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遂川:山旮旯有个“福”书记

央广网遂川10月22日消息(记者王一凡 通讯员刘祖刚 叶晓峰 赵艳青)乌黑的瘦脸,稍显单薄的身材,总提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公文包;骑着辆灰旧小摩托,泥迹斑斑的车身,时常穿梭在村间小道上……他便是遂川县交通运输局派驻左安镇樟木村第一书记胡永安。
2015年6月,胡永安受组织委派,任雩田镇江背村第一书记,后转任本镇横岭村,2017年5月,再次转任左安镇樟木村。5年多来,一直“挑”着驻村帮扶工作重担,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赢得了领导、同志们和群众好评。
因客家话中胡福同音,村民们都亲切称呼胡永安“福书记”。
“福”书记让山旮旯变了“样”
“福书记,到我家里喝口水吧!”
“福书记,来看看我家的新房建得咋样!”
……
一进入左安镇樟木村,村民就热情和胡永安打着招呼。平整的水泥路从村内延伸到村外,连排的二层小楼有的已经建好,有的正在如火如荼地建造中,新落成的村委会办公楼宽敞明亮、功能齐全,许多村民在图书室、棋牌室里看书休闲……
眼前的樟木村很难与贫困挂上钩,可老百姓心里知道,过去那可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它是2017年全县49个“十三五”贫困村脱贫村之一,10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当时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1户538人。
樟木村依山而居,村民以种田、务工为主要收入一到下雨、农忙的时候,车在村里的路上一堵就是大半天,村干部告诉胡永安:“这路太烂了,收粮食、收茶油的老板都不愿来,说实在点,外面的姑娘一见到这路就摇头,小伙子连媳妇都难娶!”
为彻底解决樟木村班子矛盾突出、产业升级困难、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胡永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为了筹集资金,他找遍了能找的人,跑遍了该跑的单位,通过不懈的努力,成功协调来了县扶贫办与帮扶单位的资金。
修路的日子里,胡永安天天泡在工地上,全身都是泥,脸变的乌黑,人也削瘦了不少。用了40多天,一条3.6公里长、3.5米宽的水泥路,彻底解决了村里进出不方便的大难题。
“福”书记与老百姓连上了“线”。
记得,那是在樟木村拆除危旧土坯房行动中,罗春兰家的碾米厂被确定为危房,需要拆除。但是,碾米机却迟迟未找到妥善的处置渠道。罗春兰急得直跺脚。而比罗春兰更急的是“福书记”。他连夜和镇干部一起帮罗春兰寻找商家,半夜里一家一家地敲商家的门,询问是否有人愿意接收罗春兰的机器。
机会总是给努力之人。
在半夜一家家的询问后,有一户商家终于愿意收购罗春兰的机器。“本以为旧机器只能丢掉,现在,旧机器终于找到新主人了。”罗春兰紧皱的眉头舒展了。
时间的车轮在前进,贫困户的思想也在改变。
“以前,我认为我家妹子读完初中就可以跟着亲戚打工了,然后找个同样是打工的人嫁了。现在,听了胡书记讲了很多大道理,我觉得我还是要让我女儿继续读书,做个有知识的人!”一位贫困户说道。
“给钱送物不是脱贫之道,转变落后观念、拓宽就业渠道、发展当地产业才能斩断穷根。老百姓都是非常可爱的人,贫困户也是。只要我们真心为贫困户做实事,真正帮他们解决了困难,他们的心中真的会有你的。”胡永安说道。
夜幕降临,炊烟在樟木村的上空升腾,一股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脱贫希望也升腾在村民心间……
“福”书记在村民间架起了“桥”
为切实改变村里的落后、贫穷,胡永安鼓励和支持“两委”班子成员千方百计增收入、当楷模;很多贫困户没有就业渠道,胡书记就想尽办法找、谋就业渠道;把贫困户介绍进工业园区的企业工作;带领村民开辟油茶、茶叶、竹笋等产业,多管齐下,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为贫困户宣传扫黑除恶和双提升工作……干部抢着干、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创业脱贫氛围,正在樟木村形成。
樟木村枫树组贫困户古有生,父亲去世的早,他和年迈的母亲相依为命。过去,母子俩住在交通极为不便的半山腰上,房屋破旧不堪,家徒四壁,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胡永安了解到古有生的情况后,便多次上门走访,了解到古有生本人有发展家禽养殖的想法,不仅帮助联系相关单位提供技术支持,而且还送去一批鸭苗,帮助他扩大养殖规模。又结合古有生年轻力壮的特点,又帮助他申请生态护林员。
如今,古有生搬进了亮堂堂的新家,新家大门口贴着一副对联“沐党恩搬出土屋居新房、好政策摘掉贫困奔小康”。每每提起胡永安,他就万分感激,赞不绝口。
翻开胡永安的帮扶日志,只见扉页上写着:因为组织信任,所以不敢懈怠;因为使命在肩,所以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