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权赋能 按下发展“快进键”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率先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9月30日,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下称“汕头华侨试验区”)举行第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开园)仪式,涉及项目共10个,总投资59.8亿元。同一天,在汕头内海湾的另一边,汕头综保区也举行第三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4个开工项目投资总额5.2亿元,预计年进出口额超3.5亿元。

汕头华侨试验区和汕头综保区,是汕头近年来经济发展的“后起之秀”,也是汕头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起跑线之一。

今年6月,广东省政府印发实施《关于支持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集中推出24条涵盖广、力度大、措施实的“重磅”政策。而今年3月,汕头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成为国发〔2019〕3号文发布之后全国第一个由保税区转型升级的综合保税区,也是广东省第5个、粤东首个综合保税区。

政策红利的叠加,管理权限的释放,为这两大发展平台实现了“保驾护航”,也为汕头推动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杨立轩

产业升级打造“数字特区”

2014年,汕头华侨试验区经国务院批复设立。这是以“侨”和“文化”为特色的国家级发展平台,将构建海外华侨华人聚集发展创新平台,打造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华侨文化对外传播基地,建设跨境金融服务中心、国际采购商贸物流中心和旅游休闲中心。

今年6月,汕头华侨试验区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广东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集中推出24条涵盖广、力度大、措施实的重磅政策。不难看出,这是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对华侨试验区战略定位、批复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对汕头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和更大期望。

“从文字上看,‘24条’是给汕头华侨试验区的政策,但其背后涉及的是整个汕头市的发展。”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长期研究广东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在他看来,汕头华侨试验区是目前全国唯一以“侨”和“文化”为特色的国家级战略平台,规划范围有480平方公里,包括龙湖、澄海、濠江、南澳等区县,以及综合保税区、广澳港区等主要发展平台,换句话说,华侨试验区是汕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主引擎。

“因此,汕头市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就在于汕头华侨试验区整个主战场、主引擎首先实现高质量发展。”陈鸿宇认为,“24条”的政策倾斜,为汕头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全力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提供了强力的支撑。

事实上,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汕头华侨试验区近年来也探索不断。

目前,汕头华侨试验区正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5G等新型信息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而企业转型大多伴随着资金需求的扩大,为帮助企业解决好资金难题,华侨试验区在帮助企业股权、债权融资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其中,为帮助企业进行股权融资,引进华润、比亚迪等企业设立了14家私募基金,基金计划募资总规模已超过400亿元;由管委会牵头成立了规模为5亿元的华侨产业科创基金;为帮助企业进行债权融资,华侨试验区启动了“助企贷”融资模式,累计帮助“华侨板”企业取得共2.36亿元的贷款;推进“华侨板”发展,已有9家挂牌企业实现股改和转板到“新三板”;累计实现融资超4亿元。

目前,汕头华侨试验区已吸引宝能、明园、雅士利和潮商等10家企业设立总部项目,直管区内存量登记注册企业691家,总注册资本达457.44亿元人民币。搜狗人工智能公司已注册落户,正积极推进前期对接的应用场景落地。

与此同时,汕头华侨试验区与中国移动、上海电气输配电集团开展战略合作,在六大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即“推进以AI算力中心为主的绿色能源合作数据中心建设”“推进华南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开展‘前店后厂’经济合作模式”“搭建5G+数字科技产业基地”“共建5G+智慧教育合作联盟”“开展基于5G+AI+云的智慧城市应用示范实践”等,打造全国共享的“清洁能源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国内一流的“战略灾备中心”“云计算大数据消费中心”,承接全省、辐射全国、贯通东南亚的数据产业集聚区,助推汕头按下新基建“快进键”,加速打造“数字特区”,为推动经济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精准招商发展外贸新业态

与汕头华侨试验区一样,承载汕头高质量发展重任的平台,还有今年3月获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汕头综合保税区。综合保税区是目前国内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平台,对发展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汕头综合保税区2020年上半年的“成绩单”可以看出这一平台的发展势头。数据显示,该区上半年实现外贸进出口额25.4亿元,同比增长154.3%;规上工业产值20.3亿元,同比增长2.0%;规上工业增加值3.7亿元,同比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31.96万元,同比增长5.2%;内贸销售额14.4亿元,同比增长17.0%。

汕头保税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胜全认为,在汕头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汕头综合保税区的成功获批,既是国家赋予汕头经济特区深化改革开放的重任,也是省委省政府对汕头经济发展寄予的厚望。为此,该区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和汕头跨境电商综试区的政策叠加优势,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积极探索发展跨境电商业务。在面对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企业复工复产,突出保税功能、做大保税主业,实施精准招商引资,助力汕头推动高质量发展。

疫情期间,汕头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努力克服物流运输、融资、订单、用工等方面的困难,在危机中寻求商机,实现逆势发展。其中,广东西电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抓住国内基础设施新基建的发展机遇,开拓应急备用电源新市场。“今年前8个月公司产值同比增长了28%,其中内销营业额就达到了1.1亿元,占总营业额的47.8%。”西电公司商务部副经理李伟鸿表示,国内市场已成为公司业务开拓的重点。

今年以来,汕头综合保税区围绕综保区功能定位实施精准招商,在4月29日首批集中签约10个项目的基础上,近期根据深汕深度协作有关工作部署,多次赴深圳等地招商,引进跨境电商、全球维修等新业态项目13个,全力推进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6月18日,粤东首单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业务正式落地。截至目前已有9家跨境电商企业入驻汕头综合保税区,预计今年全区跨境电商业务将超过2亿美金。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汕头综合保税区出台《汕头综合保税区推动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试行)》,对注册在汕头综保区的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和跨境电商企业、入驻综合保税区的物流企业、支付企业等,明确了奖励的范围和标准,为该区发展新业态注入强劲活力。

汕头综合保税区还积极培育外贸增长极,全力推进市场采购业务。今年以来,已有四家市场采购企业进驻该区,其中,汕头市威堡贸易有限公司第二季度累计实现出口货值约13.4亿元,大幅提升全区出口总额。

简政放权盘活镇域经济

经济发展潜力的不断释放,加快了汕头各区域产业和城乡的蝶变。而要持续地实现高质量发展,镇域经济的盘活也是一个绕不过的课题。

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是全国针织内衣名镇、广东省区域中心镇、汕头市十强镇,全镇共有企业1878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05家。但由于财权与事权不匹配,权力与责任不对等,导致“小马拉大车”的弊端凸显,制约镇域经济做大做强。2019年,谷饶镇进入全国千强镇行列,但排名却在第420名,综合实力与靠前的镇差距十分明显。

无独有偶,2019年澄海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最高的凤翔街道是40.9亿元,最低的莲华镇仅有1.05亿元,两者相差近40倍,显然存在明显的不均衡不充分问题。

对此,汕头作出简政放权、做大做强镇域经济工作部署,着力破解责权利不匹配、人地财不适应等体制机制障碍,激发镇域发展活力。

2018年,汕头市潮南区一个超22万人口的经济大镇——两英镇,被广东省确定为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后,将广东省人民政府赋予的325项县级行政职权接住、用好,在推动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今年8月,汕头市召开全市做大做强镇域经济大会,动员推动各级各部门全面落实简政放权、做大做强镇域经济工作部署。根据出台的《汕头市关于简政放权加快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汕头市将“能放必放、应放尽放”,把各种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到镇(街),以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充分激活镇(街)活力,做大做强镇域经济。

值得一提的是,该《实施意见》从顶层设计、制度安排方面谋划做大做强镇域经济,希望通过体制上创新、待遇上提升、资源上盘活,推进事权下放、资源下沉,推行扁平化、网格化管理,强化镇(街道)执行主体地位,提升镇(街道)发展服务功能。

其中,明确根据产业基础、经济实力、辐射能力、人口规模、区位优势等综合因素,对各镇(街)分类制定扶持措施和考评标准。合理下放管理权限,根据不同分类,以清单式批量下放,实行动态管理,重点下放自然资源和规划建设、生态保护、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区(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深化镇级财政体制改革,推动镇(街)成为发展经济的坚强堡垒和作战单元。

此外,按“编随事走”“财随事走”的原则,将编制、资金向镇(街)倾斜,让基层有财力办事。据悉,汕头将专门出台进一步完善镇(街)财政管理体制的有关政策,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原则,推进镇(街)财政体制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合理划分收入,有效增加镇(街)财力。同时,实施收入增量返还,三年内每年镇(街)产生的地方财政收入超出上年增量部分,全额补助镇(街)。并设立镇域经济发展奖补资金,提高土地出让金净收益返还比例,强化镇(街)财力保障。

近几个月来,龙湖区在做好汕头市政府统一下放231项行政职权的基础上,同步下放区级行政职权545项,并将自然资源、市场监管、城市管理以及司法所4个基层单位全部委托街道管理,还配套出台四个细则若干制度予以保障。其中,仅龙湖区城管局就向街道下放了394项权限,涉及执法权392项、审批权2项,同步下沉到各街道的还有71名执法队员。

潮南区也“不甘落后”,在汕头市调整由镇街实施的231项区级行政管理职权事项目录清单的基础上,先后再分两批梳理拟下放的区级行政管理职权共739项。

“放权强镇有利于改变乡镇政府权责不对称局面,能更大地发挥中心镇、特大镇的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汕头简政放权赋能新一轮镇域经济发展,潮阳区谷饶镇党委书记杨桂青说道。

一线实践

城市扩容提质

助力高质量发展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不少踏足中信汕头滨海新城的市民发现,沿着汕头内海湾而建的南滨路观海长廊上,新增了十几座形态不一的城市雕塑。这些以雕塑极富艺术气息,或高或低,远眺一湾两岸,成了这座新城的“门面担当”。

中信滨海新城位于汕头市濠江区,是汕头经济特区近年来投资建设的一片热土,其政企合作的开发模式不仅是汕头敢闯敢创敢干的特区精神生动实践,更为汕头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据中信汕头滨海新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肖观平介绍,城市雕塑是中信滨海新城的对外名片之一。新城共规划了3个雕塑群,分别是中轴线雕塑群、滨海岸线雕塑群、以及红树林公园雕塑群。

其中,中轴线雕塑群以潮汕历史、民俗文化为主题,溯源潮汕文脉及其流变,诠释潮汕历史见证与文化传承;滨海岸线“梦之谷路”雕塑群以古今中外经典情诗为创意,从旅游功用角度打造一段为人津津乐道的“情漫滨海梦之路”;红树林公园则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园区,雕塑概念为“环保”,拟以“鸟”、“鱼”的自由、优雅,以及动物原始的亲子亲缘关系作为雕塑意象、内涵,唤醒人们对大自然的记忆。

除了新增的城市雕塑,位于滨海新城中轴线商圈的潮汕历史文化博览园,也是滨海新城的地标之一。

博览园总建筑面积约10万㎡,以潮汕文化为主题,由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潮汕历史风情商业街、潮汕文化公园三个区组成,展现汕头百年开埠的历史文化和继往开来的时代气息。

其中,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作为潮汕文化展示交流综合体,设有美术馆、通用馆、非遗馆、华侨馆、潮汕通史馆等,未来市民可在此了解到潮汕文化历史发展脉络和风土人情,感受潮人华侨经商打拼、继往开来的奋斗精神。

目前,项目主体及周边景观、雕塑、灯饰工程已经完成且对市民开放。在此曾举办过央视的东西南北贺新春、英歌舞比赛、汕头市集体婚礼等多次大型活动。而内部展馆正在进行紧张有序装修中,力争明年3月完工,明年5月正式交付后对外开放。

此外,潮汕历史风情商业街以“潮汇天地”的理念作为该项目规划设计的灵魂,汇聚传统建筑特色,汇聚传统民间工艺,汇聚多彩现代时尚生活,将营造一个富有本土传统韵味,现代时尚风情、复合、丰富体验的潮汕风情商业街区。

“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起点,我们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继续加大新城投资,加快新城建设。”肖观平表示,中信滨海新城将围绕汕头市建设省域副中心的新要求,乘亚青会举办之势,进一步优化细化深化城市规划,提高建设标准,对接大湾区,助力汕头实现高质量发展。

百载商埠,沧海桑田。中信滨海新城开发建设6年来,不仅实现了海湾隧道的贯通和汕头湾南岸新城崛起的初心,让“海在城中央”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更大力推进了汕头城市南拓战略的实施,承载起高质量发展的新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