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野性十足”的动物,没有任何情形是“安全”的

◎ 科技日报记者 张蕴
上海野生动物园10月17日发布公告,园内猛兽区(车入区)将暂停开放,具体原因是因为当天下午一名饲养员在该区域实施作业时,不幸遭到熊的攻击、撕扯,导致身亡。
图片
在野生动物园近距离观察猛兽,观赏威武的老虎、狮子、豹子觅食追逐嬉闹,与孩子在寓教于乐间亲近大自然,是百姓喜闻乐见的游乐方式之一。然而纵观国内外,近年来,动物园动物攻击游客及饲养员悲剧并不鲜见。哪些情况下动物容易对人有攻击行为?作为饲养员在与动物相处的时候都要注意什么?一般攻击了人的动物会怎么处置?对此,科技日报记者专访了业内专家。
“玩耍”“攻击”是动物天性
2007年7月,江苏省新沂市人民公园动物园,一头成年母狮逃出当场将饲养员咬死。数名警方枪手在对峙了近1小时后将其击毙;2012年7月,福建南平九峰山动物园发生一名动物园饲养员被金钱豹意外咬死;2015年3月,宜春中心城区春台公园动物园一名饲养员在打扫老虎笼舍时被老虎咬伤,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今年7月4日,瑞士苏黎世动物园一头西伯利亚雌虎扑向一名女饲养员撕咬,导致该饲养员不幸遇难......
意外发生的原因各不相同,而“罪魁祸首”都是老虎、狮子等大型野生动物。动物园的野生动物什么情况下容易对人有攻击行为?
西宁野生动物园副园长齐新章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动物园猛兽攻击人类有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玩耍,其主观并非想攻击人类,只是想做一个动物认为没有攻击性的互动。比如体型较大的猛兽,狮子老虎等,从小由饲养员养大的,到七八个月龄大时,日常关系依旧看起来像主人和猫一样,很多猛兽玩耍的具体体现形式就是模仿捕猎,会用爪子去抓,会用嘴去咬,但是当它体型大到一定程度时,哪怕只是玩着咬一口都能造成人类伤害。还有一类是草食动物,比如体型比较大的马或鹿,见到饲养员会表现出撒欢的举动,随便踢一下就可能造成人类骨折。还有一种情形是,动物仅是跟人类玩耍,起初并没有想吃,但一不小心意外出血,血的味道会让刺激猛兽野性,从而产生将人类吃掉的行为。
其次是把人类视为威胁。比如动物园工作人员在救护动物时,处理伤口它会疼,这时动物可能会进行攻击。再比如说,像猴子这一类动物,饲养员进入其活动空间的一些举动会被他误解,也许饲养员只是在扫地,但在动物看来以为要打它,或动物在哺乳期,会认为人类在威胁到它的幼崽安全,这个时候动物会进行攻击。
第三种情形,就是动物将人类当成食物,这方面主要针对大型猛兽。猛兽在其区域内活动时,突然间出现一个人,尤其是体型小的人类或是小孩,在因为恐惧无法站立时,会让猛兽释放天性,从而进行猎捕。
在猛兽面前 没有任何情形是“安全”的
作为饲养员在与动物相处的时候都要注意什么?动物园都有哪些安全措施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一般动物园都有围栏等安全措施,那么野生动物园要如何保障游客和饲养员的安全呢?
“通常,大家会有常识方面的偏差,实际上,人和猛兽之间的接触没有什么情况下是安全的、什么情况下是可以的,其实完全都不可以,不存在相对安全的情形。因此我们不主张划定怎样接触动物是安全的,只要人类在猛兽面前出现,攻击人类是很自然的行为,这是野兽野性的表现,只要人类出现,就给了野兽攻击的机会。”齐新章如是说。
图片
图片来源:@漩涡视频
齐新章介绍,西宁野生动物园对于饲养员则要求打扫内舍时保证猛兽在活动场,活动场作业时保证动物在内舍。除幼崽和个别伤病个体外,饲养员永远不会和猛兽无隔障相处。所谓零隔障,就是用把人和动物能够分割开的东西,包括墙、网,栏杆等隔离开来,也包括观赏高度、水池等。”
同时,饲养员为猛兽喂食是下班之前,这时动物都在活动场里面,饲养员进入把食物放到动物内舍,再出去锁好门,这时从外面操作通道打开闸门,动物进入内室吃东西,全程饲养员和动物之间无直接接触。
“绝大多数动物园都明令要求不允许随便进入猛兽区,但草食动物区绝大部分动物园都是允许饲养员进入的,这其实是反而容易被忽略的安全隐患。如斑马、羚羊、长颈鹿等爆发力强的动物都存在这种风险,只要对着人类身体咬一下、顶一下、踢一下,基本是‘非死即残’。”齐新章说。
图片
合肥野生动物园饲养员在给长颈鹿喂食西瓜。
而我国动物园对于饲养员的上岗也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定。以西宁野生动物园为例,符合应聘条件的饲养员进入动物园后会先安排实习岗位,有专业饲养员手把手教授实践知识,辅助跟随学习。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级“铲屎官”,还要在实习三个月后经过考试,在转正之后正式上岗。新人很少会担任猛兽区主管饲养员,考虑到猛兽区危险性较高,配备的人员都属于园内层次经验最丰富、最有责任心的饲养队长。
不投食、不触摸 遵守规则是安全的最大保障
悲剧屡屡发生,如何防范是关键。齐新章表示:“能够减少危险的最好方式就是文明参观、文明游园,不要去跟野生动物进行零隔障交流,不要投食,不要触摸。”
他认为,在动物园,保障人类安全有几方面需要注意。首先是禁止投食。国内很多动物园为了盈利售卖饲料,这时很难禁止投食行为。同时,游客在投喂时,动物的嘴和人的手之间是没有任何障碍的,很有可能导致游客手部被咬伤或发生二次伤害。从动物园角度来说,希望大家不要去投食。
同时,齐新章建议不要触摸鹦鹉或大型鸟类,即使动物园设置了这种参观互动方式,尽量也不要去触摸。一则,触摸动物的观念有误;二则,从安全角度看,有一些在动物身上完全不会发作的疾病,通过触摸行为,其携带的病原体到人身上有可能就会发作为某种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只有护栏的参观方式,有小孩的家长切记不要抱着孩子参观。因为人的重心一般在1.4米以下,不会翻下去,但抱小孩的重心可能在1.5到1.6米,一不小心可能会栽到动物活动区域,所以无论是参观熊山、猴山或栈桥,尽可能地不要在这种危险的地方抱着孩子观赏。”齐新章说。
齐新章还补充,如果动物总是看到游客就伸手,这属于乞食行为,也属于是一种“刻板行为”和“动物精神病”。因此,动物园及时开展丰荣活动让动物玩起来、高兴起来非常必要。
那么,致人死后的动物究竟该如何处理,会被人道毁灭吗?
齐新章介绍,在国内,为了制止伤害或者夺回尸体有可能击毙伤人动物,如果没有必要一般不会人道毁灭。而一些欧美国家则因为法律体系不同,会对人道毁灭做出不同规定。
图片
图片来源:@南方都市报
对于动物园猛兽袭击人类后的处理方式,齐新章说:“对于伤害过人的动物,国内动物园没有统一规定如何处理,不同园区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比如对伤人动物不再展出、暂时不再展出、正常展出都有可能。”
“如何正确看待野生动物,如何正确对待野生动物的认知需要全社会范围内慢慢形成。从喜欢动物到理性爱护动物,这是一个漫长过程。”最后,齐新章介绍,动物园行业职能定位有两个,一是综合保护,二是保护教育,其中,保护教育就是教育引导公众去正确地看待自然和对待自然。
齐新章呼吁,动物园应认清自身定位和职能,在做好野生动物保护的同时,发挥好保护教育的作用,引导公众正确看待和对待野生动物,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保护动物、保障工作人员和游客安全。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张琦琪
审核:管晶晶
终审:冷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