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40年 深圳再出发

图片
深圳机场
图片
2020架无人机献礼深圳特区四十周年
中国航空报讯: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座城市浓缩中国梦的时代精华,40年的乘风破浪,让深圳从昔日的边陲渔村蜕变成国际现代的大都市;40年的披荆斩棘,深圳的民航业不断扩大,通过自身跨越式的成长,实现了与特区共繁荣的“比翼齐飞”,谱写了中国民航发展史上的“深圳奇迹”。
全面深化改革民航发展扶摇直上
1980年8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批准建立深圳经济特区。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出台。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其中,在“完善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体制”方面,方案提出,开展航空资源结构化改革试点;完善无人机飞行管理制度。
南方航空公司是第一家进驻深圳的航空公司。1991年11月25日,南方航空公司CZ3151航班从深圳机场起飞,机型波音757客机,执行深圳-北京往返航班。从此,拉开了深圳特区民航客运的序幕。随后,深圳掀起了建设高潮,多家航空公司看到深圳市场的潜力和城市发展的前景,国航、东航也相继入驻深圳机场。海南航空公司和金鹏航空公司(原扬子江航空)也在深圳成立了分公司。本地客运航空公司深圳航空顺势诞生,一举成为国内第五大航空公司。目前,深圳航空日均航班量超700班,恢复至去年同期九成多。凭借其优化商务出行航线网络,巩固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重点区域,加大京深、沪深、蓉深、渝深、杭深等城际快线运力投入,打通区域商贸空中通道,助力中国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
1991年10月12日,深圳机场正式通航,为经济特区打开空中通道。通航29年以来,深圳机场实现了业务指数级增长,累计迎送旅客超5.6亿人次,保障货物运输近1500万吨。2019年,深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了5000万人次,客货排名均跻身全球机场30强,国内通航城市126个,国际客运通航城市也历史性地突破了60个。目前,深圳机场已实现双跑道运行,日均航班量由2013年的700余架次,增长至目前的每天近1100架次,单日客流最高峰超过17万人次。
通航加速发展 深圳无人机领跑全球
1983年,深圳迎来了第一家通用航空公司——中信海直。37年前,海军航空兵受党和国家的委托来到了深圳,在深圳一片荒山上建起了直升机航空站,组建了中信海直。1984年,中信海直成为我国最早开辟海上直升机服务新领域的通航企业,如今,公司业务拓展至海上巡查、航空护林、电力巡线、极地科考、设备吊挂、医疗救护、航空拍摄等领域,并成为国内唯一一家飞抵北极点和南极最南点的通航企业。2017年1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建设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掀开了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发展的序幕,深圳作为首批26个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之一,近年以航空运动、无人机研制等为抓手,加快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凭借着速度快、效率高、机动灵活等特点,深圳已经推动开展了直升机跨境飞行、市内起降点布局规划,建立空中120急救体系等工作,目前全市通航飞行服务类型在短途运输、医疗救护、低空游览以及城市巡查等方面得到了逐步的发展。以低空出行为例,深圳目前的起降点已达168个,并且数据还在不断增加。今年5月,深圳市政府与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签署《关于建立深圳通用航空发展协调工作机制备忘录》,共同推进深圳通用航空发展,这让直升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畅想又近一步,可以说深圳的“低空飞行”时代不远了。
深圳也称为“无人机之都”。早在2013年,深圳就出台了《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将无人机产业作为优先发展领域,重点支持。《规划》要求,重点突破无人机设计测试总装集成、一体化数字航空飞行控制系统、无人机用发动机控制系统、高精度飞行姿态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研制微型无人机、智能无人机和高端航模等系列产品。重点培育中小微无人机在影视传媒、商业航拍、现代物流和城市规划、智能交通、警务通勤、应急救灾、地质水电、农林渔牧等领域应用。
近年来,涌现出大疆创新、一电航空、科比特航空等一批知名无人机企业。深圳已成为全球无人机主要的生产基地,数据显示,无人机企业已经超过650家,消费类无人机占有全球80%的市场份额,工业级无人机占有国内60%的市场份额,每年交易规模近500亿元。出口的消费级无人机占全国总量的90%,工业级无人机占国内60%的市场份额;全年无人机出口180亿元,以消费无人机、植保无人机、行业无人机、玩具无人机及配套产品为主。从全球范围来看,无人机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以深圳企业为代表的消费级无人机生产企业成为全球消费级无人机的主要提供商,输出产品达全球的70%,行业级无人机也占有较大份额。
潮起大湾区 扬帆正其时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深圳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纲要》表明,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民航局2020年7月15日印发《民航局关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民航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要以打造世界级机场群为目标,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民航深化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的先行区。同时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的发展目标。
截至2019年底,粤港澳大湾区高速公路里程约4776千米,高于东京、伦敦以及长三角、京津冀等国内外城市群。铁路通车总里程达2100千米,大湾区连通粤东西北的放射型高快速铁路网已基本形成。机场群旅客吞吐量达2.23亿人次,货邮吞吐量815万吨,客货运输规模继续位居全球湾区机场群之首。
四十载波澜壮阔,新征程催人奋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赋予的新使命,深圳的民航业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将迈出更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