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西综合交通枢纽 江门站月底开通运营

作为广东第四大综合交通枢纽,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月底将开通运营。

站场外的候车亭。

地下通道进入施工尾段。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文生 通讯员周华东

记者昨天了解到,作为广东第四大综合交通枢纽,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月底将开通运营。

记者昨天在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了解到,江门站及其配套工程总投资约40亿元,占地约33万平方米,站场立体结构分为高架层、地面层和地下层,布局了候车大厅、集疏运匝道系统、旅客集散广场、长途和公交车站场、停车场、市政配套设施等众多空间区域。

以新会“小鸟天堂”为造型

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以新会著名景点“小鸟天堂”为造型,远远观看,十分壮观!目前,由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江门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建设、中铁建工集团承建的江门站主体站房江门站站场主体建设已经完工,基本装修完毕,清洁队伍开始进场打扫,检票仪器、旅客服务台、电子显示大屏等设施设备都已就位。

记者了解到,根据规划,江门站建设8站台20线。为方便旅客雨天乘车,站台建设了防雨棚,柱子、地板、天花也采用对接设计,视觉上营造了错落有致的整齐之美。进站大厅前方南北两侧均有步梯、自动扶梯、立体电梯下到地面层,进站大厅正下方靠近站房侧主要布置军人候车室、贵宾室、旅客服务和设备等用房,其前方至江门大道之间地面布置旅客集散广场,搭配景观绿化工程。

昨天下午, 记者在现场看到,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已经进入外围收尾阶段,为开通运营作准备。

融入湾区“一小时交通圈”

据了解,在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将汇集深茂铁路等7条轨道交通,与广州南站和佛山西站、深圳北站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后,以江门站为中心,半径1小时以内,就能辐射到珠江西岸的大部分区域。

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是全省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将会集深茂铁路、广佛江珠城际、广珠铁路、广珠城际、江恩城际等多条轨道交通以及江门城市轨道交通线,成为广东省内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是新会全面融入湾区格局的“引擎”。为使这个引擎更具发展动力,新会区人民政府积极推动一系列高起点、大手笔项目,谋划与落地珠西枢纽新城。

作为“引擎”谋划新会建设蓝图

据介绍,今年2月28日,在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的18天后,新会枢纽新城12项公共配套设施工程建设启动,拉开了新一轮打造城市品质高地的大幕。一批高端酒店、住宅、写字楼相继落户枢纽新城,商业综合体、优质学校、养老服务中心等民生配套加速完善,一个注重人居环境品质的宜居新城已逐步从蓝图变为现实。

据了解,在广东省“十三五”规划中,江门被赋予建设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任务。依托珠西枢纽带动周边枢纽新城的整体开发建设,打造成为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战略支点。

围绕枢纽引领、T轴驱动、生态网络、多元融合的思路,新会枢纽新城将建设六大片区:现代都会居住区、梅江文化主题区、文旅休闲区、海绵型生态社区、先进制造集聚区、轨交科教主题区。新城遵从生态优先原则,凸显生态优先、水城共生的设计理念,保留小鸟天堂、纵横水网等生态敏感空间,框定城市发展边界,有效平衡城市发展和生态保育。依托高铁站点辐射效应,新城合理控制与引导高铁场站地区土地开发强度、建设功能、空间景观等,促进城市特色功能区形成。

新会枢纽新城提出

高铁新城建设新方向

新会枢纽新城提出高铁新城建设新方向。结合珠西枢纽紧邻新会主城、中车轨道产业园的选址优势,强化城市综合中心职能与轨道相关的科教研发专业化功能;另外,新城采用“站城一体+步行缝合”的综合交通链接,避免传统高铁新城聚焦铁路建设的交通组织方式。注重枢纽场站综合体一体化开发,通过“零换乘”设计实现立体疏解分流。

新会枢纽新城体现“本土特色+精细设计”,通过提炼葵林、湿地、侨人、水乡等地域特色元素,全方位融入公共空间、环境景观、建筑、公共艺术、绿化等精细化设计,塑造有情感、有味道、有温度的魅力新城。

面向生态敏感区的规划方法方面,新会枢纽新城针对场地内地势低平、内涝隐患等问题,新城规划创新应用雨洪管理技术,结合GIS淹没分析,合理确定调蓄湖水面面积与选址,建立“1大+4小”调蓄湖生态基础设施。结合湖岸、河道海绵生态化改造,引入下凹式种植池、植被浅沟、水体驳岸植物带等,进一步减少雨水径流量。

此外,新城从建筑布局控制、建筑设计、建筑外环境设计三个方面构建生态低碳规划指标体系,对厂房、办公、科研、文化等建筑分类提出绿色建筑设计指引,推动建筑引入屋顶绿化、底层架空、立体遮阳等绿色技术。

江门站充满侨乡文化韵味

记者昨天在江门站现场看到,大到进站大厅“生命之树”造型、候车大厅树叶形状吊顶,小至幕墙玻璃“小鸟生命”图案、绿植葵树的摆放,江门站处处以特色风情、文化历史等元素为基础,体现了江门地方景观与侨乡文化。

从江门站正外立面远远向内看去,一根根流畅仿生的精美结构从底部破土而出,呈交叉编织状向上,在顶部形成开枝散叶的树冠,描摹榕树拔地而起、枝繁叶茂的雄奇景象。

“如果把江门站比作江门新的城市名片,那么‘生命之树’就相当于刻在上面的肖像,是江门站的门面所在,也是整个工程建设最大的亮点及难点。”中铁建工集团江门站项目经理王敏帅说。

据介绍,江门站站房采用线上式+线侧式的T型综合站型。同时,T型的横向部分为侧式站房区域,而正中间便是“生命之树”区域。该造型重现巴金笔下独木成林、万鸟齐栖的百年古榕树造型。

施工中,重达1500吨的“生命之树”钢结构编织筒在电脑液压同步整体提升技术的帮助下,历时14小时,完成了高度17米、跨度60米的提升。为了让这棵“生命之树”扎深、扎牢,项目部还从艺术装置的材料性能和加工工艺、灯光及空间色彩表达等方面精心研究,做到突出亮点。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