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丨好一颗闪烁光亮的明珠——长沙市望城区光明村的纪实报告

好一颗闪烁光亮的明珠

——长沙市望城区光明村的纪实报告

文/佘利娥

这是一颗闪亮的明珠,是一处美丽的村子,是一条光明大道。踏上光明村的柏油马路,我们的眼前片明自然风光,绿色生态,人居优雅,青山绿水,稻田果园,……这里是光明的人间天堂是一个富饶美的绿色村庄

——题记

青山绕绿水,民居换彩堂。光明村位于长沙市近郊。久居城市的人来到光明村,可以感受光明村的“四洗三慢”:绿色生态洗眼,清新空气洗肺、有机蔬菜洗胃、亲子游乐洗心,慢节奏、慢生活、慢心情,为现代人追求的高品质生活打造美好的优雅环境。

青山绿水,稻田果园,青砖、灰瓦、白墙的乡村民居,沥青路面上不时有小车驶过,道路两旁立着清一色的太阳能路灯……来到长沙市望城区白箬铺镇光明村,你会浑身光明闪闪。

光明村的巨大变化,感受最深的要数村民文建波一家。他家是两栋双层小楼相对而立,当中一片宽敞的水泥坪。院落一尘不染,院角屋顶炊烟袅袅,房屋背靠绵绵青山。来到这里,不免让人想起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闲适意境。

“倒转回去几年,哪能想到有现在的好日子哟!”

正在堂屋里喝茶的老文笑着感叹。老文就是文建波,他18岁学开车,跑过客运,跑过货运,一年到头难得着家。为了挣钱养家,风餐露宿,自不待言,在1990年家里修了新房,他为了生计,常年在外跑车,新房子也没住过几天。就是这样辛苦,一年也不过能存下三四万元。直到2008年,光明村要发展生态农业,村干部召集村民开会,问起谁愿意带头改造房屋作民宿,响应党富民政策,将老房子改造成民宿房,老文第一个举手。

“搞运输的时候,我跑遍了大江南北,这类模式早在外地也见过,因此我信心十足。”谈起当年第一个进行房屋改造,老文非常自豪。看到他新落成的美观民宿房屋,其他村民都羡慕了,纷纷要与之效仿。

村里顺势引导村民自己动手生态绿化。“多种树、广栽花、不露黄”的理念灌输,大家自觉动手,对房前屋后改造优化环境。几年下来,光明村便有了现在这般错落有致、四季花香的乡村美景。

正说着,老文的大女儿文帆回家了。她也跟着说起家里这些年的变化,她也忍不住打开了话匣子。

“我是2010年回到家里帮忙的,当时根本没想到今天生意会这么好。”文帆说。2010年,家里开了农家乐,当年收入也不过几万元。然而,靠着诚信经营,再加上现在优雅的民宿环境,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到我们这个村游玩,小小的农家乐,现在已经远近闻名。

曾经一度盼光明

曾经的光明村,是望城最偏远贫穷的乡村之一。光明村本来握有一手好牌,山地青青,田土肥沃,水路畅通,是中国农村所共同具有的好地方,然而潜力得不到释放,原因是欠缺一个好的思路。

后来,省市级领导经过光明村边的柏油马路,领导们看到光明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他们走进光明村实地考察,准确指引政策方向,让光明村最终找准了坐标,从此光明村的村民群众齐心协力,领会了富民政策的积极引导,近10年时间的坚持不懈,终于夺得了全国生态文化村、湖南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和湖南省乡村最佳自然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等称号。

如今,光明村里柏油马路畅通,登山游道、自行车道都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夜间通明。村民们做饭用沼气,洗澡用太阳能热水器。村民们的休闲也不再只有打麻声,他们组织了十几个文艺小队伍:练太极、跳广场舞、唱花鼓戏、演皮影戏,……描绘出一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快乐美画图景。

光明村的光明真正来了,未来,光明村一定更光明。

光明里有

光明村有光荣的红色历史。只要说起秦汉三,大多数光明村人都不陌生。秦汉三于清光緖九年(1883)生在白箬铺镇光明村宜家坡。民国初年,在川军任职,曾参加护国,讨袁诸役,后晋升为何光烈部第五师第九旅旅长。他在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与友军杜伯乾部共同发动顺庆起义。旋任刘伯承指挥的第二方面司令。翌年,被迫受编为鲁涤平第二军警备师师长。于1928年被人告发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而被迫下狱。次年获释后,偕外甥刘柱中往江西革命根据地寻找党组织未果,遂客居武汉。在1932年,他只身返归故里,躬耕自给,并捐款重修了八曲河上的印塘桥。

另一位叶魁,于1883年生本县白马乡鹧鸪塘。他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月,叶魁等在友仁乡齐天庙成立长沙县第十区农民协会,组织上千人的自卫团,叶任团长。“马日事变”后,叶组织农民武装在河西夜袭厘金局,缴获大批枪支和银圆,一时名声大震。当时北京《晨报》惊 呼:“长沙河西麓山镇地方,有共产党武装数百人,势不可敌。”1928年中秋,叶魁召集主要负责人在宜家坡开会,成立“长潭宁益工农革命军独立团”,叶任团长,再次燃起农民武装斗争的烈火。1930年春,叶部在南县、华容边境展开游击战,寻机与贺龙领导的湘鄂西红军会合。由于叛徒告密,叶魁在华容县太西庙被捕。

光明的历史风云人物,折射出光明人为了追求正义和幸福生活不惜牺牲个人宝贵生命,他们是光明村人血性和光明历史的史证是他们提升了光明村人的政治高度。

印塘古桥亮风景

光明村的印塘桥是光明村一座百年古桥。来到光明村,车轮从这座古桥上碾过,不免回望这个村子历史通道中的一层灿烂底色。

踏着光明大道,漫过历史古桥,追溯历史渊源。清乾隆甲申(1764)初的建桥史,一直是光明村从来不会忽略风景线,这些古老的建筑,正是光明村能走到今天的精神传承和历史支柱。道光十四年(1834)建成两墩三孔石梁桥,以矩形花岗石砌墩台,长条方石为桥面,两边以长条方石作护栏,有桥亭桥碑。

桥墩上建有一座三层的青石宝塔。塔高丈余,重檐尖顶,专供乡人焚化字纸,故又叫化字炉。塔上刻有川军名将秦溪苏将军撰写的碑文:

“桥上塔曰化字炉 ,始修于镇南伯。戊辰(1928),余率川军南来,旋解甲归田 ,适桥崩焉。人谓其风水攸关,乃重修印塘桥,任难兄董其事,嘱余作文以记之。余武夫何能文?敢冒浅陋,聊识塔之颠。 民国十七年 溪苏识。”

旧习认为,读书人是高贵的,字纸也是高贵的,谁遭踏了它会遭报应。故村民们对只字片纸不敢随意践踏,必专程送化字炉焚化。桥上化字炉终日青烟袅袅,引得行人驻足流连,拱手礼拜。这些对文字敬重的习俗,光明村人一直延袭至今,这里必要提到它,也是因为它是光明村光明四射的灵魂底蕴。

尤其还有秋夜踏板桥赏月的村民,足可见这里人们悠闲烂漫的情调,让这个村子的夜晚多了些许闲情逸致。 “印塘秋月”是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彩色学校醉光明

这里有一个神奇的女子,她是一名美术教师,她来到长沙望城的光明村里建造了一所彩色学校。

这位美术老师姓杨,是位80后的长沙姑娘,10年前,她选择光明小学任教,担任全校六个班的美术老师。

休息时间,杨老师在光明村四处走走看看,纵情领略这里的山山水水,美丽风光。这里的优美环境,无数次激活了她的美术创作灵感。有一天,她突发奇思,她想造设一座彩色学校,她要让学校环境和光明村的美丽优雅自然风景契合融洽于一体。她把这个大胆的构想与上级部门做了详细汇报,她的构思正好与光明村的“两山”构想应景。她的美丽梦想得到光明村干部群众的一致拥护。不多久,这所彩色学校应运而生。这所彩色学校的神奇创造和审美特质,让光明村的优美环境和教育文化建设变得更加生机灵动起来。

走进这座彩色学校,仿佛让我们进入一个神话的王国,它把这里的孩子们带到了更加富有创造力的境地,光明村的‘两山’构想也因此注入了更为丰富内涵。

孩子们在这个色彩的世界里做游戏,在这个彩色的知识海洋里畅游,激发了他们更加喜爱家乡的绿水青山,激活了他们的学习情趣,光明村的孩子们对美丽富饶的家乡有着格外与众不同的热爱。

你瞧,校园里的斑马线上,真正有调皮的彩色斑马扭着屁股甩着尾巴,篮球场边也都是学生们的作品,白墙上留下了孩子们印下的手掌印。

“秋天来了,地上最多的是什么呀?”“落叶!”“好,那我们今天就去画落叶!”光明小学的孩子们最喜欢的美术课又到了,随着美术老师杨伊的一声令下,孩子们抱着画具欢快地冲出了教室,他们喜爱校园外的一草一木。

这座坐落在望城区光明村山林里的小学,当时只有一栋楼,杨伊每天来回驱车80公里来光明小学给孩子们上课,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化作知识的甘泉灌输给这个村里的孩子,凭着一股单纯的热爱和孩子们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将光明小学打造成如今这座彩色学校。创意美术课,让孩子们去大自然中发现美。

来光明小学之前,杨伊是一位设计师,来到光明小学教书几年后,她彻底爱上了这座山间里的学校,她热爱这里村落,热爱这里有一种神力让这个村日益变美,她相信自己发现美的眼睛。

有这么好的“绿水青山”,杨伊的创作情思时刻被牵动。她带领孩子们以农村广阔的山林田野为课堂,开展了一系列创意美术课。

在教室外写生的孩子们,认真地画着秋叶。

没有刻板的规范,他们以蓝天为盖,大地为席,他们席地而坐。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不就是这样教出“七十二贤能弟子”的吗?

光明小学的孩子们拿着黑色水性笔就这样直接肯定地去画线条。

“村里的小孩子都喜欢去外面画画,一听去外面,他们都欢呼雀跃,光明村的孩子们喜欢光明村的风景,他们每天都能看得见这里的一切美好,观察得多,画画自然一点都不成问题。”杨伊说,她会让孩子们眼里看到是什么样子就画什么样子,不需要添加多余的元素,因为光明村就是孩子们想象中的美丽王国。

在光明小学校园里的操场上,台阶刷成了五彩的琴键,护坡也是彩色的,兵乓球台后面还为孩子们留出一块艺术涂鸦墙,孩子们可以在那里尽情地玩颜料,花坛旁的长凳上也画满了灿烂的艺术之花,阶梯上踩满了一串串稚嫩五彩的小脚印,连教学楼前,洗手台前,到处都印着孩子们彩色的小手印······

一般的小孩子画画都是拿着铅笔画了又擦、擦了又画,光明小学的孩子们拿着黑色水性笔就这样直接去画线条。经常性的户外写生,让学生们变得大胆、自信,生活中也会更多地发现美。

创作绘画日记,教孩子们用绘画的形式表达情感。

杨伊觉得大部分的孩子课余时间都喜欢自己随意地在课本或作业本上画一些自己的所见所想,老师们何不顺势用“绘画日记”的形式培养孩子们表现美的情趣,让他们学会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们在纸杯上作画。

他们在外面捡来的石头上作画。

……

在光明小学的美术室,里面放满了学生们平时的作品,其中绘画作品最引人注目。除了大幅的展出作品,还有绘画日记集,学生们的每一幅画都配有一篇文字,后面还有老师的点评。

光明村的青山绿水启迪着这里的孩子们对美的发现,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光明村里耀光明

阳光穿过葱郁的松林,小松鼠在粗大的松树上跳跃。走进这片松树林,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只见松鼠在松树上挑来跳去。松树下,一只美丽的孔雀在几个小孩的逗引下,正悠闲款款,闲庭信步。

“妈妈,孔雀怎么不拍人呀。”

“它们习惯人们和它们友好相处呀,你看,松鼠也不怕人的,这里的松鼠和我们特别亲密。”

迎面走来一位绅士模样的中年男子,他就是光明文化公园的懂事长张红光。张董长事见扎堆的人群,便笑容可掬地迎上来,很自然地带领大家参观这座标有“光明松鼠主题文化公园”。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松鼠文化公园吗?中国竟然有如此美丽村级文化公园,真实太让人想象不到的。”进入这个公园的所有参观者无不惊叹眼前这片美得醉人的天地。

“是的,这就我们光明村的主题文化公园。”张董事长见大家对这个公园惊叹不已,作为公园懂事长的他,看得出他很为这个文化公园的用心打造颇为得意与自豪。

“它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松鼠为主题的科普教育康乐园,这个乐园就坐落在美丽的光明村。请大家看看,已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全是原生态的山、原生态的水、原生态的动物,它让我们每位来这里的人都享受到原生态的美。”

整个园区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片丘陵,原本是干旱区,在这片干旱区发展生态文旅、生态农业、生态涵养绿色事业。这片昔日的寂寞之山,在2015年‘光明松鼠谷’的建设便开始热闹起来,每年有30多万人涌入这个小山谷,……”张懂事长只要有空,他便亲自当导游,对每位来访的游客认真而详细地介绍这个魅力生态文化公园。

也难怪张懂事长如此饶有趣味地介绍松鼠主题文化公园,它里面不仅有美丽的景致,更包含了很多科学文化底蕴,这个富裕起来的村子,如今对精神文化的要求已是越来越高。

“我们村家家户户都富裕起来了,物质生活水平上去了,人们对精神文化要求更加强烈。我们既要追求物质方面的富有,更要讲求精神层面的富足,这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生活。”张懂事长在小康生活里不断融注更加丰富的精神价值内涵。

一位穿着朴实,却十分精致的干部模样村民陪同一道参观,他就是光明村第一党支部党员钟光义。钟支书见大家对光明村流连驻足,他一边走一边说着这个村变化经历中的一些故事。

“我是‘两山’理论的受益者,政府给我们建起‘三池一地’:三级化粪池、三格隔油地、干湿垃圾分离堆沤池和人工湿地。这样泡过后的茶叶、果皮、动物内脏、粪水、臭水、油水等进入三池后流到人工湿地,经植物净化,才能流进山塘、山坝。这几年,我们村还有公司来山里投资搞更高层次的民宿,我家那栋上世纪80年代的老房子,每年可以收得几万元租金,每五年还会涨一次,村子里的村民赚钱的路子越来越多了。要我讲‘两山’理论,我觉得“两山”,就是让老百姓的荷包鼓了,村民的素质提高了,乡风民情变好了,环境变美了。”光明村支书的对“两山”理论的理解十分精准透彻,他真正感受到了“两山”给村民带来的实惠和精神享受,让村民看到今日之光明村真正地光明了。

“两山”理论是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从历史观来看,人类文明史是一部人与自然、生态与文明的关系史。在原始文明阶段,人类主要靠采集果实、渔猎为生,顺从自然、敬畏自然;在农业文明阶段,人们春种秋收,男耕女织,抱守“绿水青山”奋力争取“金山银山”。

而在工业文明社会,人类只顾“金山银山”,战天斗地侵害侵占“绿水青山”,人与自然矛盾丛生。进入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理念的提出,就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两山”理论实际上指明了人与自然关系从矛盾冲突走向和谐统一的文明走向。

松鼠谷主题文化公园里一幕幕人与动物的和谐画面,正是光明村“两山”主题的集中突现。

那位青春蓬勃,朝气向上的小伙子一直笑容满面,看得出,他在这一片土地上,生活滋润,春风得意。他就是回乡创业的青年陈志伟。他也凑过来跟我们说一些他回乡创业的经历。

回村庄那年,正值光明村处在新农村建设之初,他是众多回乡创业青年之一。他现任光明村党总支副书记、一支部书记、长沙市众大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他也是近年来村庄建设与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也更是一个受益者。他真切地感受着村庄发生的系列变化。

“从前的村庄在我心里依然记忆犹新。记得那是2004年前,我们光明村还是长沙市建设的扶贫村。当时村里人均收入还不足3000元,集体经济为‘鸭蛋’……”

“慢点,请问‘鸭蛋’是什么意思?”听陈志伟副书记讲述的人群中有插嘴的说。

“‘鸭蛋’你们不懂吗?蛋是什么形状?”陈书记还蛮风趣幽默的。

“鸭蛋大致是椭圆形,是零的形状。我知道了,就是零。”人群里也有爱策的人。生活富足了,大家聚在一起其乐融融。

陈志伟见大家这么开心,热情更加高涨,他继续讲述着:“那些年,人居环境、道路交通都相对落后,全村仅有1.5公里的水泥路,乡亲们的生产生活物资依然靠肩挑背扛来解决。大多数家庭住的都是土坯房屋,少数家庭仅拥有一栋简陋小楼房,在当初,那已是我们年轻人心目中的‘高大上’的别墅了……正是这样的一个村庄,十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位一体’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助推村庄可持续全面发展。你们已经看到,我们光明村的今天,村庄自然生态美好,环境优美,鸟语花香,移步易景,乡村旅游元素极其丰富。我们还有红色党建主题活动、亲子、康养、乐学、民宿体验,让城市人备受青睐。村里通过土地经营专业合作社,引进了休闲农业、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业项目近二十家,为老百姓提供了近六个就业岗位。村民的创业就业平台更加广阔,这些让他们的经济收入稳步增长。现今的村民人均收入大家知道是多少吗?已经达到三四万元,村集体经济突破近两百万。”

近年来,光明村还分别荣获了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最美宜居村庄、全国特色旅游名村等多个国家级省、市、区级荣誉。一个宜居、乐业、乡游的美丽乡村在长沙市的西郊,大望城的西南面脱颖而出。

光明村人在讲述村里的发展变化时,都充满着一种自豪的激情。

我们踏着这一片光明的土地,仿佛置身于一个绿色城堡,一片花的海洋。

绿色的树,红色的花,一丛丛,一簇簇,我不知道这里原来是一个怎样黄沙土地,我只知道这里有你想象不到“十里花街十条路,千亩花海千户院”的美丽景象。

这里的乡村有一句俗话“红配绿看不足”,红色与绿色是最佳的组合,看上去也是协调契合的配合,是百看不厌的图画。这句话也诠释了村庄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村庄有丰富的红色人文背景,长、潭、宁、益工农革命团叶魁团长发起武装斗争的重要根据地;爱国人士蒋葆仁女士创办于1911年的幼幼学校,在1940年至1942年搬迁光明村,免费为村民读书育人;革命将领刘邓大军二路军司令员秦汉三故里,和青山绿水的自然资源。传承革命先烈的团结、友爱、创新、乐学精神,依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及村庄的文化底蕴,因地制宜将全村划为山地旅游渡假村、现代农业观光区、谷地休闲度假区和滨水生态休闲区四个区域,同步结合村庄周围红色文化馆(李淑一珍藏馆、杨开慧纪念馆、雷锋纪念馆)与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打造党员教育实践、亲子、乡游、康养的大观园。

村庄有今天的成绩和发展,让我深有感触。个人认为它源于全面贯彻落实“两山、两型”理念和精准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及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建设。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紧扣“生态、环保”理念,坚持生态保护和永续发展相结合,全力抓好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涵养区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中,严格控制村域内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始终尊重群众的意愿,民居错落有致地散布在青山绿水之间。道路依山就势盘旋蜿蜒,没有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大马路。体现农村的特色,保留农村的历史文脉,保持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坚持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既展现农村的田园风光,又彰显农村的历史文化底蕴,适应农民生产生活要求。不片面追求短期效应和形象面子,不搞城市似的“建城”运动,循序渐进、有选择性地吸纳城市文明。

在产业发展的同时,村庄还注重“兴基础”“美环境”。依托湖湘民居特色,对所有的农户家庭、道路进行改造,对全村的水利设施以及稻田全部进行配套的综合整治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带有湖湘特色的民居小院。”此外,村庄首创湖南省乡村环境收费制,实现了三级网格化的管理,镇环保站进行了三级分类,更有污水处理系统、隔油池和三级净化池以及人工湿地,厕所污水、厨房污水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最重要的,还是改变村民的生活理念”。村庄在发展之初以党建带群建,将发展的思路融于老百姓的思想,将发展的方向转化为老百姓主动的诉求。引导村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建设、开发。2013年起就创新了党员管理模式,党员负责联系三家农户,每个月走访一次,对其生产生活习惯、思想动态、生活垃圾的分类、养老合作医疗的缴费等进行动态跟踪,开展亲情帮扶、劳动力帮扶、资金慰问帮扶。

结合我们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系列活动。最美系列、好婆婆、好媳妇、环境卫生评比、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等,让民风潜移默化间得到改变,村民的综合素质大大提高。

从地图上看村庄就像一只展开了翅膀的蝴蝶。通过系列完善机制,催生了村庄发展变化:

由输血变造血,壮大集体经济。构建了一个“政府引导、视察运作、产业支撑、群众参与”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探索实施了一个五建五享,六三一合作分成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由田园变为公园,营造宜居宜业村庄环境。之前的村庄三个字就概括了“脏、乱、差”,现在的村庄鸟语花香,森林覆盖面积超一半,绿化率近百分之百,负氧离子每立方三千多个;

由资源创造效益,激活村域产业发展。2008年成立湖南省第一家土地经营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为平台,招商引资,引进现代农业,休闲农业带动村民就业,为群众创业致富提供广阔平台;

由观望变为参与,协调村庄治理。村庄通过四议两公开的工作法则,将村务重大事项交由村民代表大会表决,让群众参与其中,当家做主,发挥村庄发展、建设群众是主体作用。

回望走进光明村的那一刻,我终于明白光明村为什么如此光明,因为这里的干部脑子里都刻着光明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他们只要聊起光明村的一切,他们竟如数家珍,娓娓而谈,根本不需要任何文字稿涵,日月年份记得一清二楚,数据脱口精准确无误,他们心里都装着光明村的一切。

光明村如同一颗闪亮耀眼的珍珠,镶嵌在长沙望城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已早被光明村人擦磨得熠熠生辉!

作者名片:

佘利娥,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长沙市作协会员,望城区作协会会员,望城区诗词协会会员,毛泽东文学院第十八期学员,发表各级各类作品数万字,累积传统文字创作百多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