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甘肃电力:小康路上电力足 美好生活入画来

小康路上电力足 美好生活入画来
贾凤安 胡俊林
陇南山区光伏。薛妮 摄
提要甘肃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近年来,国网甘肃电力聚焦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光伏扶贫项目接网服务消纳、定点帮扶三大领域,精准发力,攻坚克难,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不竭动力,为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贡献国网力量,助力甘肃人民走上了富裕和谐之路。
金秋十月,层林尽染,硕果飘香。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陇川镇花湾村,漫山遍野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近1000亩的果园里,棵棵果树上挂满了个大形正、颜色鲜亮的苹果,苹果清香扑鼻。果农们正忙着采摘、装箱,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由于历史原因,加之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花湾村群众长期生活在贫困中。2017年,花城湾221户894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7户521人,占比58.27%,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1000多元。可喜的是,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简称“国网甘肃电力”)帮扶工作队驻村以来,这里有了显著的变化:今年10月,整村脱贫出列通过定西市人民政府验收;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48元,是2017年的11倍。
“截至今年10月12日,公司系统定点帮扶的119个贫困村已脱贫出列112个。7个未脱贫村均经县、市验收,陇南市、定西市已公示脱贫退出。”10月17日,在国网甘肃电力开展的第七个国家扶贫日主题活动中,该公司扶贫办常务副主任李明东介绍扶贫成效。
近年来,国网甘肃电力聚焦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光伏扶贫项目接网服务消纳、定点帮扶三大领域,精准发力,攻坚克难,取得助力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性成果。
图片
电网建设,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现在我的‘暖羊羊们’再也不用担心会因电压不足造成草料粉碎不及时而吃不饱了,供电所工作人员定期上门服务帮我们维护供电设备。”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宋湾农村合作社的高升对供电所服务赞不绝口。
西巩驿镇气候温和,适宜于多种农作物栽培和禽类养殖。结合这一点,国网定西供电公司争取扶贫项目,通过项目带动,提供可靠电力保障,帮助村民从产业发展入手,使建档立卡户每年得到盈利分红,经济收入明显提高,贫困户高明就是受益者之一。
“我的鸡舍增加了电灯照明后产蛋量增加了20%,鸡蛋体型也大了。明年我准备将养鸡规模提高,并开展生猪等小规模养殖,带动周围村民,这日子盼头大的很。”村民赵全激动地说。
图片
国网甘肃电力工作人员在白银市白银区“花村”——顾家善村服务用户。姚五祝 摄
要想农民富,发展产业是根本。电事关农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国网甘肃电力围绕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产品仓储物流、乡村电采暖推广,锁定甘肃省惠农富民特色项目,按下电网建设“快进键”,为乡村产业发展和百姓致富提供了坚强动力。
“十三五”以来,该公司累计投入资金123.6亿元,先后实施了村村通动力电、井井通电等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甘肃省“一区一州”及18个省定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电网工程提前三个月竣工,惠及贫困人口166万人,让贫困地区群众实现由“用上电”向“用好电”转变。
图片
国网甘肃电力工作人员在陇南市武都区桔柑镇竹园村配农网改造现场进行杆上作业。王银林 摄
截至目前,甘肃农网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分别提升至99.838%和99.7%,贫困村户均配变容量达到2.035千伏安,实现由“用上电”向“用好电”的转变。通过“十三五”电网投资,累计创造工业增加值240亿元。通过一系列扶贫举措,帮助甘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少至17.5万人。
在电能质量不断提升的同时,国网甘肃电力办电服务更加贴心便捷。今年年初,受疫情影响,常年在外打工的安定区李家堡镇窑坡村村民梁强打算在家乡办个养殖场。在他的刻板印象中,办电耗时耗力耗钱,没想到现在一个电话,供电所的人就把三相电拉到了家门口,省时省力省钱。
在养殖场,梁强一开电闸,将料草倒入粉碎机里,经过搅拌机、上料器、制粒机多个设备后,成品饲料不断产出。按照目前的行情今年养殖收入预计将超过40000元。梁强说:“如果没有动力电,估计我还在外漂泊。”
图片
光伏扶贫,为小康生活注入活钱
在天水市清水县白沙镇看到,一排排光伏电板整齐排列、连成一片,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蔚为壮观。
“我通过光伏分红积累了发展资本,如今在村里收集村民的鞋垫、马甲、鞋子,手工制作品成了第二产业。”白沙镇白沙村贫困户蒲小霞在家就能坐享“阳光收入”,有了稳定的收入及发展资金,她现在还发展起了手工制作。
光伏发电激活了扶贫户“造血”功能,在白沙镇像蒲小霞这样的还有60多名贫困户,他们积极参与光伏扶贫电站除草、光伏组件擦洗及农畜光互补等日常管护劳作,实现贫困人员家门口就近就业和常年稳定增收。
在清水县,光伏电站收益全部用于全县18个乡镇121个建档立卡村和9089户建档立卡户,成为近年来清水县单项投资最大、带贫规模最大的长效产业扶贫项目。
除了作为村集体经济,家庭式光伏同样收益颇丰。
每天早上,68岁的金塔县羊井子湾乡金新村村民田国虎都会爬上房顶,为自家的光伏发电板做清洁。“以前烧火做饭家里都是乌烟瘴气的,房顶都被熏黑了,现在用电不花钱,家里用上了各种家电,干净了不少。除了家用,剩下的电还能上网‘卖’,一年下来能挣8000块钱左右。”田国虎说。
光伏扶贫是一项惠及贫困户的民生工程,国网甘肃电力高度重视光伏扶贫项目的接网工作。为此,该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光伏扶贫政策,制定下发《光伏扶贫项目管理细则》,坚持特事特办,畅通绿色通道,建立过程管控机制,压实职责分工,抽调业务骨干参与配套电网建设项目,有力促进光伏扶贫项目落地,做到了受理快、勘查快、审核快、验收快、通电快。
目前,光伏扶贫已成为甘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手段,既为贫困户脱贫增收,又发展了清洁新能源,将效益最大化。“十三五”期间,国网甘肃电力完成126.86万千瓦光伏扶贫项目并网,每年可产生稳定收益约5.6亿元,惠及贫困户18.8万户。
图片
定点帮扶,为脱贫攻坚注入活水
曾经破旧的土坯房不见踪影,一排排宽敞明亮的新房整齐划一;泥泞难走的乡间土路退出历史舞台,一条条硬化的水泥路通到家门口;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3年多来,在国网甘肃电力的帮扶下,陇南市西和县大桥镇王山村旧貌换新颜。
甘肃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贫困区域面积广、贫困程度深。全国脱贫攻坚战打响的时候,甘肃86个县中有75个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7万,贫困发生率15%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2017年以来,国网甘肃电力选派166名干部长期驻村,安排78个党支部开展对口联建和定点帮扶。该公司依托“一户一策”脱贫策略、“3+1”冲刺清零、挂牌督战三大举措,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实施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科技扶贫四大关键战略行动,在各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走出了一条独具“电力特色”的帮扶之路,取得助力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性成果。
国网甘肃电力实施定点帮扶“一户一策”,确保帮到点子上,扶到根子上,2017年至2020年投入2540多万元推动产业发展。同时,该公司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行“合作社+村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建立利益分享机制,在“育主体”“带农户”上下功夫,有效带动贫困户,助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图片
国网甘肃电力驻村帮扶工作队帮助村民采摘花椒。芦建华 摄
在国网甘肃电力的帮扶下,各个帮扶村因地制宜培育形成花椒、万寿菊、南瓜、蜜瓜、金耳、蔬菜等种植业,牛、羊、兔、中蜂、鸡等养殖业,打造了以“仇池”“乞巧”为内核的特色品牌,“一村一品”推动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针对帮扶村雨季花椒烘干难题,该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专家们联合攻关扶贫技术难题,走出了一条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特色之路。该公司驻王山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雷俊介绍说:“我们研制并向帮扶村捐赠了20台花椒烘干机和5台集播种、施肥、喷洒、驱赶、搜救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化农业植保无人机,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与此同时,国网甘肃电力开展就业扶贫让贫困群众脱贫有“出路”:依托重点工程建设,有效缓解农民务工就业难问题;推进消费扶贫助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脱贫;捐赠医疗设备服务西和县健康扶贫。
从产业发展到乡村治理,在陇原大地农村,电力铁军在扶贫攻坚的战场上彰显电力本色,发挥光和热。该公司系统帮扶村2017年至2019年,累计脱贫出列116个,脱贫4934户20822人,帮扶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扶贫工作连续6年获甘肃省委省政府表彰,荣获2018年度甘肃省脱贫攻坚奖,2019年度甘肃省脱贫攻坚帮扶先进集体;连续三年在省直和中央在甘单位帮扶工作考核中被评为“优秀”或“好”等次。
图片
驻村扶贫:把根扎在泥土里
王震
甘肃,是一片被造物主垂青、多姿多彩的土地,也是一片曾经被贫困缠绕、多苦多难的土地。
2015年,全国打响脱贫攻坚战。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搭建了国家贫困治理体系的四梁八柱。
海拔1605米的青岗岭,是甘肃陇南西和县大桥镇的地域性标志。西汉水贯穿大桥全境,从山底蜿蜒流过,深情地滋润着这片神奇的土地。
因地处大山深处,这里还有很多老百姓没有摆脱贫困,根据甘肃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西和县大桥镇的五个贫困村为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的定点帮扶对象,赵宣安、马国栋、谢海亚、赵尔团、张国平等11位扶贫干部先后驻扎在这里。
驻村工作前线指挥部负责人赵宣安,从事扶贫工作已有5年时间,与6个贫困村的村民结下了不解之缘。2015年7月,赵宣安第一次驻村扶贫,担任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王台镇永乐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两年后,国网甘肃电力要派遣处级干部到韩河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刚刚结束永乐村帮扶工作的赵宣安没有丝毫犹豫,再次向该公司党委请缨,他说:“我有帮扶经验,我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他再次远离家门,来到山大沟深的陇南,到西和县大桥镇韩河村任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同时担任国网甘肃电力扶贫办驻村指挥部负责人。
以前,李坪、郭坝、王山村的村民上山耕种基本靠驴驮人背。每到下雨天,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泥泞不堪,出行困难,眼睁睁看着村里的特色花椒变不成现钱。
为了修通富民产业路,几个扶贫干部和施工队一起劳动,刨土、铲石、挖沙。一天近十个小时的劳动量,几天下来,嘴唇裂开血口子,脸上晒脱了皮,手上磨起了茧。扶贫驻村干部马国栋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每天上山一趟,来回需步行七八千米的山路。他经常是一身牛仔蓝的工作服,头上戴顶草帽,穿双布鞋或是胶鞋就去山上了。马国栋眼里盯的是富民路的进展,心里盘算的是怎么帮助村民发展花椒产业。
终于,沿着青冈岭的土地,贯穿3个村,村联村、户连户、地连地,修起了一条从山下直达山顶的宽阔公路,不仅解决了老百姓的出行交通问题,还拓宽了群众的致富渠道,大面积开垦荒地种植花椒,提高了贫困户们的家庭经济收入。
帮扶大桥镇李坪村的驻村书记兼帮扶队长赵尔团时常带领综合服务中心党支部的党员入户走访,李文彩是村里的五保户,已经67岁了,无儿无女,赵尔团对老人的生活特别关心。
到了李文彩家,人却不在,院子里静悄悄的。赵尔团试图打电话联系,却发现老人家的手机停机了。“老汉手机没有话费了。”赵尔团说着并顺手给充了话费,继续联系。“在这里帮扶,队员们每月垫付个几百到上千块钱是常事儿。”一旁的赵宣安说。
电话终于通了,李文彩老人在电话那头说:“赵队长,你送给我的洗衣机很好用,很方便,太感谢你了。”
这件事还得从头讲起。那是在赵尔团入户采集建档立卡户过冬保暖措施时,他看到李文彩的洗衣机中放着一些没洗的脏衣服,就准备帮着洗衣服,却发现洗衣机不工作。李文彩说:“洗衣机坏了几天了,并且有漏电的感觉。”
“我想办法给你修吧,一定能修好。”赵尔团自己查了半天,又叫人帮忙用三轮车将洗衣机拉到镇上,修理店的师傅也无能为力,建议重新买一台。赵尔团心里想,作为村上第一书记兼帮扶队长,村民们都期盼他们帮助解决困难,且从自身角度,他代表的是国网甘肃电力,不能让村民失望,既然已经答应洗衣机一定能修好,就要想办法解决。最终,他自己出钱从网上订购了一台新的洗衣机,送给了李文彩。老人满是感动和感激:“我老汉没有后人,你对我这么好,就跟我的儿子一样。”
就在同一天,大桥镇小山村的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队队长张国平也去村民虎玉红家走访。
虎玉红的妻子孙勤花之前被确诊为肺动脉高压、心脏病和肝囊肿,是一种极严重且无法治愈的疾病,每年的治疗费用在4~15万元之间,对于这个在2018年刚刚脱贫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虎玉红以前是小山村的村长,自从妻子病了,他辞去了村里的职务,在农业合作社打工。妻子的病,让原本不是很殷实的家变得不堪重负,把虎玉红惆怅得整宿整宿在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张国平表示,看着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虎玉红,看着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病重时甚至不能下炕的孙勤花,他的心里很是难受。
虎玉红的处境让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张国平开始关注帮扶村民的健康,他想起国网甘肃电力董事长叶军交代的要落实好国家政策的嘱托。张国平开始认真研究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用尽一切办法帮助虎玉红一家,和虎玉红一道联系医院,利用网上水滴筹平台为虎玉红筹集捐款2万余元,又将自己身上带的200元现金交给了虎玉红。除了医疗保险正常报销费用外,他还帮助虎玉红积极争取政策,向当地政府申请民政救助资金5000元,又利用国网甘肃电力帮扶资金项目,申请大病救助资金5000元,缓解了虎玉红一家的经济压力,解决了燃眉之急。同时张国平还帮他申请到了社保和医疗的大病救助款,最终为孙勤花筹集到2万多元治疗款。如今,孙勤花也可以下地走路了。
张国平在为百姓默默地付出着,但谁又知道,他自己也是一个需要关爱的人。
2019年,张国平在一次体检中查出患有肾结石伴随肾积水,由于工作任务繁忙,小山村2019年要整村脱贫验收,一直没时间去手术治疗。直到2019年11月下旬,病情突发,疼痛难忍,才抽空去西安西京医院做了手术。当时正是脱贫攻坚“3+1”冲刺清零回头看、查弱项补短板、全面提升脱贫质量、迎接国家和省级验收的关键阶段,很多工作都不能耽误。手术后,张国平在医院里没住几天,不顾医生劝阻,只带了一些药物又回到村里。
“张队长是真心对我们好啊,他把自己的病不当病,把我的病一直放在心上,我们一家都感谢他。”只要说起张国平,孙勤花感动的眼泪就流不停。
西和县委常委王小元曾在很多场合谈起电力驻村干部时翘起大拇指,他认为这些驻村干部“心里装着村民,是老百姓的贴心人”。这是王小元发自肺腑的真实感受,这样的感受就像脚下的土地一样真实,让人踏实。
图片
作者:贾凤安 胡俊林王震
编辑:于艺晨
校对:高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