骑枪、马枪,西方国家称卡宾枪。
1953年,53式7.62步骑枪开始投产并装备部队。53式步骑枪结构比较简单,便于大量生产,主要用于杀伤有生目标、低速空中目标。50年代后期,由于国产56式半自动步枪的装备,53式步骑枪在1960年停止生产。
53式步骑枪
53式步骑枪主要性能参数:
口径:7.62毫米
全枪长:1020毫米
枪管长:520毫米
全枪重:3.92千克
初速:820米/秒
射速:10-15发/分
有效射程:400米
弹匣容量:5发
捷克VZ-24步枪
捷克造的VZ-24式步枪(VZ-24短步枪),是1924年由捷克斯洛伐克的布尔诺兵工厂,在毛瑟98B的基础上改进生产的,因此说VZ-24式步枪当属于毛瑟系列,该枪性能不比后来的德军制式步枪毛瑟98K逊色。1924年后该枪成为捷克陆军的制式步枪,同时开始向世界各国销售。中国自1927年到1939年,国民政府和各派系军阀一共购买了高达20万支VZ-24步枪。
VZ-24式步枪性能参数:
枪长:1110毫米
枪管长:590毫米
口径:7.92×57毫米
枪重:4.08千克
弹匣容量:5发内藏式弹仓
枪口初速:810米/秒
有效射程:800米
VZ-24短步枪在中国有个响亮的名字叫“捷克造”,俗称“马四环”,一个原因是VZ-24为短步枪枪身较短,可以做为马枪使用;另一个原因是VZ-24在枪身的下侧和枪身侧面各有两个铁环,能够以两种方式附上背带,以方便步兵和骑兵的不同使用。
“VZ-24”步枪
人民军队战争时期缴获的捷克“VZ-24”步枪数量不少。1935年11月红军在长征结束后的直罗镇战役中,全歼东北军牛元峰109师,一次就缴获“VZ-24”步枪5000支。直到抗美援朝战场,志愿军仍装备相当数量的“VZ-24”步枪。
M1卡宾枪
M1卡宾枪是美国陆军1940年左右要求研制的一种替代制式手枪的自卫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使用最广泛的步兵武器之一。M1卡宾枪是一种半自动卡宾枪,是枪械历史上按照公认的卡宾枪定义,第一种专门设计及大量生产的卡宾枪。M1卡宾枪采用短行程活塞的导气式工作原理,枪机回转闭锁方式,单发射击,自动装填子弹,由15发弹匣供弹。M1卡宾枪发射专门研制的7.62毫米口径的枪弹(M1.30卡宾枪弹,7.62×33毫米)。M1卡宾枪具有质量轻、射击时容易控制等优点。与当时的步枪相比,具有可更换式弹匣和较大的容弹量,实际射速高而且后坐力低,其射击精度和侵彻作用比使用手枪弹的冲锋枪强。由于它广泛的用途,到战争结束时,已生产了超过6百万支。
M1卡宾枪性能参数:
口径:7.62毫米
弹药:M1.30卡宾枪弹
弹匣容量:15发可拆卸式弹匣
枪机:导气式,回转闭锁式枪机
全长:904毫米
枪管长:458毫米
重量:2.36千克
射速:750发/分
初速:585米/秒
有效射程:300米
图片
M1卡宾枪
在解放战争中,解放军缴获了大量国民党军装备的M1式卡宾枪。志愿军也携带了不少M1式卡宾枪入朝作战。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也缴获了不少M1式卡宾枪。
图片
志愿军战士缴获的M1式卡宾枪
PPSh-41(“波波沙”)式冲锋枪
PPSh-41冲锋枪(又译为:波波沙冲锋枪、波波沙41式冲锋枪),由苏联著名轻武器设计师格里戈利·斯帕金于1941年设计完成。目的是为取代结构复杂的PPD系列冲锋枪。该枪于1941年正式装备苏军陆军步兵、突击队及摩托化部队。1942年开始大批量生产。到20世纪40年代末,该系列枪已生产了约600万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产量最大的冲锋枪。
图片
波波沙41式冲锋枪
波波沙冲锋枪性能数据:
口径:7.62毫米
全枪长:843毫米
枪管长:269毫米
全枪质量:4.31千克
初速:488米/秒
发射方式:单发、连发
供弹方式:弹匣、弹鼓
容弹量弹匣:35发
弹鼓:71发
有效射程:200米
战斗射速:单发:40发/分;连发:105发/分
中国人民志愿军从1951年起陆续装备PPSh-41冲锋枪。PPSh-41与当时美军装备的汤普森M1/M1A1、盖德 M3/M3A1冲锋枪属于同一档次,而且射速高、火力强、使用方便,特别适应朝鲜的严寒气候,因此受到前方战士的普遍欢迎。1951年7月,在三登里召开的志愿军军械会议上,PPSh-41冲锋枪是苏式轻武器中受到好评最多的一类武器。
图片
志愿军战士手中的波波沙41式冲锋枪
50式冲锋枪
50式冲锋枪是我国在苏联PPSh-41(俗称“波波沙”)式冲锋枪基础上仿制而成的。1950年我国仿制PPSh-41式冲锋枪成功,命名为1950年式7.62毫米冲锋枪,简称50式冲锋枪。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内第一种批量生产的制式冲锋枪,当年即生产3.6万支装备部队。该枪列装部队后,在抗美援朝和建国初期剿匪战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的诞生,结束了新中国没有制式冲锋枪的历史。
图片
50式冲锋枪
50式冲锋枪性能参数:
口径:7.62毫米
全枪长:840毫米
全枪重:3.63千克(不装弹)
初速:426米/秒
理论射速:900发/分
有效射程:250米
弹匣容量:35发
使用枪弹:51式手枪弹
图片
装备50式冲锋枪的志愿军女战士
PPS-43式(“波波丝”)冲锋枪
PPS-43式7.62毫米冲锋枪又译“波波丝”冲锋枪,是前苏联苏达列夫工程师设计的PPS-42式冲锋枪的改进型,1943年正式列为苏军制式冲锋枪。该枪从1943年开始直到二次世界大战后停产时为止,共约生产了100万支。
PPS-43式(“波波丝”)冲锋枪主要性能参数:
口径:7.62毫米
全枪长:枪托打开820毫米;枪托折叠615毫米
枪管长:254毫米
全枪重量:含实弹匣3.93千克;不含弹匣3.36千克
弹匣容弹量:35发
初速:500米/秒
有效射程:200米
理论射速:650发/分
战斗射速:100发/分
图片
“波波丝”冲锋枪的结构比“波波沙”简单轻便,志愿军称之为“铁把子”冲锋枪
1954年我国曾仿制PPS-43式(“波波丝”)冲锋枪,定型为54式7.62毫米冲锋枪。
图片
装备苏制PPS-43式冲锋枪的志愿军战士
汤普森冲锋枪
汤普森冲锋枪(英文:Thompson Submachinegun,又称:汤姆逊冲锋枪),是美国二战期间生产的著名的冲锋枪之一。汤普森冲锋枪由美国佩思和奥克霍夫在1919年设计,由美国自动武器公司生产,并以该公司创建人之一约翰·汤普森将军命名。初始型号M1919研制成功后,最早的生产型是M1921,相继出现了M1923、M1928系列冲锋枪。其中M1928A1式于1930年研制成功,并少量装备美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还为盟国军队所使用。1942年在M1928A1式的基础上,发展了M1式冲锋枪,并正式装备美军,成为美军第一支制式冲锋枪。不久又在M1式的基础上改进为M1A1式冲锋枪。1944年,汤普森冲锋枪系列总生产量达175万支,当年停止生产逐渐被美国M3式系列冲锋枪取代。
图片
汤普森M1A1式冲锋枪
M1式冲锋枪主要参数:
口径:11.43毫米
空枪重:4.4千克
全长:808毫米
枪管长:267毫米
理论射速:600-700发/分(实际约225-300发/分)
供弹方式:20或30发弹匣
有效射程:200米
志愿军部队装备的汤普森冲锋枪主要是M1928、M1928A1型,主要为解放战争中缴获国民党军队的。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部队也曾大量缴获过美军的汤普森冲锋枪,也是美军装备的最新型号M1型、M1A1型。
图片
金城战役中,最右侧的志愿军战士手持汤普森冲锋枪
司登冲锋枪
司登冲锋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1年由英国枪械设计师谢波德(Sbeppnerd)和杜尔宾(Turpin)设计的,由思菲尔德兵工厂制造,此枪的名称就是由两位设计师的第一个字母和制造厂的头两个字母组成,“STEN”发音为“司登”(又作“斯登”)。司登冲锋枪的型号有MKI、MKⅡ、MKⅢ、MKⅣ、MKⅤ式等。
图片
司登冲锋枪
司登冲锋枪主要参数:
口径:9毫米
全枪重:2.95千克
全枪长:895毫米
枪管长:196毫米
容弹量:32发
初速:381米/秒
理论射速:550发/分
有效射程:200米
二战结束后,英国将大量多余的“司登”式冲锋枪提供给蒋介石政府用于发动内战。其中相当一部分被解放军缴获使用,它们后来又被志愿军带上了朝鲜战场。由于“联合国军”中的英军也装备有“司登”式冲锋枪,从而造成了交战双方都使用同一种步兵武器的有趣现象。
未完待续
……
(作者徐平,系军史专家)
中国军网微信(zgjw_81)出品
作者:徐平
编辑:柴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