昱见|一名普通教师的国葬背后,一场“愤怒风暴”正在法国酝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首席记者 王昱
在欧洲各国中,极其重视国家荣誉感的法国人一直十分谨慎地使用国葬这项殊荣,即便贵为总统,也未必能享受这一待遇。
然而,最近,法国人却将这一殊荣给了一名普通教师。
据最新消息,当地时间21日19点30分,法国在巴黎索邦大学为16日遇害的教师塞缪尔·帕蒂举行国葬,法国总统马克龙为塞缪尔·帕蒂追授荣誉军团勋章,巴黎埃菲尔铁塔于20点熄灯致哀。
塞缪尔·帕蒂做了什么呢?他只是上了一节有争议的课。
当地时间10月16日下午5时,法国巴黎近郊孔夫朗-圣奥诺里娜镇发生一起恶性凶杀案,身为历史教师的塞缪尔·帕蒂惨遭斩首。
不久前,这名历史教师刚刚在课堂上与学生们讨论“先知穆罕穆德”的形象并向学生展示穆罕默德的漫画,有穆斯林家长对这一他们认为的“亵渎”举动十分不满,将其做法捅到了网上。结果一名18岁极端伊斯兰教徒高喊着“安拉至大”,将这名教师砍死街头,并残忍地割下了他的首级。
图片
不过,事情到此为止,在欧洲频发的恐怖袭击事件当中,还算较为常见的“剧情”。
真正不常见的,是法国政府和主流社会对这次恐袭的激烈反应。
案件发生后,当时正在比利时参加欧盟峰会的马克龙第一时间就赶回法国,并在抵达后称此案为“一起典型的伊斯兰恐怖袭击”。
所有人都注意到了马克龙刻意使用了“伊斯兰恐袭”这个指名道姓的“新词汇”。如果换成2015年的《查理周刊》恐袭,虽然案件高度相似,但借法国总统一个胆,他也不敢这么说,当时的法国总统只敢含糊地谴责一下“极端原教旨主义者”。
法国内政部长达曼宁在事后的讲话中完全继承了“伊斯兰恐袭”的说法,并将矛头指向了成立于2003年的“法国反对仇视伊斯兰团体”(CCIF),达曼宁称这个宗教团体是一个“一边拿着国家的补助、享受国家的减税政策,一边却指责国家仇视伊斯兰教……这个协会是共和国的敌人”。
有上层首脑撑腰,法国警方在处理此次恐袭中拿出了罕见的“雷厉风行”,杀人的恐怖分子在被警方围堵后拒绝投降,法国警方似乎也失去了以往对这类人“说服教育”的耐心,短暂对峙后就将其击毙。随后还控制了与这名杀人犯宗教观点相近的6名亲戚,并勒令其生前常去的清真寺关门接受检查,警方怀疑该清真寺存在极端原教旨主义的宣传。
此外,法国还趁势宣布将驱逐231名被列入“预防恐怖主义性质极端化行动”监视档案(FSPRT)中的外国人,其中180人已关押在监狱中,剩下51人即将被抓捕。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伊斯兰教徒。法国内政部还暗示,未来将视情况扩大驱逐范围。
而就在本周,法国有50个伊斯兰团体、伊斯兰学校和文化机构正在接受政府的检查。
如果放在过去,政府这些针对特定宗教的举动一定会引起法国中左翼舆论的抗议,但眼下,这样的声音在法国似乎是微弱的。2015年的《查理周刊》案发生后,法国民众走上街头,打出的旗号还是“所有宗教联合起来对抗仇恨”。但这样的旗号在今天的法国却不多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共和国公民,捍卫言论自由”的口号。
在领导人敢说狠话,政府敢下狠手的背后,法国的民意正在发生一场前所未有的嬗变。
目前,法国人口中有约60%信仰天主教,28%为自称无信仰者,伊斯兰教徒居于第三位,约占人口的6%左右,但在快速增长。
但另一方面,与伊斯兰教徒同步快速增长的,是其他族群对其的反感程度。根据法国最大民意调查公司IFOP最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法国“认为伊斯兰教与法国核心价值不兼容”的人口比例一直在持续增加。2015年《查理周刊》案发生前只有28%,案件发生后飙升至33%,2017年超过40%,2018年超过45%,2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大火后,这项指标在两个周内首次突破了50%,并最终在同年年末稳定在这个水平线之上。
究其原因,虽然一度盛传的“极端伊斯兰教徒纵火”的说法最终被证实为谣言,但很多法国人确实发现,他们的穆斯林邻居对这一法国骄傲的被烧毁“丝毫不感到惋惜”,反而有人面露喜色。
很显然,最近几年中,法国其他族群与伊斯兰教徒之间的裂痕,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加剧。每一场事件的发生,都在加剧这一撕裂。
民意的改变促使法国政府已经开始有所行动。事实上,就在斩首案发生的前一周,马克龙刚刚在爱丽舍宫的重要演讲中提出了一个重要计划,计划被法国政府命名为“法国伊斯兰教改革计划”,该计划将授权法国政府强力介入法国境内伊斯兰教组织的改造。马克龙在演讲中高调宣称“法国伊斯兰教需要一场属于自己的启蒙运动”——身为一个非伊斯兰教徒,如果放在过去,这话也是借马克龙一个胆也不敢说的。
从当初以保障“信仰自由”为名对伊斯兰教徒执行宽容政策,到眼下以“言论自由”为旗号要求他们改变。短短几年中,法国的主流思想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剧变?简单地说,是法国人对他们“文化融合”的信心发生了动摇。随着马克龙“法国伊斯兰教改革计划”的推行,未来的法国极有可能进一步放弃过去的宗教宽松政策,而此次斩首案,给了马克龙推动这次“革命的“一个最良好的契机”。
在法国这场国葬背后,一场愤怒的风暴正在这个曾经以“包容”而自豪的国度酝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