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第3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范雪祥完成捐献

图片
10月20日,安徽省第27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淮南市第34例成功完成捐献,挽救广州一名22岁血液病小伙的生命,他就是范雪祥。
他,做好事不犹豫
每场的生命接力,都源于一次偶然献血,对范雪祥来说,同样如此,范雪祥刚满18岁就在部队开始献血了,从此,每年他都会坚持做这件好事。2014年8月他路过淮南商贸一处献血屋,听到学生志愿者介绍捐献造血干细胞相关知识。当时正值全市掀起向习总书记点赞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张宝学习的热潮。范雪祥听完介绍,毫不犹豫马上留取了血样,成为了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
6年后,2020年的8月,范雪祥接到市红十字会电话时,正在防汛一线日夜看守,得知自己与患者初配成功,对于捐献救人他没有半分迟疑,唯一担心的是怕捐献时自己因工作原因难以脱身。
他,吃苦耐劳、敢拼敢打
范雪祥是淮河岸边土生土长的农家娃,从小在河滩、田头摸爬滚打,养成了他吃苦耐劳、豁达开朗、敢拼敢打的品质。
1998年底,刚满18岁的范雪祥远离家乡走进了从小就梦想的军营,成为一名武警战士。他虽是班上年龄最小的新兵,但在训练中那股拼劲是一般战士没法比的。军事训练他一直在支队名列前茅,还在军事训练比武中获奖。因表现优异,新兵下队才几个月就被中队派去参加骨干集训,同年留在教导大队当新兵班长带新兵集训,当兵5年带新兵集训3次、骨干集训1次、预提指挥士官1次、尖子集训1次,在中队是担子最重的一班班长。自己还是新兵就成了带兵能手,因带兵出色,被湖南省武警总队授予“优秀带兵班长”,两次被授予“优秀士兵”,入伍一年后便入了党。
2001年底,部队驻地附近的一家大型养猪场突发火灾,发现火情后范雪祥带队火速赶去救火。当时情况紧急,在没有专业救火设备的情况下,范雪祥抡起棍子奋不顾身扑进火场。他徒手爬上房顶把易燃的棕树叶从屋顶扒下来,阻止火势蔓延,扑救中范雪祥突然从三四米高的房顶跌落下来,等缓过神来,才觉得满身疼痛,尤其脚趾疼的不能动,一看是大脚趾脱臼了,顾不上这些,他一咬牙一狠劲用手把脚趾猛地拽几下复上位,忍着剧痛又爬上房顶继续扑火。因扑救及时,大大降低了养猪场的损失。范雪祥因英勇表现,也获得了个人三等功的表彰。他更受到部队领导的赞许:难得这么拼命的优秀兵。
他,是一名实干的基层干部
退伍后,范雪祥通过考试进入到家乡所在平圩镇机关工作,本来认为离家近了,可以挑起家里的重活,照顾父母了。但如今提起这些,他只能无奈地摇头:“离家几里路,常常到人家地头,可就是顾不上自己家。”
工作上,他身兼数职,24小时不离岗是常事。办公桌隔一个柜子就是一张简易床。尤其是农忙时节,乡镇干部都包保村子,他包的村就在自家村的隔壁,走在人家田间地头,时而也不由想着年近七旬的父母还在自家田里艰难耕作。
尤其是今年,那真叫打仗,一场赶着一场。年初抗击疫情,他在马路边的防控站点24小时值守几个月,白天在刺骨的寒风中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夜晚在四面透风的单薄帐篷里冻得坐立不安。
盛夏酷暑又接到严峻的防汛任务,防守在大堤。他白天顶着火烤般的烈日或倾盆大雨巡堤查险,夜里忍着蚊虫叮咬巡查值守,快两个月吃住在堤坝上,身体基础好的范雪祥也觉疲惫不堪。但必须严防死守,他负责的岗没出过任何问题。
不管是抗疫还是抗洪,作为负责精神文明和乡镇企业的干部,他还肩负了另一项任务,动员乡镇企业捐款捐物,两次抗灾镇里组织捐款60多万元。当然,他负责的其他工作也一项不落在全区各乡镇名列前茅,今年该镇还获评了省级文明乡镇。
秋季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今年中秋、十一双节长假,辛苦大半年、本该歇歇脚,陪家人玩玩,可这时节又值本地秋收最忙的时候,乡镇干部全部下村包保秋收和秸秆禁烧,每天都要在田间地头看到半夜,生怕有一处火点和烟雾。
乡镇工作难做,既要把工作做好,又要乡亲们理解支持,难!尽管做得不错的范雪祥也是满腹难言。
得知这节骨眼上要请假去捐献,范雪祥没有为自己担忧,反而最担心的是工作:一个萝卜几个坑,自己走了,工作咋办,尤其是包保的村秸秆禁烧可快收尾了,这节点上不能出任何问题,否则前功尽弃,影响可就大了。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安慰他,工作会帮他请假,还是与家里人沟通下捐献的事。做事干脆的范雪祥淡淡一笑:“没啥说的,父母年龄大了,也不懂,不用跟他们说,免得担心,爱人是自己坚定的支持者,没问题。”
还是平圩镇党委书记李祥全的一番话安慰了范雪祥:范雪祥身兼数职,是单位难得能干的骨干力量,尤其是现在正是乡镇各项工作快收尾等待上级验收的关键时期,他请假是给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但救命最重要,他能挺身救人,再多困难我们也全力支持。
10月20日早上,范雪祥轻松上阵,信心十足。“那是个生龙活虎的小伙子,我想象着像我当年那个样子,能挽救成功该多好,又是一条好汉。牺牲这几天时间也值得,回来再把耽误的工作补回来,两全其美。”他爽朗地一笑。(记者 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