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小岛上恍惚的她捂死5岁儿子,这起人伦悲剧怎么解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首席记者 肖菁 通讯员 舟山中
年轻的妈妈因为精神异常,在家用被子捂死了5岁的儿子,之后久治不愈被强制医疗,老公绝望,起诉离婚,女方不愿离,上诉至二审法院……而这一边男方久久走不出丧子之痛,又转而起诉女方赔偿。
4年前的那起悲剧所引发的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最近终于画上了句号。人生不易,泯恩仇不易。
图片
(图源视觉中国)
受迷信蛊惑,恍惚中她犯下大错
10年前,在舟山嵊泗,小伙子樊磊(化名)和姑娘卫红(化名)经人介绍相识结婚。次年12月,儿子出生。
樊磊家住嵊泗某海岛,常年和父亲在海上捕海蜇。因为儿子体弱,卫红常带儿子回嵊泗本岛的娘家住。
2016年11月,卫红受迷信思想蛊惑,精神恍惚,自我感觉脑海中时常有个声音响起,“儿子的肺坏了,要把坏的肺换出来,把好的肺换进去……”
受这种异常精神症状支配,卫红日渐丧失现实辨认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2016年11月27日凌晨,她为“挽救”5岁的儿子,用被子捂住了儿子的脸……
孩子窒息死亡,卫红明显精神异常。案发后,卫红被警方拘留。经舟山市二院司法鉴定,卫红患有“巫术所致精神障碍”,无刑事责任能力。
之后,卫红住院治疗了两次,依旧没能治愈,嵊泗县法院将卫红送去强制医疗。
男方起诉离婚获准但须支付补偿款
一边是丧子之痛,一边是妻子治愈无望,樊磊向嵊泗法院提起离婚。
2018年7月,鉴于樊磊无法原谅卫红的态度十分坚决,嵊泗法院认定夫妻感情破裂,准许离婚。法院判樊磊农村老家的房产归樊磊所有,但是樊磊要给卫红共同财产补偿款30万余元。
而没想到,卫红认为双方感情还有和好可能,将离婚案上诉至舟山市中院。
同年11月,舟山中院二审对离婚案维持原判,考虑到女方经济困难,增判樊磊支付卫红经济补助款3万元。
图片
(承办法官与当地社区、司法所一同做双方工作)
男方拒不执行被拘昔日亲家反目成仇
儿子被卫红害死,自己离婚还要给她补偿,樊磊想不通,迟迟未履行付款义务。
2018年12月,卫红母亲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就此昔日儿女亲家反目成仇。
时间进入2019年,那边的离婚案财产分配问题还未执行到位,这边樊磊向嵊泗法院起诉,以卫红的害子行为给他及其家庭造成巨大伤害为由,要求卫红承担侵权责任,赔偿损失124万余元。由于案发时樊磊就是卫红的监护人,嵊泗法院以请求赔偿和承担责任主体混同为由,驳回起诉。
后樊磊因拒不执行被限制高消费,被嵊泗法院司法拘留10天。
同年9月,樊磊又提起上诉。
舟山中院立案受理后,合议庭提出“双方当事人原系姻亲,建议去当地乡镇调查,并在当地政府的参与下主持调解”的化解方案。
二审法官为调解六赴嵊泗
除了审判,接下来就是做人的工作了。
今年年初,承办法官放弃休假,赶赴嵊泗与当地司法局、人大、法院一起找到了卫红父母及其他亲属。
卫红父母面对法官有抵触情绪。他们觉得就是当初法院的一纸决定把女儿送进了强制医疗。同时,樊磊家的房屋因涉及土地性质无法处置,离婚补偿款也未能执行到位。而最大的心事就是因为疫情,不知道女儿在医院怎么样了。
亲情是最大的突破口。
法官多次与舟山市二院联系并实地探视,得知卫红病情已经好转。今年7月,医院出具鉴定报告,认为卫红治疗期间已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但若解除强制医疗,仍须维持服药并加强监护。
法官告诉卫红父母,法院出具解除强制医疗决定书还须满足一个条件,即卫红回家后要有最基本的医疗和生活保障。但卫红父母表示,他们年近60岁,身体状况不佳,已失去劳动能力,家庭经济非常困难。
法官又想出了一个方案:依托社会救助体系,为卫红申请残疾人证和低保证,这样她后续可以免费服用精神治疗药物,家里每月也可以有一笔固定收入。
之后,法官与嵊泗县残联和民政局联系,并让卫红母亲作为法定代理人提交了申请材料。
看到法官来回奔波数月,老人们终于放下顾虑,他们终于同意调解、免除樊磊的一部分补偿款。
紧接着,法官又赶赴樊磊家,与当地司法所、社区一起做樊磊和其父母工作。樊磊一方表示,最多拿出7万元。
“法官,我们相信您!10万元是我们能承受的最低限额,但这个钱最好先打到法院,免得签了调解协议后对方又不拿出来。”卫红母亲说。
那段日子,承办法官6赴嵊泗,光笔录就做了十来份。
图片
双方终于开始新生活
8月11日,双方就离婚纠纷执行案和生命权纠纷案达成和解协议,樊磊须支付卫红离婚财产分割款10万元。
8月25日,嵊泗法院作出解除强制医疗决定书,解除了对卫红的强制医疗,并责令卫红家属对其严加看管和继续治疗。
目前,卫红已居家看护,拿到了残疾人证,正在申请低保。
图片
图片
近日,卫红父母特意到舟山中院诉讼服务中心,给承办法官送了一面锦旗。而樊磊也如释重负,特地寄了一封感谢信给舟山中院。
法官说,本案如果单从法律上处理,结果是维持或者指令审理,但事情可能得不到真正解决。最终能顺利解决,归功于多方联动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