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大运河】一抔泥土能玩出啥花样?来浚县杨玘屯村听听“泥咕咕”的故事

大河网讯(记者 刘杨)“在我们村,家家户户都会捏泥咕咕。”10月21日,跟随“行走大运河网络媒体采访团”,大河网记者走进了浚县西杨玘屯村,刚走进村子,即随处可见泥咕咕元素,而西杨玘屯村党支部书记宋楷全则讲起了村庄与泥咕咕的深厚“缘分”。

浚县古称黎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远古的遗存、遗风在这片土地上延续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社火和泥咕咕就是民间文化中的瑰宝。

宋楷全介绍,泥咕咕是浚县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因为形体较小,尾部有两个小孔,吹时发出“咕咕”的声音,所以称作泥咕咕。杨玘屯是泥咕咕的集中产地,被授予“中国泥塑第一村”“河南省特色文化基地”“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称号。

“过去,村里很多人捏泥咕咕赶在正月庙会上卖,赚些小钱,现在泥咕咕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知道和喜爱的人多了,成为村里人致富的重要途径。”宋楷全说,近年来,村里积极探索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如今,西杨玘屯村已成立泥塑公司、作坊、工作室290个,1500多人从事泥塑作品的创作、生产和销售,年销售总额达到2600多万元,带动就业800余人。

“我是嫁到杨玘屯的,到这儿后开始学做泥咕咕,在这儿工作已经有10年了。”在村里的一个泥咕咕作坊,村民张秀红正在给烧制过的泥咕咕上色。张秀红告诉记者,她平时的工作内容就是给泥咕咕上色,小的每天能完成几十个,大的也能做三四个,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

去年9月份,西杨玘屯村实施了“三变改革”,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泥咕咕文创产业合作社等五大合作社。

“我们合作社现在入股的社员有45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5人、市级传承人20人,入股的泥咕咕工作室有20个。”西杨玘屯泥咕咕文创产业股份合作社理事长宋楷战介绍,合作社规划了泥塑艺术展馆、泥咕咕千人体验中心、泥咕咕文化研学中心等项目,还筹资100万元建设了一个1050平方的泥塑艺术展馆,社员可在此接待旅游团、举办泥塑培训等。

宋楷战是土生土长的杨玘屯村人,打小就喜欢用泥巴做小玩意儿。“我六七岁就开始捏泥咕咕,是打心眼里喜欢它,中间我也出去打过工,但总觉得是暂时的,后来又回到村里,成立了公司,加入合作社,带动村里发展泥咕咕。”宋楷战说,目前,合作社一边加强与文创公司深度合作,一边与景区联合,发展体验游、研学游等项目,还在探索与网红合作带货,共同发展。未来,希望泥咕咕能在不同国家、各种领域绽放它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