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城区:文化赋能 古越今秀

五羊拾穗、南越王宫、北京路,舞狮、广绣、打铜……广州知名地标、广式非遗一一展现。入夜,新大新百货外墙上全国最大的裸眼3D曲面屏闪耀。1200平的大屏不仅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的目光,更令不少老广驻足观看。
这里是北京路,广州建城2200多年来从未偏移、从未断代的城市中轴线,改造提升后焕发了新活力。北京路的“变脸”只是越秀区的一个缩影,作为传承广州“老城市”根与魂的老城区,越秀区正加速打造“老城市新活力创新发展示范区”。
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越秀区不断激发城市文化新活力,围绕“行政服务中心、文化核心区、科技创新基地、现代服务业高地”定位,以文兴业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以文塑城留下乡愁和记忆,以文化人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新水平、走在前列。
冯艳丹 郭苏莹 摄影:梁文祥 苏卓健
以文兴业
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一幅幅繁华都市中的少女与猫、读书生活等画面,吸引上班族和游客驻足打卡。备受粉丝喜爱的一幅作品《馆花》被制作为高达5米的大型户外打卡点。
作为北京路步行街改造提升开街系列活动之一,2020“×动漫”时尚创意嘉年华近日在越秀区北京路举行。
动漫是越秀的特色和优势文化产业,升级改造后的北京路将在府学西街及周边重点体现动漫绘画特色,规划打造成为适合年轻人聚集的广州“动漫彩绘一条街”,吸引年轻人打卡和休闲消费,促进“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9月28日,位于越秀区的东方宾馆,数百位中国动漫领域的中坚力量齐聚一堂。第13届中国国际漫画节开幕式暨第17届中国动漫“金龙奖”颁奖大会在这里举行。
没有文化底蕴和内涵,很多产业就会丧失原生动力。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越秀区集聚了大湾区最完备的综合城市功能、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吸引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等高端人力和资源向老城市聚集,特别是文化和创意类产业。
发挥文化、科技等资源集聚的优势,越秀区创建了北京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版权贸易基地(越秀)、国家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广州)基地等6个国家级产业园区,城区高端要素集聚能力不断增强。
如今,越秀区正做大做强广州创意大道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鼓励多业态联动的创意开发模式,培育发展数字文化、AI+文化产业、5G+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开发一批优质非遗类文创产品,加快电竞产业发展,打造数字文创产业新高地。
动漫产业的集聚和发展正是越秀区通过文化铸魂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的一个生动写照。作为“广府文化源地、千年商都核心”,越秀区具有厚重的历史禀赋,既注重传承文明、积累优势,又敢于求新求变、以新取胜。
人文环境是一个地区最强大的软实力、最核心的竞争力。近年来,越秀区主动求变,保持改革创新良好势头。积极引导传统商贸业、传统金融业等老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引入时尚体验、高端会展等新经济、新业态。
11月2日,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超高清视频产业领域年度盛会2020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将在越秀召开,世界的目光再次聚集在越秀。华为、中兴、索尼、4K花园等20多家中外企业参展,从超高清视频产业链前端拍摄、设备、系统、网络显示、终端等各环节全方位展示最新成果及未来趋势。 世界级的大会选择越秀,正是对越秀超清高清产业发展的肯定。花果山超高清小镇被工信部授予“广州市全球超高清视频演示展示中心”称号,并将作为大会的永久主会场。随着超高清产业集聚效应显现,产业发展空间载体需求增大,下一步计划延伸小镇区域范围,持续拓展超高清创新应用场景,增强产业集聚带动效应,预计到2030年,小镇有望成为千亿级产业集群。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越秀区在“双统筹”中夺取“双胜利”,一系列数据正是经济活力的体现: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全市第一;经济总量保持全市前三;经济密度稳居全省第一。
以文塑城
留下乡愁和记忆
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北京路,承载着一代代广州人的记忆和乡愁。视线再拉到新河浦,作为广州市现存规模最大、中西结合、低层院落式民居街区,漫步新河浦随处可见一栋栋侨房。493栋百年建筑聚集在此,融汇了中西文化的理念,凝成广府百年神韵。2019年,“广州东山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复兴工程”项目获得了亚洲景观营造领域的最高荣誉——“亚洲都市景观奖”。
建筑是文化的衍生,文化符号通过建筑展示。北京路和新河浦的提升不只是物理空间和环境的调整,更是在保留文化元素的同时通过城市更新,实现空间再造,做大做强新经济。
以文化赋能城市,把历史留给未来。越秀作为广州建城2200多年从未偏移的城市中心,是传承广州“老城市”根与魂的老城区。这就意味着,越秀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抓亮点、树标杆、走前列”的工作导向,增强首创、原创的创新性,争创第一、唯一的引领性,树立率先、领先的示范性。
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围绕创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越秀区坚持城市更新与文化复兴协同,全力开展“城市更新年”行动。
近三年共完成更新改造面积164公顷、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的147.7%。5条城中村全面改造正加快启动,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数和投资额全市第一。
以文塑城,文化核心区的魅力彰显,城市英雄底色“亮”起来。以5A级景区为标准,越秀区以中共三大片区品质提升、东园文化广场建设为重点,配合推进中共三大陈列馆改扩建,加快推进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中共广州市委机关旧址置换与修缮等项目,打造农讲所、广州起义纪念馆、团一大纪念馆、海珠广场、广州红色羊城主题历史文化游径等一批红色文化地标,创建国家级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
以文化人
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走进旧南海县社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青石板路、红砖洋房、彩绘电箱,还有贴着福字的大红灯笼和悠闲漫步的居民游客。
这里记载了广州1300多年的历史,分布着1处文物、72处民国时期的传统风貌建筑线索。然而,岁月为这个社区增添了故事,但也曾带来不少“老年病”。
2018年,旧南海县社区成为住建部老旧小区微改造试点,这里重焕生机。在改造中,社区保存了两街三坊的街巷格局,对72处传统风貌建筑线索予以修缮整治。
微改造期间,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深化“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理念。依托“越秀人家”实行社区网格管理、社区居民参与、社会力量协同、法治管理运行“一网包办”,打通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旧南海县社区还挖掘了辖区内的红色文化,打造“三家巷”文化馆,集中展示著名革命小说《三家巷》的历史事件和革命先辈在越秀的事迹,融入“家门口红色电影院”功能,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便可汲取革命优良传统“营养”,补足精神之“钙”。
在这里,随处可见文化融入生活。谢碧茵是“80后”创业者,从小在旧南海县社区长大,结婚成家后搬离。2020年初,她把自己的美术室搬到这里,招收的学生多数都是周边街坊邻里的小朋友,“小时候的记忆又回来了,这种乡愁的传递给我很大的工作动力。”
如果说旧南海社区通过文化让“老广”再次回流,那华侨新村则是通过文化吸引新广州人聚集。
作为全国首个华侨集中居住地,历史文化街区华侨新村见证着环市东CBD曾经的辉煌和如今的活力。深挖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华乐街在做好历史文化街区历史保护的同时,通过“组合拳”使之向文商旅居功能复合发展的业态转变,塑造集总部办公、宜居社区和历史文化体验一体的科技之创SOHO社区。
记者班、语言培训……爱国路2号的独栋别墅位于华侨外国语小学门口,暑假期间开了好几个培训班。这不是普通的培训班,而是鸿蒙科技的亲子班。“解决孩子的看护问题员工就能更轻松地投入工作。”王春辉坦言,当初选择华侨新村,主要是看中这里的文化氛围和便利的生活配套。
岭南文化底蕴“活”起来。越秀区加快华侨新村、大小马站、高第街等历史街区保护利用,全方位展示越秀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的深厚积淀。
城市文化品质“优”起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好管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着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优质“文化圈”。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主要内容。
文化赋能,古越今秀,城市生活更有品质。越秀成为全市首个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成立全省首个大湾区儿童健康联盟、粤港澳病理联盟,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连续5年全省各区(县)第一,获批创建全国首批、全市首个“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
数读
稳经济
上半年全区GDP增长0.8%、增速全市第一,现代服务业增长5%、占第三产业比重超七成,经济筑底回稳态势更加明显。
暖政策
落实“五个一”机制,出台“暖企10条”“稳经济43条”等系列政策措施,为企业减免退税6.98亿元,助推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发放信贷295.4亿元。
优营商
新洽谈纳入市库项目、已落户项目均排名全市前三,2020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签约项目数量居全市各区之首、协议投资总额超1000亿元。
增活力
全力以赴保市场主体,新增注册资金亿元以上企业33家、同比增长22.2%,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31家、利用外资同比增长53.9%。
再提速
大力推动重点项目提速增效,成功申请政府债券14.88亿元,全区59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61%,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5%。
新业态
率先打造越秀区直播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和直播电商发展基地,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住宿餐饮业企业网络零售额分别增长1.3倍、60.6%,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收增长32.1%。
展望
以“越秀之窗”展示“广州之新”
以更新破题写就活力新答卷
越秀居于广州老城区之首,古老的城市中轴线见证了它作为广州行政、文化中心的特殊地位。作为广州市面积最小的老城区,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既要成为广州传承“老城市”根与魂的承载区,又要成为广州实现“新活力”的主力区,还要成为广州展示“老城市新活力”的窗口区,是写就的“越秀答案”。
当下,越秀区作为传承广州“老城市”根与魂的老城区,正坚持更新破题,激发综合城市功能“新活力”,切实以“越秀之答”回应“时代之问”,以“越秀之窗”展示“广州之新”。
越秀区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提出,围绕创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越秀将全力开展“城市更新年”行动,以更高质量加快建成广州“老城市新活力创新发展示范区”。越秀区全力做强城市更新、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双引擎”,通过城市更新和产业导入协同发展,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以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为主攻方向,越秀将进一步做大做强省人工智能产业园、花果山超高清视频产业特色小镇、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等产业创新平台,推动全链赋能、全业变革的“数字蝶变”。
围绕“行政服务中心、文化核心区、科技创新基地、现代服务业高地”的定位,坚持以深化城市更新为突破口,以绣花功夫深化城市更新九项重点工作,越秀将力争环市东、五羊新城片区更新改造新增230万平方米优质商务空间,10年内基本完成登峰、西坑、瑶台3条村改造及农林、寺右2条村回迁安置房建设。
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关键一招,越秀全面推进营商环境3.0改革,打造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示范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在文化上,越秀将坚持以红色文化和岭南文化为重点,串联打造东园文化广场、中共三大陈列馆、海珠广场等一批红色文化地标,争创5A级景区,创建国家级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力争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通过城市更新再造新空间,通过转型升级激活消费新市场,通过数字经济发展培养壮大新动能,越秀区将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抢抓全市部署做强城市更新、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双引擎”的重大机遇,在探索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有效路径中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迎来新的起航。
现场
老旧楼宇里有了“智慧梯”
越秀打造全国首个电梯托管地方标准,电梯“保姆”升级2.0
走入先烈中路81号大院深处,一栋老式居民楼伫立在前。139号大楼稍旧的墙体显示它年岁依旧,一旁崭新的电梯却格外引人注目。
这是居民巴沙和邻居们盼了多年的场景:历经多年努力,老旧楼宇终于成为有“梯”一族。为了做好电梯的后续日常管理和维保,居民们选择了找“电梯托管单位”进行托管。
托管后的智慧化电梯更让他惊喜:嘀卡打开电梯,扫码可查电梯“体检报告”,如遇困梯、居民出行未戴口罩等情况,电梯里智能监控不仅能实时自动识别报警,通过显示屏还可实时连线维保单位。
“智能化监控安全放心,电梯就像是有了电子档案。提前就能知道电梯状况,真的太方便了。”巴沙说。
“有了智慧化监控,以往困梯被动求助,转向了主动救援,救援时间缩短了5-10分钟。”广州市金的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卫说。
越秀区是广州市中心老城区,辖内老旧楼梯房存量大,近年来旧楼加装电梯数量增长迅猛,现有加装电梯总量1474台,数量居全市第一。
此前,由于老旧住宅多数没有物管和房屋维修基金,居民年龄偏大难以承担电梯日常管理工作,加装电梯后安全管理员难配备、维修检验资金难筹集、日常管理难到位的问题愈发凸显,容易存在安全隐患,发生故障和困人事件的几率上升。
为有效破解旧楼加装电梯安全监管难题,越秀区在全国率先推出“电梯托管”服务,制定了全国首个电梯托管地方标准。推行一年多以来,全区加装电梯托管数量208台,托管电梯的投诉率、超期未检率均为零,电梯健康综合指数达到98分,安全运行质量显著提高,“电梯托管”做法在全市推广。
如今,针对居民的不同需求,加装电梯托管升级到了2.0版本,以市场化运作,让托管服务“可选”机构能力“可信”。增设智慧化监控,升级后的系统运用视频算法针对20多种不安全、不文明的乘梯行为,即时发出告警信息提醒纠正或阻止。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针对居民需求完善2.0版本,计划在辖区内打造加装电梯后续管理的示范小区。”广州市越秀区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科副科长张保卫说。
创新的治理与服务走入千家万户,也带给了居民更多感受。“老楼有了新体验,老社区住出了幸福感。”巴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