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脱胎换骨”,他从致富能手成为脱贫领路人

“你是一名党员,你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是真的富,这样你走出去才有底气说你是木杠村的人”。2013年,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木央镇木杠村村“两委”换届,镇党委书记亲自找到村里的“致富能手”农宁安,一番动员后,农宁安放下经营多年的家业参加了换届选举,并担任村党委书记,这一干就是7年,陪伴木杠村完成了“脱胎换骨”的全过程。

10月15日举行的全省脱贫攻坚表彰大会暨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农宁安正在讲述致富脱贫的故事。

从“厂长”到“书记”,凭的是一股干劲

木杠村是中越边境线上的一个多民族村,36年前,那里是自卫反击战的前沿,如今却是脱贫战场的一线。

在担任村党委书记前,农宁安是茶厂的厂长,家里还经营着小餐馆和野生菌采收加工生意,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的致富能手。而当上书记后,农宁安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村出行难、增收难、住房难,全村28个小组有6个不通公路,意识强的群众都纷纷到沿海一带务工,没有意识的群众在家也是浑浑噩噩、穷得麻木,班子的软弱、队伍的涣散、群众的不解,让我一度陷入迷茫,觉得要脱贫比登天还难。”

了解农产品装箱情况

虽然认识到农村工作的困难,农宁安没有泄气,“我下定决心,不管有多难,既然挑起了这个担子,就一定要带领乡亲们实现全村富的目标。”凭着这股干劲,农宁安从抓班子、带队伍开始,带着党员干部不断学习,提高干事创业的服务能力,并完善了村规民约,带头改变陈规陋习,让少数民族群众互相包容理解,把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凝聚起来。

修村路,解难题,携手走上致富路

要致富,先修路。为了修通村组道路,农宁安挨村挨户做工作,争取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最后在镇党委的关心帮助下,政府出大头,群众集资一部分并投工投劳,用两年时间全部修通硬化28个小组的道路,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

村民参与修路

木杠村最大的优势就是土地和劳力,但村里没有产业,乡亲们没钱搞养殖。农宁安带着村“两委”干部和部分党员找路子、跑项目,引进了生猪和肉牛养殖企业,200多户村民加入养殖合作社。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探索出了“甘蔗上山、水果下田”的模式,带着村民种植了1200亩甘蔗,1100亩樱桃、百香果等水果,并把甘蔗渣和牛粪“变废为宝”种植食用菌,做成了循环产业,带动群众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村民小赵父母去世得早,和奶奶相依为命,35岁还没娶媳妇。多次走访后,得知他因娶不到媳妇而消极悲观,整天借酒消愁,农宁安动员他参加肉牛养殖合作社并学习养牛技术。半年后,小赵分养了5头母牛,第二年就分得18000元。后来,小赵又跟着合作社种了5亩百香果,2018年收入达到56000元。小赵不仅腰包鼓了,还如愿娶上了媳妇。

搬出“三大局”,奔向新生活

木杠村很多农户都住着“三大局”危房,被村民自嘲地称为一楼“畜牧局”,二楼“人事局”,三楼“粮食局”。危房改造推进中,一些农户不理解、不支持,给帮扶干部吃闭门羹、坐冷板凳,让他们带着一肚子怨气回来。看着他们一个个无奈的眼神,农宁安只能安慰他们,“不要紧,大家一起努力,再怎么样我们也要完成任务”。随着不断地进村入户,跟群众拉家常、讲政策。去的次数多了,群众慢慢地被感动,逐渐配合我们的工作。2019年,我们村所有农户全部住上了安全稳固的住房。

村民在基地打理果树

回望几年以来的经历,农宁安脑海中种种心酸难忘的画面挥之不去:“只有亲身经历,才知道脱贫攻坚说着容易,干着有多难。在工作无法推进时,我曾几度感到崩溃,也曾想过向组织递交辞职申请。而每当这个时候,又总会想起总书记‘五级书记抓扶贫’的殷殷嘱托。”农宁安深知,作为最基层的党组织书记,这是无上的光荣,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种植基地

“在最困难的时候,是家人给予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励。妻子常常开玩笑地对我说:你吃我的、用我的,老人小孩我替你照顾,油钱不够还要拿钱给你加油,我都没有怨言,假如你遇到一点挫折就当逃兵,那你觉得对得起我吗?”正是肩上的责任和家人的理解支持,支撑农宁安一次又一次“像打了鸡血”一样振作起来。

今年4月,木杠村高质量通过了第三方评估检查,用实际行动向组织和人民交上了合格的答卷。在全省脱贫攻坚表彰大会暨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农宁安严正表态:“脱贫出列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将继续努力,带领全体村民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前进!”

云南网记者 杨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