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脱贫路上喜事多

翻看着儿子在北京大学入学时的照片,吴六盘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的笑容,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的人生四大梦想——修通天路、住进新房、脱贫致富、儿子金榜题名,竟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一一实现了。
吴六盘,是宣威市海岱镇月亮田村委会屯上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屯上村是海岱镇海拔最高的一个少数民族村。近几年,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屯上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穷得叮当响的寨子,成了当地人比较羡慕和称赞的好地方。
修通了天路
说起屯上村往日的交通条件,村民陈正元感慨万分。他说,十年前,家里好不容易养了一头200多公斤的肥猪,想弄到集市上去卖,结果走到半路,猪害怕得不肯走了,无奈之下,回村请了十多个壮汉,才把猪抬到山下。
屯上村海拔2400多米,坐落在老屯梁子的山崖顶上。没有修路前,从半山腰通路的三家村到山顶的屯上村,近3公里的路程只有一条约半米宽的山路,道路十分陡峭崎岖,很多地方坡度达到六七十度。村民买粮购物只能人背马驮,除了走亲戚,与外界的联系较少。“卖不出的产品,赶不走的贫穷”,说起道路不通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苦,村民可谓一言难尽。
要致富,先修路。2016年,海岱镇党委政府把修通屯上村村组道路作为精准扶贫的首要任务,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帮扶单位的支持,投入资金150万元新修、硬化了一条6米宽的新路。自此,屯上村的寨门才正式打开,走上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
住上了新房
走进吴六盘的家里,一楼的院落栽植着花草,宽敞的客厅里,现代家具一应俱全,登上二楼,布局合理的卧室让人心里敞亮。回忆起原来的住处,吴六盘有些尴尬,他说,原来的房子都是石头房,矮小破旧,村里连一条成形的路都没有,海岱人只要说到屯上,都会连连摇头,村里的小伙娶个媳妇都很难。
村党支部书记陈鹏介绍说,屯上村有住户48户146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8户130人,80%是彝族。原先的村子,房屋分散零乱破旧,人畜混居现象突出,基础设施严重滞后。鉴于屯上村的特殊性,海岱镇党委政府整合项目,投资497.016万元,为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并实施了安全饮水、安全用电,村内户外道路硬化、绿化、美化、亮化,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等工程,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制定了人居环境提升方案,与农户签订责任书,严格按照“五净一规范”标准提升人居环境。
通过3年来的全力奋战,屯上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走进屯上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四周青山环绕,蓝天白云下一栋栋青瓦黄墙的庭院房整齐排列,乡村道路宽敞整洁,生动美观的墙体画点缀其间,各色花草清新养眼,一个设施齐备、漂亮整洁的新农村展现在眼前。
致富有了门路
这天下午,屯上村又开始热闹起来,昆钢金福食品有限公司的货车直接开进村收购农产品,包谷、鸡蛋、洋芋、松子……大家只要用袋子装好,就可以称重装车,称完后现场领钱。吴六盘的妻子万竹玉说,原来一年到头在家里种地,偶尔用马驮点东西到集镇上去卖,也不值钱还麻烦,种出来的包谷、洋芋大多都是喂牲口,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只要有东西,昆钢金福公司会来收购,价格比市场上还高。
据昆钢金福公司经理、党支部书记普万刚介绍,昆钢公司在“挂包帮”海岱镇脱贫攻坚中,把产业扶贫作为巩固脱贫、稳定增收、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在成立刺梨加工厂引导全镇大范围发展金刺梨种植的同时,通过“订单上门收购农副产品,利润反哺贫困户”的方式,提高农户发展种养业的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
2016年9月到2020年9月,昆钢金福食品有限公司仅在月亮田村便收购了金额高达241.7万元的农副产品,所产生的利润,以户均1500元的标准,通过发放仔猪、化肥、薄膜、种子等农资产品的形式反哺到贫困户手中。
为给易地搬迁户发展种植养殖提供有力保障,镇党委政府专门为每家搬迁户修建了40平方米的畜圈。月亮田村集体专业合作社还在屯上村集中流转了500亩土地,与云南福德药业签订种植合同,发展酸木瓜种植,流转土地的农户除了租金还有以后的分红,村里的劳动力还可以到合作社种植基地打工,想外出的年轻劳动力组织开展培训和劳务输出……屯上村实现了从致富无门到多元致富的转变。
育出了“金凤凰”
屯上村最高光的时刻,莫过于今年高考,村民吴六盘的儿子吴丛俊以703分的高分被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专业录取;在今年中考中,孔艳的儿子刘顺方考了海岱镇的第一名。
因为贫困,屯上村的家长和孩子更能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自己的命运改变不了,孩子一定要送出大山”,吴六盘夫妻俩怀着坚定的信念。
村里这两个孩子取得的好成绩激励着其他的孩子,正在读初中的吴露虹表示要像哥哥们学习,争取考上好的大学。陈鹏说,教育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该村全面落实贫困户子女就读学杂费减免、营养餐改善、寄宿生生活补助、贫困子女大学贷款补助和“雨露计划”等帮
曲靖日报特约记者 董娅娟 沈良斌 付荷仙 通讯员 包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