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砸坏零件增加维修费用,4S店再现黑幕,谁该买单?

最近《新京报》又给大家切开了一个瓜,其记者对某品牌4S店暗访时发现,有维修技师故意损坏汽车好零件再进行定损维修,相信大家听到都会莫名其妙,明明没有问题的汽车零件,为什么要砸坏呢?
图片
下面先听听茶哥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前些天家里电脑坏了,然后联系了维修师傅上门维修,根据自己对故障现象的判断,已初步判断是电源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本来想着维修师傅带个新的机箱电源给茶哥换上,维修人员就赚宣传单上的“80元维修费”,再赚个购买配件的价格差,应该也就差不多了。
然而问题来了,上门师傅非但没有按茶哥要求的带机箱电源,而且上来一顿操作后,说这部电脑要更换主板、内存、机箱电源等等几样零件,价格大概在两千这样子,茶哥瞬间就惊呆了。好在男生还是懂一点,因为这些零件在故障现象呈现上既没什么交接,而且同时坏的可能性太低,所以婉拒修理。然而维修师傅“威胁”说,如果不维修的话,是不会给我恢复机箱原状的。茶哥直接给了他100元所谓的“维修费“后,直接把人撵走,随后在某东买一个长城电源,自行组装,顺利解决问题。
图片
茶哥的经历是不是和这次曝光的事件有一点类似?虽然行业不一样,但事件本身大同小异。正是因为有些人见利起意,绑架用户,通过扩大故障,赚取更多的不当利润。再加上这种碰撞事故一般都有保险公司买单,而车主出于信任,或对故障程度的不了解,大概率不会维修过程和费用产生异议。
图片
在这次事件中,牵涉着六方的利益,分别是车企、经销商4S店、4S店员工、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定损员和车主。下面我们来剖析一下,这堆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里,谁应该为这次事件负主要责任?
这锅该不该由车企来背?
可能有部分网友会发表“阴谋论”了,这些暗箱操作,厂家也会参与其中吧?其实4S店这样的不规范操作,对汽车厂家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本次事件曝光后,两家品牌车企第一时间发表声明,取消涉事4S店的星级评选、勒令停业整改,接受相关调查,态度相当鲜明。
而实际上,大家“认为”厂家与4S店“狼狈为奸”的几率近乎0。先说利润,4S店产生更高的车辆维修费用,所得的盈利只停留在经销商和维修员工两层,上溢车企层的利润几乎可以忽略不及。
更重要的是,赚这种九牛一毛的利益,分分钟会让厂家多年重金维护的品牌口碑毁于一旦,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厂家最关心的销量问题。总的来说,这种“毛毛雨”利益相比起品牌口碑、车企形象、车型销量来说,根本不值一提。多赚的利润可能连一秒钟的广告投放都买不到。
图片
除了利益层面的不划算,目前大多数传统汽车品牌4S店依然采用招标加盟的方式,并非厂家直营。俗语说“山高皇帝远”,这句话用来形容这些4S店再合适不过,一来,汽车厂家管理人员少有到店;二来,由于并非直营店,厂家也缺乏直接管理的渠道以及权限。
4S店“赔了夫人又折兵”?
目前,汽车4S店的盈利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售卖车型赚取差价和提成,大家都很好理解;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汽车售后的维修保养进行盈利。但对于4S 店而言,暗箱操作确实也同样存在风险,例如在这次事件曝出后,被曝的两家4S店名声,可以说是直接归零,而且店家名声一旦变差,不但会直接影响其销售以及售后的业务量,而且还会受到来自车企的严厉处罚,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不过在利益驱使之下,相信有一部分的4S店也会铤而走险,对这种暗箱操作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被客户抓到并投诉,一定程度上都是默许态度。当然了,这种不能摆上台面讲的,是肯定不会承认的,也无从考究,大家自行判断即可。
“多工时”衍生出“多干活”?
由于4S店的人员大多受经销商集团雇佣,在利益层面更多与经销商集团捆绑。而在收入组成上,除了基本工资外,工时费则是4S店售后人员的工资主要组成部分。如果你想多赚,就得“多劳多得”,也就衍生了这次的“多干活”事件。4S店售后员工在直接的利益驱使下,再加上所属公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管理方式,便导致了这次事件的发生。
图片
可能会有人吐槽为什么不通过提高售后员工薪资,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这种情况有点像如今越来越少快递员上门投递一样,也许提高薪资会有所改善,但并不能带来什么根本上的改变。
在这次事件中,保险公司也是站到了受害者一方,由于车辆故障区域被恶意扩大,维修和更换零件增多,保险公司的赔付金额也会上涨。
图片
保险公司为了控制类似事件发生,所以就有了定损员这一岗位,其设立目的就是通过定损员,有效降低保险公司赔付的金额。这个构想是好,若不加强管理,队伍里出现害群之马也不奇怪,例如在这次事件中,保险公司定损员非但没有履行他的职责,而且还变本加厉地损害了公司利益。
根本原因相信大家都能猜出来,保险公司定损员没能经受住外界的利益诱惑,在缺乏公司监管的情况下,伙同4S店售后维保员工进行“诈保”行为。
你是赚了还是亏了?
不知道作为车主的大家会不会产生“我赚了”的错觉?是哦,免费换新件,看表面是赚了,咱们抛开明年上涨的保费不说,首先换新件未必能有原厂配的零件耐用,而且拆解、重装过的零件也会更容易发生异响。
图片
而更严重的后果,会在你卖二手车的时候呈现,相比隔壁同年同配的车型,卖价可能要低上几万,可能就因为这么一次小碰撞,4S店售后人员将完好无损的水箱损坏并更换,这就导致了在卖车过程中,将一辆拥有正常使用痕迹的车辆,判定为“车头发生过大事故”的事故车了。车主其实也是受害的一方,只是兑现的时机被延后了。
茶哥之言:
综上所述,在这次事件中车企、经销商4S店、4S店员工、保险公司、保险定损员和车主,究竟谁该负主要责任,相信大家心里也有判断。除了上述的扩大定损,一些4S店维保还有什么暗箱操作呢?咱们怎么防范呢?欢迎关注车早茶,茶哥会在之后的推送中,为大家呈现更多案例和防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