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岁阿姨的初恋靳东,可能是基层老年女性的救命稻草

前几天我的群里被《六十岁阿姨痴恋靳东》的新闻刷屏了。
简单来说事情就是有一位黄阿姨坚信男明星靳东爱上了她,要和她结婚。她不仅为此茶饭不思,还坚持和老伴分居,甚至离家出走要和靳东私奔,家人多次报警,警察和记者劝说、开导,都无法说服她相信“靳东并不认识她”。
我看了一眼事件评论,有觉得匪夷所思的,有指责她对家庭不负责任的,还有要求靳东本人当面和阿姨说清楚真相的,更多的是嘲笑奚落的。
图片
我看了一下来龙去脉,原来是有骗子把靳东的一些采访视频、电视剧视频剪辑下来,后期加上自己的配音,假装成“靳东”在视频平台上和粉丝们聊天、唱歌、亲密互动,然后通过买东西带货、打赏转账等方式骗钱。
1、“音画不同步,很难看出来吗?”
评论区一水儿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可能是因为这些制作拙劣的假视频在年轻人看来确实滑稽可笑,一看就知道是假的了。其中一个最简单的判断理由就是——音画不同步,既口型和声音对不上。
图片
但是对于一些受教育程度不高、上了年纪、认知功能衰退的老年人来说,分辨起来就有困难了:
判断音画是否同步,是一种被称为跨感觉通道的信息整合能力。年轻人来说,这种口型和声音上的不一致,只要超过100毫秒(ms)就能被觉察出来。但是对于一些上了年纪、认知水平较低的老年人来说,分辨起来就比较困难了。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在我们看来演技拙劣的骗术,用在一些基层的老年人身上却屡试不爽,因为他们是真的看不太出来。
2、阿姨的钟情和阿姨的妄想
不过当我把新闻又仔细看了一遍之后,Hmmm……我眉头微微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我感觉这位阿姨的举动并不仅仅是“老年妇女狂热追星”这么简单,而是有点像“钟情妄想症”。
钟情妄想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的一种,具体症状表现为,患者坚定不移的认为一个其实不喜欢自己的人非常爱自己,任何人也无法劝服他。
图片
丈夫和记者告诉她,靳东有老婆孩子,也不认识你,她听不进去。
图片
患者也能有一套自洽的逻辑,将很多不相干的事情都解读为对方对自己爱的表达。比如,她认为“靳东”说的话,唱的歌,所有的镜头都是全部都是在向她表白。
图片
有的患者甚至会因此不断纠缠被幻想的那一方,即使对方明确拒绝了,患者也会将这种拒绝理解为害羞、考验,甚至背叛。
所以很多吃瓜群众建议靳东本人去对阿姨澄清,我认为并不是一个好办法。因为她不一定会相信靳东不爱她,甚至还会觉得她被靳东“背叛”了,有可能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极端行为。
图片
图片
这些新闻报道出来的时候,很多人是带着猎奇、看笑话的心态去看待的: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靳东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好想把我的自卑分一点给大姐!”
也有人生气指责她:
“脑子有病!”
“这就是出轨啊!”
“对家庭不负责任的女人!”
但是,我真的觉得大家不要再指责和嘲笑这位阿姨了,如果她真的病了,那她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家人带着她去专业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因为我的怀疑也只是怀疑,并不能作为诊断,诊断还是需要正规医院来诊断的)。
如果真的是钟情妄想症,那么带着她上这些“真情调解栏目”没有意义的,因为劝说、开导、调解、指责、吵架、嘲笑没有用,甚至可能会加剧她和家人之间的冲突、加剧她和自己内心之间的冲突。观众看完笑话就可以散场了,但是引起黄阿姨“疯狂举动”背后内心深处的伤口从来没有被治愈。
3、钟情靳东背后的情感荒地
钟情妄想症多发于青年和中年,这些患者往往是在现实生活中有情感挫败或是有情感压力的人群;此症在老年人中相对少见,但也并不是没有。
很多人可能认为老年人不需要爱情,甚至认为老年人不需要感情,所以老年人不存在什么“情感压力”,很多老年人可能自己也是这么觉得的,我甚至亲耳听到有人讲过“一把年纪了,什么情不情爱不爱的”。
但是为什么老年人看起来“失心疯”的受骗案例这么多呢?仅仅是因为认知功能的退化吗?
总是有人问我,要怎么防止老年人被骗呢?我说那你首先就要了解老年人最强烈的需求是什么——情感需求。
绝大多数老年人受骗的案件中,骗子抓住的都是一个“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心理。不管是这位坚信靳东爱上自己的黄阿姨也好,还是其他受骗的老人,他们的情感世界、精神世界往往是空白的、空虚的。
我在很多老年人防骗的讲座宣传中都提到过,老年人的情感或情绪需求中,有两类需求特别强烈:
一是亲密关系需求。
包括夫妻之间的爱情、父母子女之间的亲情、朋友之间的友情等等。
但是很多基层妇女,在家人眼中一辈子的作用就是生儿育女、操持家务,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工具人”。至于她们内心世界是什么样,她有没有情感需求,她的过去,她的未来……这些在丈夫甚至子女眼中看来,都不重要。
图片
图片
就像黄阿姨说的,她从来没有经历过爱情,没有兴趣爱好,生活上压抑,无人倾诉,家人间也有很多矛盾,
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在别的方面寻找情感的宣泄出口,而骗子抓住的就是这个突破口。
二是追求“积极效应”的心理需求。
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及时行乐、满足当下的积极情绪,是他们做决定的首要考虑因素。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未来已经是一个很短的区间,那还忍什么,受什么呢?
对于年轻人来说,放弃眼前利益往往是为了长远利益。但对于老年人来说,我都忍了一辈子了,此时此刻何必瞻前顾后?今天我偏偏就是要做自己。
图片
所以呢,我认为这位黄阿姨的“疯狂举动”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她将这件事情放大了。
我们才知道原来还有这样一个骗子群体,用拙劣的演技卖力假扮明星,专门欺骗老年人给他们花钱;
我们才知道有这样一群老人,她们孤独寂寞,但是渴望得到快乐。
图片
我们可以做什么呢?
进入老年人的“核心护航轨道”
心理学上有一种理论模型,叫做社会护航模型(social convoy model)。
意思是说,假如A与B情感亲密度很高,为B提供更多社会、情感支持,B也深深信任A,那就可以说,A处于B的“核心护航轨道”;而C与B情感亲密度中等或较低,则C占据较为疏离的护航轨道,B对C的需求不高,信任也很少。
在这套理论里,老年人有一个典型特征:一旦某个人(比如骗子)满足了老年人需要被尊重、被爱、被需要的需求,率先进入了“核心护航轨道”,那么后来者(家人也好,警察叔叔也好)就会很难再攻进这个信任圈。
这时候,即使骗子对老人进行了看似多么荒谬的诈骗,家人和警察也再难说服受骗者了。
其实不光是老人,亲人之间(无论是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还是和父母长辈的关系)有一个最重要的责任就是提供亲密感,进入对方的“核心护航轨道”。(就比如很多孩子的“网瘾”问题,其实大多也根源于父母提供的亲密感和支持感不够,所以孩子宁可去信任和依恋一个网络上的朋友或者主播)
我的爷爷奶奶已经90多岁了,对于外面世界形形色色的信息,他们也无法分辨真假好坏,但是他们始终就秉承着一个基本原则:信儿子的。任何人向他们游说推销什么产品,他们都会先问过我父亲的意见再做决定——因为我父亲给他们提供了足够的亲密感,他们也足够信任我的父亲。
所以归根结底,除了各类平台要对骗子进行整顿之外,家人、亲人要想办法进入老年人的“核心护航轨道”,才是最有效的防骗手段。
好了!我要继续滚回去写那些拖延了很久的Papers了!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